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金华女作家比较研究

2018-05-14 16:31汪全玉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女作家金华作家

摘 要: 21世纪以来,金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女作家超越男作家的态势。特别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金华女作家的本土写作和域外拓展,形成了基于女作家身份认同的整体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代表作。金华女作家的金华书写和富有文化创造意蕴的尝试,显现出了倡领人文精神、注重生态写作的特征。总体上看,金华女作家创作涉猎面广,发展势头良好;金华本土女作家在儿童文学和影视文学领域成就更高,金华域外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上影响更大。

关键词: 金华女作家; 本土写作; 域外拓展; 文化创造; 生态写作; 21世纪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8)05-0066-07

金华虽然在21世纪并没有产生出全国一流的作家,但从女作家的数量和对传统文学创作的持守,以及对影视文学领域的开拓等方面看,金华文学还是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的。特别是在倡导文艺复兴、大力发展文化生态的大时代背景下,更有必要从一个群体类型的角度研究女作家的创作实绩和创作生态。综观整个金华的现当代文学史可见,在现代文学时期,男性作家群体人数更多,创作的影响更大;但进入当代文学时期,女性作家开始形成影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女作家大量涌现,几乎可以与男作家分庭抗礼;而进入21世纪,女作家的创作成就,已与男作家形成并驾齐驱之势,并在小说和儿童文学创作上,形成了“反超”。总体上看,进入21世纪的近二十年时间,金华女作家的表现要优于男作家。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更值得学界深入探讨其中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以进一步梳理金华女作家的文学创作、成长经验,并能为整个金华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目前有关金华女作家研究,如笔者的多篇有关金华本土文化的研究文章[1-4],虽然没有直接涉及金华女作家的比较研究,但都涉及到女作家及其作品,有的已引入了专门的女性文学理论视角[5];其他研究者也基本为本地学者,都或多或少地关注了金华女作家的创作和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写作,但都没有引入全面比较的视角。由此可见,对金华女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较新的、也很有必要的课题。

一、本土写作与域外拓展

回溯金华文学史,不难发现21世纪之前金华文学家的历史地位早已得到全面而客观的评价。在地域传统文化昌盛、教育发达的历史条件及其传承下,金华古代文学有骆宾王、宋濂、吕祖谦、陈亮、李渔等大家,现当代文学有潘漠华、冯雪峰、艾青、王西彦等名家,相对较为辉煌的历史,再加之有浙江师范大学等重要的高等学府的滋养,进入21世纪的金华文学,理论上说早已具备了获得较好发展的基础。但事实上,进入21世纪,在传统文学乃至全类型文学均发展乏力的大环境中,金华文学发展也较为缓慢,甚至在第一个十年呈现出了衰落之势,文学创作的实绩大不如前。但正是在这种状况下,金华女作家的创作身份就显得特别出彩而且重要。梳理这一时期的金华作家的创作,很容易从整体和影响上发现金华女作家的文学贡献的相对突出性,从某种程度上说,金华女作家,已经成为这一时期金华文学家在身份上的地方认同。当然,要明确一点,要特别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考量作家基于身份的地方认同,梳理金华女作家本土写作和域外拓展。

(一)女作家:一种身份的地方认同

1. “女作家”影响的形成及其程度大小比较。要从影响的形成,特别是影响的大小来比较,就必须明确作为一种身份的地方认同的女作家,主要有三个显在的存在和发展维度,一是读者对金华女作家的认可;二是女作家对家乡金华的认同;三是基于域外学者或读者对女作家“金华”身份的认同。要想获得作为一种身份的地方认同,女作家首先必须形成作为“女作家”的重要影响。当然,进入21世纪,金华女作家的佼佼者,已不在少数。这其中,主要有金华本土女作家(包括寓居金华的女作家)如汤汤(汤宏英)、于雪华、胡毅萍、夏玲、仇若涵等,和走到金华域外的金华籍女作家(以下称域外金华女作家),如李靖、施夏莺、刘玥、郑锦杭、卢文丽等,总体上看,域外金华女作家的影响要大于金华本土女作家。但是,本土女作家在类型写作上的成就,又呈现出高于域外女作家的局面。如在文学的全国性影响上看,虽然卢文丽、李靖等人的影响要更大,但汤汤在儿童文学领域,已经成为全国的知名的代表性作家。

