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蝴蝶夫人》是由意大利歌剧家普契尼创作的,他的作品通常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题材为主。《蝴蝶夫人》这一作品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普契尼在其中加入了东方元素,从而在其中刻画了一个善良又美丽的形象。本文主要以《晴朗的一天》为例来论述《蝴蝶夫人》的悲情色彩。
【关键词】歌剧;《蝴蝶夫人》;《晴朗的一天》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蝴蝶夫人》在歌剧中的地位非常高,成为歌颂爱情的经典之作。这一作品被搬到银幕上,出现了两个较为经典的版本。《蝴蝶夫人》这一作品是典型的西方悲剧,其中加入了不同的元素,例如日本本土的一些旋律使其更加多元化,总之整个曲调节奏充满变化。
一、《晴朗的一天》
《晴朗的一天》是《蝴蝶夫人》中流传度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咏叹调。在蝴蝶夫人中,日本女孩巧巧桑和美国上尉克尔顿恋爱结婚,结果克尔顿在回国之后便与巧巧桑断了联系,同时她又生下一个孩子,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只有她的仆人在一旁衷心照料他。几年之后克尔顿从美国回来但是他已经结婚了,克尔顿却想要带孩子回美国。这些突然的变故让巧巧桑悲痛欲绝,因此拔剑自杀了。《晴朗的一天》是巧巧桑在第二幕中的唱段,三年归期已逝,巧巧桑仍然在等待克尔顿,虽然所有人都说克尔顿不会在来到这里,但是巧巧桑一直坚信爱情。她的音色清亮悠扬,充满着东方女性特有的婉转含蓄,随着剧情的发展,又添加了许多情绪,例如思念、绝望等。通过表情与动作的配合塑造出了一个悲切的蝴蝶夫人。
在这一阶段中,范竞马的音色厚重,微妙微肖地表现出五郎的贪婪欲望的形象;男高音则又演绎了平克尔顿的潇洒风流;为表现女仆的忠心耿耿,使用的是纯净醇厚的女中音。这些优秀的资源把《蝴蝶夫人》的情节故事演绎得跌宕起伏。
在《晴朗的一天》中,巧巧桑不愿相信女仆的话,相信平克尔顿一定会回来,她对着晴朗的天空不断憧憬,想象着平克尔顿回来之后的美好时光,对着大海,吟咏出了这首调子,从中能听出蝴蝶夫人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晴朗的一天》分析
晴朗的一天使用了三种节拍,刚刚开始时是较为抒情的节奏旋律,到后来旋律越来越急促,整体的节奏流畅起伏,由慢转快,用这些节奏旋律充分表现蝴蝶夫人内心的心情,蝴蝶夫人望着海面上的军舰,从远到近,把内心的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晴朗的一天》主题连贯,整体的层次很鲜明,把蝴蝶夫人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来。呈示部主要由两个乐段组成,G大调,音乐的可唱性很高。展开的部分是由三段组成,并且变化频繁。《晴朗的一天》以宁静悠远的曲调开始,加入了很多叙述性的节奏,把交响乐的功能发挥得很到位。运用小提琴的声音表现巧巧桑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当要渲染欢乐的氛围时,使用的是定音鼓。普契尼还在这一作品中巧妙地添加了朗诵式的节奏,来表达巧巧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音乐节奏也像一个说白,传神地刻画出蝴蝶夫人期待平克尔顿归来的急迫。两者节奏交织融合在一起,把剧情推向高潮。
《蝴蝶夫人》是一件以日本为背景的音乐作品,因此整个曲调中异域风情十分明显。在作品中含有大量的日本民歌的节奏和旋律,还有包括锣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乐器,这些将意大利的歌剧风格和日本本土的风土民情结合交织在一起。在《晴朗的一天》演奏时,要及时把握其中的演奏节奏才能表现出蝴蝶夫人的各种情绪,高潮时要富有激情,其后要渐渐温柔,通过对这些技巧的把握来增强效果。
三、结语
《晴朗的一天》整体节奏宽广,旋律优美,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生动形象,咏叹调和宣叙调两种结合交织在一起,使整个音乐色彩变幻莫测,也成就了普契尼自身的音乐风格。在演绎这首《蝴蝶夫人》时,首先要对作品进行理解,整个作品是一个悲剧,把作品的情感情绪表达出来,才能完美地表现出这一作品。《晴朗的一天》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是需要不同的感情与节奏进行演唱,只有把握好其中的各个关键点,才能完美地演绎,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参考文献
[1]何颖.解析悲情的咏叹《晴朗的一天》——以歌剧电影《蝴蝶夫人》为例[J].电影文学,2011(24).
[2]謝卫东.歌剧《蝴蝶夫人》咏叹调“晴朗的一天”赏析与处理[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
作者简介:郭超(1987—),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