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实践探索

2018-05-14 08:59罗玲芝
北方音乐 2018年6期
关键词:必要性实践现状

【摘要】民族音乐的保护,对少数民族歌曲的传播非常重要。在我国,教学活动的中心,就是学校教育,它标志着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而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领域,也是学校音乐教育。本文以拉祜族音乐为例,对拉祜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拉祜族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拉祜族音乐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旨在更好的传承拉祜族音乐文化,以期拉祜族音乐文化能因地制宜的开展。

【关键词】拉祜族音乐教育;必要性;现状;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过去拉祜民族音乐的传播,仅仅是依靠口耳相传这种原生态的传播形式。在民族音乐的保护上,采用多元化的传播途径非常关键。随着拉祜族经济文化的发展,音乐传播介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展拉祜族音乐学校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依托。若是仅仅依靠特殊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民俗活动,来传承拉祜族的民族音乐,则因为缺乏乐谱等理论性知识体系,很难有效保护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就拉祜族居民区来讲,面向更多的来自各村各寨的学生,开展学校音乐教育与实践,能更好地传承拉祜族音乐文化。

一、拉祜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提高民族音乐教育的效率

口传心授是传统的民族音乐教育方式,即使是组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基督教宗教活动,因为参加人员有限,也仅仅具有非常有限传播的范围。因为在基督教宗教活动中,参加人员数量的局限,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低效率、高消耗的特征。

(二)将“本土音乐文化意识”唤醒

对于拉祜族来说,如果在学校教育中,在授课使用的语言、授课方式、所用教材,全部按照汉族集中居住区的模式照搬,则不能与教育教学的现实要求很好地适应。很多拉祜民族孩子一直以为,“汉族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是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全部内容。学校音乐教育所传授的,是一种“时尚的”和“洋气的”音乐知识。只有将本土的音乐教育因地制宜的加入到学校教育中,才会让孩子们对拉祜族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充分体会。

(三)保护拉祜民族音乐的系统性

因为长期从事生产生活实践,拉祜民族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历经祖祖辈辈的总结和积累,形成了乐器、乐谱、乐理等系统的音乐元素。而这些音乐元素又将本民族的习俗、观念、语言等融合其中,会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若是对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 ,就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加强整体上的认识。

二、拉祜族民族音乐学校音乐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传承拉祜族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研究学者、各级政府以及拉祜民族本身,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对相关工作的整理和搜集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目前就拉祜族民族音乐传承方面,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一)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价值观

目前,民间的拉祜族音乐的传承方式更多是流于形式。比如就《牡帕密帕》的保护来讲,仅仅是录制传承人的声音,让拉祜人对其进行模仿。这是一种非常落后的传承方式,只是将传承的载体转换。其结果是“会听”、“会唱”,但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文化而言比学会音律更重要,如果在学校教育中,用理论的方式介绍拉祜族民族音乐文化价值观,对于《牡帕密帕》,用拉祜族的历史解释,有利于人们保护和传承拉祜族音乐。

(二)民族音乐有机融合西方音乐学习体系

在拉祜族,既有四声部拉祜语赞美诗,被牧师和教士所传授,又有每家每户的吉他,西方音乐对村民早已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的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的体系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而这些差距,主要是在唱歌的乐谱媒介、樂理知识、表现形式方面等有所影响。在生活中,拉祜族人都是凭着感觉不断摸索。因为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对于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之间的差别并不了解。如果将这些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对村民进行普及,必然对传承拉祜民族音乐文化产生重大意义。

三、拉祜族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

云南作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音乐文化也正在逐渐消亡。二十一世纪,现代社会有着越来越显著的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我们应该用新的音乐教育观念来指导。人类文化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就是音乐的学习。通过系统的音乐学习,使学生对世界上诸多民族的优秀的音乐文化形态更多地了解。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对学生自我表现力和想象力进行锻炼。学习文化的基础,就是学习音乐、学习艺术。为此,在音乐教育中,应树立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和取向,在音乐教育理念上,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拉祜族地区,所构建的音乐学科的课程体系,需要对少数民族音乐的课程内容进行强化,不断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平衡,逐渐增加课程设置中拉祜族音乐的权重。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结构,以培养拉祜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文化素养。并对对音乐教育进行全面的定位,有机地融合世界音乐文化、母语传统文化、多民族多元文化,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发挥校本课程设置的优势