2. 女作家地域身份的差异。如果说影响的形成及影响大小的比较,属于身份的外在比较的话,那么地域身份的差异,就必然会带来身份的内在趋异性。从地域文学的视角考察,女作家自然也会存在本土写作和域外写作两种情况。鉴于文学创作中环境的重要性,寓居金华的非金华籍作家,同样应该视其为金华本土作家。当然,本土写作并不是只写金华,域外写作也并非不写金华。因此,这种地域身份的差异,更主要的是看作者于所在地形成的作为女作家的、又能代表金华的影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论女作家的域内或者域外身份,主要基于作者在进入21世紀之后,特别在21世纪成名的现居地。整体上看,金华本土女作家,主要分布于金华各区即下辖各县市,如著名儿童文学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汤汤(汤宏英),是武义人,在小说创作上小有成就的于雪华是浦江人,浙江新生代作家胡毅萍是兰溪人,而在都市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上默默耕耘的仇若涵现居东阳,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夏玲是金华金东区人。而域外金华作家,主要活跃于杭州,如,诗人兼小说家卢文丽及知名小说家李靖、郑锦杭现居杭州。当然,知名作家或者文坛新秀,也在多地多领域从事文学创作,如女作家施夏莺旅居北京,刘玥求学海外。显然,如仅从本土化写作的角度看,金华本土作家对家乡的描摹会更多,也更细致;但是从域外拓展,甚至从一个作家而成为金华文化的名片,那域外金华作家的影响则在更大范围内建立了优势。例如,卢文丽从业杭州,除了有大量歌咏杭州的诗歌作品外,还出版了较有影响的以金华人物为原型的《外婆史诗》,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重视。而赋闲北京的施夏莺,则以一部以金华为背景的长篇爱情悬疑小说《意外结局》,成功引起了读者对金华的极大关注。总之,这些作家的身份认同,正因为他们的创作影响,与金华建立了牢不可破而又充满生机的关联。

(二)代表作:地方文学的积淀与激发

1. 本土作家的“远游”。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地方文学的积淀与激发实际上本身就是文学发展的成就与意义,其直观的获取,来源于作家代表作的集中表现。在中国纯文学创作的表现大不如前,而网络文学又深受吹捧的当下,金华女作家以其女性独有的敏感和细腻,紧跟时代发展,在坚守文学基于类型和传播媒介的传统,创作了诸如《留守女人》(于雪华)、《南方姑娘》(胡毅萍)等不仅能代表作家本人成就,也堪称金华文化代表作的重要作品,继续积淀和团结文学“正统”力量的同时,也不断尝试“远游”,在影视文学创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充分体现了地域文化动态发展的成就。在“远游”的作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文学和影视文学创作上取得一定影响者,这些女作家及其作品如夏玲的网络小说《雨梦传奇》和改编后成为同名热播剧的《萌妻食神》;仇若涵的网络都市情感小说《婚前房后》和改编为同名剧的《婆媳拼图》。正是这些本土作家的精神“远游”,才有了本土作家文学创作的突破。当然,本土女作家创作影响之堪称“远游”者,成就最好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汤汤的儿童文学创作。全面观察汤汤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她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成名,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获得了创作上的大丰收,也收获了儿童文学奖的诸多奖项。可以说,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金华本土作家在社会的大变革中,实现了提升创作成就和丰富创作手段的双重飞跃。

