回归歌者的自然与本真

2018-05-14 08:59王馨漉
北方音乐 2018年21期
关键词:歌者歌唱

【摘要】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之中,歌唱技术层面的指导层出不穷,对于回归歌者歌唱状态的自然与歌者情感表达的本真的指导却似乎有所欠缺。佛教中佛者的歌声带给人们心灵的洗涤之感与声乐演唱中歌者回归其自然与本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戒、定、慧作为佛者修行的核心,歌唱作为其修行的一种表达方式,戒、定、慧对于歌者回歸其自然与本真的启示自然不容忽视。本文将借鉴佛法中的戒、定、慧修行之法与歌者的学习过程相联系,试图为歌者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与情感表达的本真,将不同的作品完美演艺,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戒定慧;歌唱;歌者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一、回归歌者的自然与本真之基础—戒

从佛学中修行的角度来讲,戒即戒律亦可表达为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注重的是修身,戒律作为“三学”之首,道安在《比丘大戒序》中说:“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是修行的基础,由戒生定,慧则是从定中产生。在我们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发声方法的学习,气息、位置、共鸣统一的学习,歌曲处理方面技巧的学习等是歌者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与情感表达的本真,将歌曲完美演艺以情动人的基础与前提,没有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沉淀歌者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与情感表达的本真以情动人则是无从谈起。在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正如佛家的戒律那般需要规范,如果在打基础之时不注重学习的规范性将会为后续的演艺留下许多障碍。例如在发声练习中不按照老师指引的方向将发声练习具体规范就可能会出现“压喉”“咬字不清”“发声器官僵紧失调”“气息位置共鸣三点一线无法统一”等症状,若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跟随老师的引导将这些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那么对于声乐学习的道路上将会走许多捷径。再次回到戒的概念中,佛家讲以戒为师,一定要严守戒律,方有成正道得正果的可能性,如果在生活中自己的言行举止间不遵守戒律则为犯戒,用佛家的语言来讲必定会受相应的果报。如在《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有说到:“若望断惑证真则慧为胜,戒但卜业定唯摄散故,若约修行次第必戒为始,禅定智慧因之而生”。

二、回归歌者歌唱状态之自然—定

从佛学中修行的角度来讲,定即禅定亦可表达为专一、专注,其注重的是修心,在《楞伽经义疏》卷三,经中说明“三昧,此翻等持,亦翻正定。以五别境中之定心所为体,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定是位于戒律、规范之后的第二学,在戒的基础上学会禅定、学会专一专注是通往智慧之门的毕竟之路。在声乐学习的道路上,在拥有对一切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娴熟的前提下,下一步需要的即是舞台实践。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心理紧张、过度焦虑、怯场等原因导致发挥失常无法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的问题时有发生,这时禅定的学习与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禅定的学习与训练,即使我们在课堂中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再牢固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

歌唱是一门艺术,舞台表演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只是学习却从不表演那么对于一个歌者来讲似乎总会觉得不够圆满有所欠缺,而如果想要在舞台上将自己深厚的功底圆满的展现于观众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那么对于心理障碍克服的学习与了解则必不可少。或许有很多人会讲,心理素质是长期表演训练出来的,不需要禅定也可以做到,如果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禅定的学习与训练?其实,长期在舞台表演的训练中无形之中就是在练就我们禅定的功夫,只是没有对这一概念系统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它当做习惯成自然的事情而被忽略,那么本文为什么要提出禅定这一概念对舞台表演的心理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作理论基础呢?因为有理论基础的指引,会少走很多弯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验必不可少,上文所提到的通过多次的舞台表演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从某方面来讲也可称为经验的积累,但若有理论的基础,在舞台实践之前就会清晰如何做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这样就会为解决舞台表演的心理问题无法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困扰节省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具体到做法中,即是建议在对禅定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学会将其运用自如,如在声乐学习的课堂中时常提醒自己专注于歌曲的内容与情感,经过长期的训练将其培养成一种能力,在上台之前,提醒自己专注、学会静观,将自己融于内心的情境当中,关注点不再是周围的环境,这时对于将自己所学完美地展现于观众回归歌唱状态的自然较之前相比就显得容易了些许。

三、回归歌者情感表达之本真—慧

从佛学中修行的角度来讲,慧即般若亦可以表达为智慧、了悟,注重的是断惑,是在戒与定二学之后的第三学。慧看似是在定之后产生,但其实两者基本来讲是同时发生的,即在得定之后智慧自然生成。《在法宝坛经》卷一,祖师说“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学会的亦是断惑,何为断惑?用佛家的话来讲为“一法生万法”,通俗来讲即为掌握核心运用自如,用数学的语言来说既是“举一反三”。具体到音乐当中,是指我们要学会的既是掌握发声器官的核心要领,之后在不同的作品当中做适当的调整,最后歌者回归情感表达的本真将不同的作品完美演艺。金铁林老师曾说过:“就算是同一个人,也要随着曲目风格、情绪甚至演唱场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演唱方法。如宋祖英有过三次在国外凯独唱音乐会的经历,三次用的方法都不一样。在悉尼音乐会是用前中小支点来唱,使声音甜美且非常省劲儿;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音乐会上,则用下支点全身唱,全共鸣使声音更宽大、吐字更清晰;在奥运会闭幕式中,用的就是下支点全身唱,人们听出了这种长发已接近美声的特点。”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重要的不是运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或是流行唱法,而是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后我们的声音可以随着不同作品的风格调整自身发声器官的运用从而将不同的作品完美演艺。

以上所说即为断惑之法,在断惑之后的慧的表现既是回归歌者情感表达之本真,在不同作品演艺中的以情动人。在关杰老师的“满族“萨满鼓”展演的“形而上””这篇论文中,运用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思想,提炼出“惟一者(不显现者)”“主体(显现者)”两者建立联系,“自由”同时被释放,三者是同时恰到好处的完成了“符合”。回到表演当中即由歌唱者做到戒定的基础上慧自然产生注入歌者体内,自由同时释放表现为歌声完美的被演艺传达于听众耳中产生共鸣即回归歌者情感表达的本真。一名真正的歌者应该做到的是回归其情感表达的本真并将此歌声带给听众,这样才是对艺术的真正表达。在佛教歌曲的演唱中,修行者同样通过自身对戒、定、慧的修行将其运用于歌唱的表达中,同时将那份宁静、自由、祥和与自然完美的展现于众人面前,试图以此达到净化人们心灵、促使其虔诚修行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笔者通过对戒、定、慧修行“三学”的简解与歌者的学习过程相联系,试图为回归歌者歌唱状态的自然与歌者情感表达本真提供一些理论借鉴。戒定慧三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如金铁霖老师所说过的歌者学习的三个过程“自然—不自然—自然”三者相辅相成,歌唱作为一门艺术,重要的在于为歌唱而歌唱,而并非为技术而歌唱。此文仅为从佛学角度对回归歌者的自然与本真的一次初探,对于文献的掌握及研究的深入仍有待挖掘,希望以此对佛学及二度创作更为深入的学习之后进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关杰.满族“萨满鼓”展演的形而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04).

[2]濮阳朴.佛学与心理学[J].法音,1988(05).

[3]吴可为.《大乘止观法门》的止观禅修[J].宗教研究, 2001(04).

作者简介:王馨漉(1992—),汉族,哈尔滨音乐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歌者歌唱
渔歌唱晚
我在听你歌唱
歌 者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歌者
会歌唱的伞
歌唱十月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