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亮
【摘要】室内乐这一体裁形式从其诞生至今,一直受到音乐家们的追捧。从海顿、贝多芬到勃拉姆斯等无数的音乐家不断地创作室内乐作品来诠释自己的音乐理想。在浩如烟海的室内乐作品当中,弦乐四重奏这种形式占据着绝对主力地位。这种艺术形式在海顿的手中得以确立,并以海顿和贝多芬的作品为典范,后世的音乐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不断探索这一形式能有怎样的发展和突破。时至今日,耳熟能详的弦乐四重奏仍然是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那些作品,难道后世的音乐人无法超越前人了吗?其实不然,时代的更迭使得现代人们的审美不同于以往,弦乐四重奏这种形式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所以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其他乐器开始逐渐加入到室内乐当中,尝试加入新音色能够改变人们的听觉习惯,能够给室内乐的创作带来革新和突破,作曲家们融合各种新音色并且力争使其达到传统室内乐的音响效果。本文以单簧管五重奏作品为例,进而对管乐器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它们应用于室内乐体裁中的可能性。
【关键词】管乐;室内乐;新音色
【中图分类号】J621 【文献标识码】A
一、作品介绍
翻遍从古典主义时期到20世纪的室内乐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绝大部分是弦乐四重奏体裁,其次是钢琴五重奏和各种三重奏的形式。可以说,有管乐参与的室内乐作品极少(是指管乐和弦乐共同参与的室内乐,并非纯管乐室内乐作品),而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当中有三部非常出彩,它们分别是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581(作于1789年),韦伯的《单簧管五重奏》Op.34以及勃拉姆斯的《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Op.115(作于1891年)。这三部作品均采用单簧管这一木管乐器加入到弦乐四重奏之中,这样管乐器参与的室内乐作品就出现了。非常巧合的是,这三部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作曲家的挚友们,莫扎特这部作品是写给维也纳的单簧管演奏家安东·施塔德勒的,韋伯的作品是写给慕尼黑的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的,而勃拉姆斯则是在58岁的时候为迈宁根的单簧管名家穆菲尔德创作了此曲。可以说,友谊在作曲家的创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簧管演奏者炉火纯青的技巧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使我们能够欣赏到这三部流传下来的五重奏作品。
二、单簧管在作品中的作用及地位
在海顿完善了“谈话”原则后,弦乐四重奏这种形式就大都变成了四件乐器互相交谈一样,乐器之间的关系以平起平坐的居多(当然也有不遵循这一原则的作品),四种弦乐器如同四位饱经沧桑的人在互诉衷肠。当加入进去管乐器后,乐器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每件乐器的作用也不再相同,由于音响的不平衡,管乐器仿佛是压着弦乐器在表演,但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一)表达乐思
单簧管在上述作品中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表达作曲家的音乐思想,例如勃拉姆斯的作品之中,单簧管屡次出现单独演奏,技巧性十足,如最后两个乐章之中有许多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连用,又如第二乐章中单簧管慢速的抒情等。这些情况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同样存在,例如,莫扎特作品的第二乐章弦乐很少,主要进行表演的就是单簧管。传统的弦乐四重奏是小提琴更多的承担乐思的表达,或者四件弦乐轮流抒情,而加入单簧管之后,管乐器的地位明显比弦乐器重要了,但也并非完全盖过弦乐组,弦乐组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特点或激情洋溢或平静如水。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谈话”原则的几个人发生了变化,传统作品是四件乐器互相之间“交谈”,如同四个人,谁也不突兀,而加入管乐器以后,出现了两种“交谈”,单簧管和弦乐组的“交谈”以及单簧管和四件弦乐器分别“交谈”。例如勃拉姆斯作品第二乐章就是管乐与弦乐组四件乐器的相互表演,而莫扎特的第三乐章的那首兰德勒舞曲就像是单簧管与大提琴的单独“谈话”。
(二)衔接乐句
在这几部作品当中,单簧管起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衔接乐句间的过渡。确实单簧管有表达乐思这样重要的任务。弦乐组的地位也并未下降,在弦乐组进行表演的时候,单簧管就会化身伴奏乐器,为弦乐组的乐句之间进行衔接。典型的例子就是莫扎特的作品,第一乐章以及第四乐章的各个变奏之中我们能够听到大量的这种情况,可以说,莫扎特的这部作品很充分地展现了单簧管的特性,既有主奏又有副奏,使听众们能够领略到这件木管乐器的精髓。
(三)平衡弦乐组
在弦乐四重奏中,四件乐器既如一个整体,同时又可以互相独立存在。而加入单簧管之后,在音效上能够起到一个平衡作用,弦乐组作为整体演奏的时候单簧管可强势与之抗衡,也可以弱奏为之伴奏,当四把弦乐器单独表演的时候单簧管也可以与它们进行“互动交流”,这两种情况在两部作品之中都有许多呈现,这也正是管乐器独具魅力的地方,它不会抢弦乐的风头,又可以在需要它出现的地方进行表现,一枝木管乐器完美地平衡了四把提琴。这种作用在其他体裁当中也有表现,例如单簧管协奏曲、木管五重奏等。这种起到平衡的作用是由于单簧管的乐器特性所致。
三、单簧管参与室内乐演奏的原因探究
当笔者欣赏完前文说的这三部作品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单簧管还可以这样演奏。惊讶之余笔者在想,到底为何它能与弦乐四重奏产生如此和谐的“化学反应”?是它的声音?亦或是其他原因。在找答案前让先对这件乐器简单了解一下。单簧管,中国人习惯称之为“黑管”,经常用于交响乐队及管乐队之中,是木管组的主力军之一,音域有四个八度,是木管家族里音域最广泛的乐器,高中低音区均能演奏,表现力十足。单簧管具备以下几个特质,使它能够与弦乐四重奏完美融合。
(一)单簧管本身特点明显
这件木管乐器的特点十分显著,首先是音区广,且高中低音区均有着良好的表现力,在一位出色的演奏家手中单簧管能够得到完美的演绎。高音区音色明亮通透、中音区音色迷人,低音区音色浑厚有力,这就使得它能够驾驭大多数作品。这种特性是其他木管乐器所不具备的,如长笛高音区和中音区优美,低音区表现力差,巴松的中高音区并非其所擅长;其次,单簧管的技巧性十足,半音、琶音、泛音等技巧非常多,这就使得这件乐器的表现力很强,能够承担起独立演奏的重任,又能与其他乐器相配合,所以说一位出色的演奏家能够通过这件乐器很好地演绎作品。最后是单簧管可强可弱的特性,单簧管是一件硬簧片乐器,依靠舌头的控制能吹出最强音和极弱音,同时它的指法复杂,吹奏时口唇控制难度也大,所以单簧管又被称为“木管乐器之王”。这一特性使得它能够完成它在作品中的第一个作用,即表达乐思,同时可强可弱能够更好地配合弦乐组平衡声音,强奏时可以与整个弦乐组配合,弱奏时可以单独与某一件弦乐器配合。所以它大大丰富了“谈话”原则的内容,给予了作品更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