2. 域外作家的“回乡”。进入21世纪后,尽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趋同,城镇化建设日益加快,金华也在着力打造浙江第四大都市新区金义都市新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大量本土金华女作家既能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发展,勇于尝试,也能持守乡土文学歌咏故乡的传统,创作出了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特别值得注意是,域外金华女作家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性文学潮流中,以难能可贵的炽热情感,深刻地进行着故乡书写。她们以独特的身份(旅居、游子)和视角(逃离、思乡、家国)创作出来的女性文学作品,如《外婆史诗》(卢文丽)、《四十年家国》(李靖)、《意外结局》(施夏莺)等,为展示金华地方文化的传承及其对外交流的脉络、内涵及意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些域外金华女作家的代表作中,《外婆史诗》又因为首刊于著名纯文学期刊《十月》、推出单行本后广受关注、省内相关部门还曾多次组织作品研讨会而成为极具代表性者。2011年8月26日,《金华晚报》刊发了题为《金华文学呼唤“代表作”》的文章,显示了金华文化发展过程中,主流文化界对金华文学发展的担忧和期望。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之后出版《外婆史诗》和《四十年家国》两部长篇小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全国性影响,更可视为金华当代文学的“代表作”。

二、文学写作与文化创造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基本表征之一就是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持续勃发。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有繁荣的文艺创作。文学创作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在地方文化发展中起着隐性、长效的作用,地方文化的自信心和创新力的加强,有赖于地方文学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深入比较研究女作家及其作品,有利于金华文学研究的视野拓展、角度创新及深度挖掘。聚焦女作家考察21世纪金华文学史,可以更具体、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握新世纪社会生活大变革状态下的金华文学的创作内容和文学思想,并在比较研究、重点探寻两类作家的基础上,探究促进女作家创作成效的新路径,及以此助推金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基于两个层级比较的研究,有利于从文学发展视角进一步探寻金华文化壮大成果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的路径。而从这一点来说,金华女作家在文化文学意象的丰富和地方女性形象的确立两个方面,形成了一种基于金华写作的富有文化情怀的共同诉求;而本土作家传承经世致用理念、域外作家饱含家国情怀的当代文学进路,又共同形成了基于文化创造的有利于文学价值提升的遐想范式。

(一)金华写作:文化情怀的共同诉求

1. 金华文学意象的丰富。文学意象的选择,或许是最能直观考察作家文学写作的地域特色的。毫无疑问,作为地域文化的影响,金华文学意象自然天成,其来有自。这些意象,有些是金华地区已有的名胜古迹、传说典故,有的如金华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些意象如八咏楼、赤松山、北山、双龙洞等地理坐标,又如黄大仙传说、胡公故事等民俗文化,甚至有些是金华人生活的平淡山水、景致事务的日常写照,如东阳卢宅、金华酥饼等,这些意象的反复出现,积淀和丰富了金华文化和文学传承的语码,会积极推动文学创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的提升。进一步从21世纪金华女作家对有关金华的文学意象的运用可见,金华文学意象不断因作家的努力而丰富,而在女作家的作品中,金华意象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注重日常生活、关照文化传承的特点,诸如东阳火腿、岭下坡阳古街等以前在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的意象,开始成为金华文化的重要表征。这无疑是金华女作家基于女性感性生活体验的一个表现,对这些意象的反复吟咏乃至创造,实际上是一个基于女性视角的文化情怀的积淀过程,这种过程,因为金华这一共同的母体和母题,成为一种能够形成一定文学影响的意象范式。这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施夏莺、卢文丽、李靖三位域外金华女作家的几部作品的贡献,这三位作家的代表作分别是《意外结局》《外婆史诗》《四十年家国》,三部小说以单行本出版的時间分别是2008年、2015年和2017年。循着这条时间脉络和文本线索,有琐细的日常景致和普通生活,有典型的金华场景和物象,有宏大的故事和主题,金华意象的丰富性可见一斑。旅居北京的施夏莺,对家乡金华金东区的岭下镇岭五村有着独特的情怀,或许是时空的阻隔带来的无尽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自觉遴选,使她的家乡写作,显得深沉而又执着。施夏莺2000年起迁居北京,开始全身心进行阅读和创作,并把对故乡金华的思念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下了《聆听八咏楼》《远方的陈香》等诸多散文随笔,其中有十余篇都实际运用了金华意象。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诸如《婺城赏雪》《聆听八咏楼》描摹的金华元素,以及《月下的坡阳街》心心念念的岭下情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施夏莺是在相当多的关于金华文化写作的积累后,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的,而其将近60万字的小说《意外结局》(作家出版社,2008年),正是以故乡金华作为小说的主要背景,小说全面展示了八咏楼、赤松山、双龙洞、黄大仙宫等金华重要的名胜古迹和火腿、酥饼、金华酒等日常生活事物,其中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在如诗如画的金华风景中逐渐展开的。由此可见,域外金华作家的文学创作,大大丰富了金华意象的文化表现,必然会在更大的地域引起读者的关注,成为宣传金华文化的名片。

