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峰 卢亚莉
[摘 要] 通过分析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体系建设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为例总结近年来食品专业在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方面的成果,结合学校在天津市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期间的成果及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食品生物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内容、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三方面论述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 键 词] 示范校建设成果;食品生物工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26-02
課程体系是教育实施的核心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介质和依托。中等职业院校课程构建的关键是将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本文以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为例,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资格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养成为主线,设计课程和建设课程,构建适应于中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体系,为培养食品行业企业急需的职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课程间存在脱节现象,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较少,缺乏研究性开放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技能培养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实习阶段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未能有机结合。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结合天津市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期间专业的建设成果,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构建体系的过程中,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理论实践并重原则
“教学做合一”,学校积极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二)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原则
把职业教育融入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活动课、拓展课中,提早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职业操守;能领会和践行工匠精神。
(三)职业发展与岗位就业相结合全程化原则
以课程群建设为切入点,优化课程设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以项目开展教学,不断整合和更新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需要形成专业方向系列课程模块,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全面提升。
三、食品生物工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成立课程工作小组
成立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课程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业一线教师、教务科长、就业办公室主任、企业代表在内的课程工作小组。
(二)深入调研
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调研对象要从三个方面着手:(1)企业中与专业对应的岗位上在职的优秀员工,同质岗位的调研样本不低于15个;(2)有相同专业或相似专业的中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调研内容应包括该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近三至五年学生就业、参赛情况,调研样本不低于10个;(3)从事与专业相关岗位的3~5年内毕业生,调研内容应以学生回顾原课程体系中哪个课程或哪个知识、技能使用率较高为主,建议由课程工作组引导完成,调研样本不低于40个。
(三)提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在取得原始调研数据之后,由课程工作小组进行梳理概括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工作领域,也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
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应包括工作目标、执行过程、工作对象、工器具、方法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
例如,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面向的检验岗位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为饼干理化指标的检验:(1)工作目标:对饼干样品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测定;(2)执行过程:包括抽样、样品预处理、酸价和过氧化值的测定、数据记录和处理、形成报告;(3)工作对象:饼干样品;(4)工器具:滴定仪器及其他辅助仪器;(5)方法:滴定法;(6)职业能力:掌握滴定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严谨认真、客观公正的实验态度。
典型工作任务是由企业真实工作提炼而来,但是它不完全是现实工作简单的翻版,而是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通用性,学生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后,可以从事不同企业的岗位工作。
(四)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化”处理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多门课程的一个集合,也可以是包括多个知识点、多个技能点的组合,不一定能直接应用于教学,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之前,应对需要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即把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与知识点或技能点做一一对应,确定学习目标,形成对应的学习任务。
(五)选择载体,形成学习领域
按照学科型课程体系,将对应出来的学习目标与相关联的课程做一一对应即可形成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中学生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模式,除了形式上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教育的内涵。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的归纳出现多种多样的形式,不同类型的专业,选择不同类型的载体作为课程呈现形式,也就出现了多样化的学习领域划分。
(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规律,将学习领域组合形成课程体系
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规律各不相同,在归纳学习领域之后,需要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进程进行课程体系框架的搭建。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作为通用素養培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必须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在总课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各专业可以结合专业特色,设有特色公共课程。例如,食品生物工艺专业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了《化学》作为特色公共基础课。而专业课程的板块就可以根据各专业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设定具体构架。
目前,在我国已经逐渐形成的较为成熟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有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理论构建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等。随着现代学徒制的逐步推进,课程体系也愈发呈现百花齐发的景象,有基于案例分析的课程体系、基于维修现象的课程体系、基于业务种类的课程体系、基于产品生产的课程设计等。
四、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课程体系作为学生培养计划的核心,其实施需要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统一起来。
(一)构建完备的教材体系
依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标准,选取质量较高的统编和规划教材,每学期末对教材进行评价,及时更新教材。积极鼓励学校或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编写试用教材及讲义。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学校教师编著了《食品分析综合实训》,用于《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教材,同时也用于食品检验工考证,教材将教、练、考、证统一。目前学校为满足国际化需求正在结合专业特点编写《食品专业英语》。
(二)优化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能有序、规范地运行,必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努力营造一个合理竞争和自我约束的氛围。
1.考核及评价标准
引入企业考核机制,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实行企业评价、专业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不只考核知识的理解,更注重技能的掌握,不只考核结果的学习,更注重过程的努力;实现评价形式多元化,采用笔试、操作、口试等多种形式;使评价不再是单纯的起甄别作用,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较快成长为准职业人。
2.部分专业核心课实行以证代考
为适应职业教育较强的职业性要求,学校组织学生考取食品检验工、西式面点师等资格证书。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考取咖啡师证、调酒师证、市场营销员证等职业证书。
(三)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业务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配备一支学科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师德高尚、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水平、双师型的专兼教师队伍。全体教师具有每年不少于一个月在食品生产企业实践锻炼的经历,均取得本专业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100%。学校聘请国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技术专家和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四)校企联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包括食品加工实训基地和食品检验实训基地,同时具有3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每年2~3个教学班的教学实训、企业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要求。
参考文献:
[1]向群.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12).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50-51.
[3]赵志群.岗位学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10):1-2.
[4]王悦.STEM教育理念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
[5]丁佩芬,陶剑文.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下“核心+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