在拉祜族学校音乐教育中,应将本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挖掘。除了进行以汉族为主的主流音乐文化教育之外,还需要将校本课程的选择功能充分利用,广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间文化。在设置校本课程时,首先应该明确,在音乐课程中,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以此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要充分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应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应在对待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的文化和对待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本土文化,这两个方面有所体现。所以,在设置音乐校本课程上,应与现行的主流音乐教材充分结合,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在编排和选择音乐教材内容方面深入研究,对学生的生活现状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深入了解,并对各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学习和掌握,将学生音乐视野进一步拓宽。在价值观上,让学生充分尊重与自身的音乐文化不同的音乐形态,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音乐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音乐课程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开拓性、研究性和创新性,能与社会对音乐教育的要求相适应。具有面向世界的全球视野高度,高标准,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以此对音乐教育的质量提供保障。在现在的音乐基础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轻视多元文化,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轻视音乐文化的教育,只重视主流文化中的音乐作品和专项训练和单项训练,传授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现有的课程体系不能完全废弃和否定,应立足于现实生活,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对传统的音乐教育课程重新审视,有创新、有选择地进行优化。

(三)汲取有价值的外来文化,保持本土文化特色

在拉祜族地区,应倡导文化的多元性,统筹考虑少数民族办学特色和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每一种文化传承的基本权利和自身的价值充分肯定。不同的文化之间应当求同存异、共存共荣、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对其他有价值的文化不断汲取,并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发展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就是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的地位。不同的音樂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根植,所以,研究音乐文化,需要对文化背景充分考虑。在分析的时候,不能脱离实际的生活和音乐语境,更不能让不同的音乐文化实施统一的音乐体系,甚至以此划分为先进或落后的音乐文化。更新发展本土音乐地方差异与兼容性,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立足于民俗学的视角分析,“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能对音乐文化的这种共时性地方差异体进行很好的体现。即使同一音乐种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的地域,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因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大背景和生产力之间的差异很大,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民风民俗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所以在发展和传承某一种音乐类型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各自特点。在每一种文化中,都要共同面对如何在吸收和学习外来文化面这一个共同的问题。由此,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的比例,既要对自己传统本土音乐进行保留,同时还需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非常崇拜和依赖教师。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需要对师资队伍进行优化,不断引进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培训、再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能对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进行组织,具备一定的演唱、指挥和伴奏能力,能对他人的表演进行评价。能立足于学校的具体情境,对音乐进行记录和改编,并且对音乐的创作手法进行解释;其次,具备一定的专业的素质,拥有自己的音乐观和教育观。能运用具体事例,对教学思想进行展现。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一个成熟的音乐教师,需要同时具备教育工作者和音乐家的能力。由此,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拉祜族音乐教育中,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拉祜族文化,并且能够对拉祜族民族音乐的内涵准确的理解,有经验,懂艺术,对教育规律了解。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对目前在岗的学校音乐教师组织培训,培养音乐教师的民族素养。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更深入的了解,能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受到启迪,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拉祜族音乐。

四、结论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音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强调本土音乐,既可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育,同时还能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本文对拉祜族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从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发挥校本课程设置的优势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和传承拉祜族音乐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纪仁春.从非传统到传统——澜沧拉祜族传统音乐保护、传承和发展现状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2]温美珍,张劲夫.拉祜族的山神信仰——一个拉祜族村落的宗教人类学考察[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3] 张惠勇,王鹤立.拉祜族音乐舞蹈文化——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电影评介,2009(04).

[4] 纪仁春.拉祜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述——以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5]马健雄.宗教运动与社会动员:木嘎拉祜族神话、历史记忆与族群身份认同[J].思想战线,2007(01).

[6]王星逸,张劲夫.拉祜族研究综述——民族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拉祜族历史文化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7]刘劲荣.论拉祜族舞蹈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功能[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01).

作者简介:罗玲芝(1982—),女,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彝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必要性实践现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