2. 地方女性形象的塑立。理论上说,金华女作家的创作,属于典型的女性文学创作。简而言之,女性文学即“女性们写作的文学作品”,[6]而从更深层面来看,这要求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表现女性意识,“女性参与写作、写妇女、妇女必须把自己的写进文本——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7]由此可以认为,如果说单纯对金华意象的运用,只是作家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写熟悉生活的习惯或选择,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以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金华地方女性的独特文化形象和文化意蕴,则更能够说明21世纪金华女作家创作的重要贡献。在对本土女性形象的塑造中,金华本土女作家和域外女作家都有积极的尝试。从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身上,可以更加明确地体会到这一点。金华女作家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在本土作家于雪华的《留守女人》(大象文艺出版社,2009年)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在域外作家卢文丽的长篇小说《外婆史诗》[8]中,也有十分精彩的展现。可以说,两类作家对女性形象的重塑,是一种文化情怀的共同诉求。金华女性形象在本土作家的作品中出现是自然贴切的,在域外金华女作家的作品中出现,是意味深长的,这两种出现,共同形成了内外趋同的经历,使得他们的生活共同组成了女性生活的丰富图景,塑立了真实动人而又富有文化意蕴的女性形象。于雪华小说人物的文化意蕴,在于承载了其家乡金华浦江较有代表性的家族的时代命运的变迁,而这种关于家族的定位,并非读者常见之高门大户关联的大时代格局的命运,而是以小人物为核心的家族命运,以小见大,突出地显现了地方文学家的文化使命感。《留守女人》之前,于雪华还有《那一片遥远的土地》,将两部作品联系起来看,其对地方女性形象的塑立的一大贡献,就是将金华乡土女人定格为一类文学形象,这类文学形象,因为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而具有代表意义。而域外金华作家卢文丽的《外婆史诗》,则是在时代命运变迁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小说人物形象——外婆。如莫言所说,“小说中的外婆、外公既接地气,又富有传奇色彩,小说画面感很强。”[9]特别是,“外婆”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集中展现出了浙中盆地地区妇女的隐忍而又坚强、质朴、有担当的精神性格,可以视为卢文丽对金华甚至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5]67。由此看见,无论是本土还是域外,金华女作家对女性形象的塑立,虽然在表现的方法和角度上各有不同,但是却体现对金华人文情怀的密切关注。

