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唢呐演奏二度创作技巧为核心,分析唢呐演奏二度创作的特点,提出唢呐演奏二度创作的技巧,提高唢呐演奏水平,保证二度创作效果,促进唢呐演奏艺术的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唢呐演奏;黔剧;花灯剧;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识码】A
黔剧和花灯剧是贵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戏曲形式,其中有大量的唢呐演奏,其演奏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戏曲的表演效果。
一、唢呐演奏的二度创作特点
(一)音响单一性
独奏状态下的唢呐演奏,在演奏者吹奏唢呐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唢呐自身振动产生声音,以独立完成音乐演奏,也正是这种声音产生的独特性,实现唢呐演奏二度创作中的艺术创造价值,也形成了音响单一性特点。
(二)个性鲜明性
站在唢呐二度创作主体角度上看,演奏者不仅要具备演奏必须的条件与能力,同时还要对作品内容及深意进行理解,由于每一位演奏者风格喜好、生活阅历、审美取向、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化,使得每个演奏者的唢呐演奏独具个性化。
(三)技术高超性
在唢呐演奏二度创作中,唢呐表演艺术具备精准性、细致性和灵活性,为了演奏效果和创作质量,要求演奏者要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若没有这种高超的表演技巧支持,无法呈现出唢呐表演艺术的精准、细致和灵活,这就赋予唢呐演奏二度创作技术高超性的特点。
二、唢呐演奏的二度创作技巧
(一)把握气息,控制演奏节奏
唢呐演奏过程也就是唢呐二度创作过程,气息把握技术是唢呐演奏二度创作技巧中的关键,演奏者气息是唢呐发声动力,而气息把握直接影响到唢呐演奏声音的圆润性、平稳性和结实性。这就要求演奏者一方面要保证气量充足,另一方则是对呼出气息量大小、力度、速度进行合理控制,并在科学练习下把握气息,提高唢呐演奏水平。对此,在日常练习中,演奏者要养成正确的呼吸方式,一般呼吸方式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呼吸等三种呼吸方式,胸式呼吸的吸气速度快、动作简单,易于掌握,但是由于气息保留在胸腔中,呼吸量小,不易控制呼气;腹式呼吸则膈肌与腹肌共同参与吸气,呼气容易控制,但吸气储存量不够;胸腹式呼吸将吸气储存在胸腔与腹部中,吸气量大,呼气控制较好,但吸气过程慢,不易控制。在唢呐演奏中,演奏者要结合作品演奏要求合理选择呼吸方式,把握气息,控制演奏节奏,提高唢呐演奏的综合质量水平。例如,作品《奢香夫人》内容是彝族文化史上家喻户晓的故事,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現了600多年前一段惊心动魄的“巾帼故事”。
(二)把握口型,控制声音变化
在唢呐演奏中,口型包括“包口型”和“放口型”,“包口型”便于控制哨片压力和哨片振动面积,保证音色的柔和性,但是由于双唇内包减少口腔空间,影响吐音和弹音的发挥,很容易造成声音偏高或是音色厚度不够等问题;“放口型”不易控制哨片压力,但由于双唇撅起,增加口腔空间,提高舌头动作的灵活性,音色宽厚而明亮,但有嘴唇不易控制哨片动作,很容易造成音高偏低、声音生硬等问题。在实际练习中,演奏者要取长补短,发挥出“包口型”和“放”口型的优势,取长补短,根据演奏要求和作品情节,选择合适的口型,保证音色质量,控制声音变化,进而提高唢呐演奏的综合质量水平。例如,在花灯剧《七妹与蛇郎》唢呐演奏中,演奏者要根据作品风格与情感,确定音色要求,对音色强弱和力度进行改变,自由变换“包”口型和“放”口型,提高声音变化的精准性,保证音色优美,提高演奏效果。
(三)把握力度,控制情绪变化
唢呐声音力度是唢呐演奏的重要技巧,通过一成不变的声音力度,实现演奏情绪与情感的变化。为了把握声音力度,一方面要具备科学的唢呐演奏方式,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演奏者艺术修养与情感体验。例如,针对“一溜风”“急三腔”这种打斗场面的唢呐曲来说,演奏者要运用渐强演奏方法,根据作品情节,气流先是缓慢逐渐增加,而口缝增减增大,嘴唇根据气息变化而放松,提高哨片振动频率,从弱奏到强奏,保证音高与渐强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唢呐演奏中,要合理运用二度创作技巧,根据作品情节和演奏要求,合理把握气息、口型、力度,灵活控制演奏节奏、声音变化以及情绪变化,保证高超演奏技巧的同时,赋予丰富的情感变化,保证音色优美,进而提高唢呐演奏的综合质量水平,促进唢呐表演艺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光海鹏. 浅谈唢呐演奏技巧与二度创作[J]. 文艺生活旬刊, 2015(11):130-130.
作者简介:王洪杰(1985—),贵州省赫章人,汉族,三级演奏员,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