(二)文化创造:文学价值提升的趋同理想

1. 本土:经世致用的当代文学进路。两浙文化传统内蕴的现实主义精神,突出地表现在两浙史学精神和浙东理学对“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承[10]。古代金华文化昌盛,属典型的吴越文化,浙江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王嘉良认为,基于吴越文化的不同特质,便会衍生出与此相对应的典型文化区域,产生颇有特色的文化(文学)現象[11]。令人感佩的是,虽然金华似乎从来都不是浙江的经济中心,更不是浙江乃至全国的政治中心,但却能够形成浙学的重要分支“婺学”。这一方面或是因为金华紧邻江南人文地理的文化中心区域,又在科举和书院教育中成长迅速,表现优异,积淀了在江南文化圈独树一帜的文化基础。如《外婆史诗》,虽然作者创作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是杭州生活和西湖文化,但是作者作为作家、诗人和媒体人,长期受到浙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与金华文学水乳交融,金华女性文学在江南文化要义的实践和渗透过程中,展现出了与金华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的特点,表现为人物塑造上诗性、质朴和自由风格带来的勃然生机。《外婆史诗》又是用金华地区传统儒家学派“婺学”经世的情怀,和浙中地区致用理念之精工善艺的民俗文化精神,历经岁月沧桑打磨而成,以精神回乡的乌托邦式的深化,将金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植根其上小人物的平凡而伟大的生命观,展露得自然生动,因而小说人物展现出了绵绵不绝的文化生命力。由此观之,金华女作家重要创作,特别是基于乡土文学的一种创作表现,如前述金华意象、文学作品大量金华女性形象的确立,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既表现了金华人文现状,又展现了当代文学价值提升的进路,也就是依托当代文学创作,搞好金华的文艺复兴工作。当前,金华人文生态建设正在积极融入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要用“两美”金华的目标,实现自然和人文的真正美好[12],就必须复兴金华文艺。依据“两美”建设规划,金华文学和艺术建设必须促进文学和艺术的创新型繁荣[13]。

2. 域外:蕴含金华文化的家国情怀。金华女作家作品中的,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从真实的历史走进虚拟的文学,从地域文学的角度看,并不是简单的历史故事复写,还是单纯的文学形象塑造,更有一种基于家国情怀的文化诉求。以金华女作家李靖长篇小说《四十年家国》(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为例,可见金华文学意象的丰富。这部小说分上、中、下三卷,共计80余万字,从某种程度上说,填补了金华历史小说创作的空白[14],写了金华人的“热血、抗争、爱国、信仰”,是一部金华从清末到抗战胜利的金华历史故事,小说写了民国时期铜城朱家的命运变迁,写到了美纶袜厂见证的大革命时期历史风云,还写抗战时期日寇在浙中实施的细菌战,几乎就是整个金华近代史的浓缩,可以说是典型的金华意象书写。小说塑造了金华人朱家的家庭命运,讴歌了方南坡等一代革命先驱,包括方南坡在内的诸多小说人物,如张恭、李宝剑、大开和尚等,都是金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细读小说文本,可以发现李靖实际是在用“金华味”写金华故事。在金华生活过的读者,会很容易从小说读出熟悉的味道,那些地名、掌故,如东百茶楼、火腿、信纸书店、婺剧名段,关涉吃穿住用行读书学习,都是细致入微的描写,再加之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实地考察小说中的每一个场景,充分说明作家具有深切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家国情怀,才会有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也才会有小说中波澜壮阔的浙中金华的地域民俗与文化风情。再如卢文丽《外婆史诗》,除了文本内容凝聚了作家个人的感情和人文情怀外,作者还将人物与时代,生活与文化结合,并寻找到了其中融通交汇的表现点:金华及其下辖县级市东阳为代表的浙中文化,与以杭州为代表的主流江南文化完美结合,以更具整体关照的视角,展现了家庭观念在时代中的变迁,也展示了家族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传承,进而在国家命运的映照下,作者完成了对浓烈家国情怀的艺术升华。从这一点上看,作品已经超越了地域文学的范畴,这或许正是这部作品广受好评的原因。

三、视角选择与时代使命

“阅读文本已经成为阅读城市的方法之一”。[15]读者阅读金华女作家的作品,能够获得非常全面而精细的地方生活与文化体验,也更易体会作者创作时的视角选择。金华女作家或从事传统文学的重要样式即诗歌散文创作,用金华文化浸染的纯粹灵魂传承着金华文艺的精神;或从事影视文学和网络文学创作,在发展迅速的传播媒介的帮助下,展示了金华文学紧跟时代发展,积极适应文化变迁的使命感;或从事长篇小说创作,力图用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关照金华地方文化,传播金华人文精神;或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将金华唯美的江南风韵,融入到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文化教育事业中。探究金华女作家的视角选择和时代使命,有利于对金华文学在21世纪的进一步发展开掘新思路。

(一)文化传承:浙中生态的守护者

相比较而言,本土金华女作家注重对山水情怀的精心呵护,域外金华女作家则更显露出对故乡情结的唯美张扬。但无论哪一类,都显示了生态问题高度的视角选择与时代实现,是浙江进入21世纪后重点关注的话题,从“五水共治”的全面推进和“绿水青山”理念的深入人心,既是一个政策得到落实的显在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得到彰显的隐在传承。生于本土的金华女作家,以儿女情长般的细腻和敏感,显示了文化传承过程中,女作家对山水情怀的精心呵护。“文章固关气运,亦系于习尚。”[16]地域风格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风格,地域性的群体写作和作家文化诉求,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形成地方流派的重要影响的直接动因。金华地域,在浙江文学史上本身就因发达的教育和兴盛的文风而积淀了人文氛围浓厚的特点。长久以来,金华以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气格和浙中多山少田的盆地型自然生态,形成了注重文化享受的休闲文化,在浙江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这种休闲文化浸润下的诗情画意的唯美自然生态,无疑会促进作家创作的欲望。一般来说,浓郁的故乡情愫时常会充盈于一个作家的文字之中。从显在的山川景物、地理环境,到隐在的人文风俗、文化习惯,都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作家的作品中,也深藏于作家的创作理念之中。就这一点来说,金华本土女作家于雪华的小说创作以及大量金华女诗人的创作,是成就杰出的代表。与在本土进行创作的作家不同的是,域外金华女作家的创作,少了一些对故乡人事乃至文化的批判,多了些深情的讴歌和殷切的希望。对域外金华作家来说,对故乡的记忆,多是美好的——因为她来自少年、童年甚至孩提时代,那时候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单纯的,这种纯美,早已在作家心中种下了种子,一直伴随着她们人生的成长而成长。远离和漂泊,让域外金华作家对家乡的书写,几乎变成了唯美的讴歌。这种赞美和怀念,已经超越文学文本的本身,成为一种情结的表征。在李靖的《四十年家國》、卢文丽的《外婆史诗》和施夏莺的《意外结局》等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对故乡人文地理、自然风光等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描摹,不仅仅是一种对美好山水的赞颂,更是一种思念故乡,是一种故土难离的情结的再现。

(二)人文倡领:都市生活的讴歌者

进入21世纪,在整个浙江地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大环境中,金华文学随着金华以横店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形成,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金华作家的多部作品,摆脱传统小说、网络小说等的固有形态,进一步寻求产生更大影响的新出路,特别是与地方文化产业的新势力影视产业结合,成为能进一步在全国形成一定影响的作品。这其中,金华女作家的贡献尤为显著。影视文学在当今文学创作的地位,是十分突出而特殊的,特别是随着网络、自媒体等传播手段与影视的结合,影视文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优秀的作品极容易被影视产业相中,产生协同互利的结果。金华女作家参与影视文学的创作,以本土作家影响为主,其中,两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都是教师,一位来自金华金东区仙桥初中,一位来自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两位女教师,夏玲是典型的网络文学创作者,网名紫伊281,在圈内颇有名气, 2018年在腾讯网热播的《萌妻食神》,就是由其同名网络小说改编。这部小说,除了爱情主题引人入胜外,还融入了美食、宫斗等诸多深受读者欢迎的元素。这些元素,是将典型的金华都市新区的日常生活元素(浙中美食)、文化热点元素(宫斗影视)结合起来的结果。实际上,这部作品无论是作为网络小说还是影视文学文本,都是金华人生生态的一个很好的写照。而论及影视文学对浙中人文生态的再现,2012年就凭借同名小说《婆媳拼图》改编成电影而小有名气的仇若涵也极具代表性。仇若涵生活在金华人文兴盛的环境,创作过诗词故事集,成名于都市情感小说。《婆媳拼图》写的其实就金华人的故事,其中所有的故事和蕴含其中的情感,无不显示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如高房价、婆媳关系等与传统社会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那么,从这个角度说,金华女作家基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视角,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进行的积极的书写。

21世纪的金华女作家,一方面,正在形成一种更为深邃的乡土(本土)写作视野,另一方面,在创作探索中显现了更广阔的域外视野。而对金华本土作家和域外金华作家进行比较发现,作家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都给文学研究带来更多元的视角,更为文学发生提供了不歇动力。金华女作家创作的特点形成和成效取得的路径,特别是其不断在时代变迁、个人发展过程中适应与突破、砥砺与追求的变化,实际是基于发展视角进一步探寻金华文化壮大成果以及引进来、走出去的路径。在金华“本土与域外(走出)”两类女作家的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金华人文生态建设的文学支撑路径,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金华文学的历史积淀正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完结的时候,与时代发展的诉求开始了日趋完美的结合,虽然在作品的影响力、作家的持续创作能力等方面都遭遇了一些新的问题,但这两大类型的作家,仍然给金华文学乃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汪全玉. 21世纪的金华文学[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62-64.

[2] 汪全玉. 现代文学中的金华书写[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88-92.

[3] 汪全玉. “双尖山文化圈”作家群研究[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9-83.

[4] 汪全玉. 金华当代文学中的生态写作[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82-86.

[5] 汪全玉. 江南文化背景下的金华当代女性文学——以卢文丽《外婆史诗》为例[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6):67-72.

[6] 刘慧英. 走去男权传统的藩篱[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1.

[7] 埃莱娜·西苏. 美杜莎的微笑[M]//张京媛.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88.

[8] 卢文丽. 外婆史诗[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9] 诗人卢文丽推出长篇小说《外婆史诗》这是一部超越苦难的温情之书[EB/OL]. (2016-07-31)[2018-01-06]. http://hznews.hangzhou.com.cn/wenti/content/2016-07/31/content_6258144.htm.

[10] 王嘉良. 地域人文传统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引领意义[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35(2):1-6.

[11] 王嘉良. 地域文化和金华现代作家群[N]. 金华日报,2012-12-27(7).

[12] 本报评论员. 走向“两美”金华新时代——论“建设美丽金华、创造美好生活”[N]. 金华日报,2014-07-16(01).

[13] 汪全玉. “文艺复兴”:“两美”金华建设的必然选择[J].萍乡学院学报,2015(4):71.

[14] 《四十年家国》出版 80万字书写填补金华历史空白[EB/OL]. (2017-05-13)[2018-01-27]. http://ent.zjol.com.cn/zixun/201705/t20170513_3857848.shtml.

[15] 理查德·利罕. 文學中的城市[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8.

[16] 李东阳. 麓堂诗话[M]//王云五. 丛书集成初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8.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female writers have gradually formed a situation beyond the male writ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nhua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local writing and extra-territorial expansion of Jinhua female writers formed an overall influence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female writers, and some important masterpieces appeared. The Jinhua writings of Jinhua female writers and the attempt to create cultural implications have show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moting humanistic spiri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writing. On the whole, Jinhua female writers have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and a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Jinhua native female writers have achieved higher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ilm and television literature. Jinhua's foreign women writers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creation of novels.

Keywords: Jinhua female writers; local writing; extraterritorial expansion; cultural creation; ecological writing; 21st century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女作家金华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金华特色小吃
等待三天
我和我的“作家梦”
银胡子爷爷的画
红气球请客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一则故事 改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