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长林 慕芳 赵英震 司发余 段乾元 张雪侠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合陕西旱地种植的优异小麦品种。[方法]对近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和陕西省旱地审定通过的11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铜麦6号田间表现良好,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品种晋麦47增产16.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铜麦6号各方面比其他审定品种表现优良,适合在陕西省旱地推广。
关键词 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7-00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lecte the excellent wheat varieties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dryland in Shannxi Province.[Method] We compared the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11 varieties.[Result] The yield of Tongmai 6 ranked the first in filed and increased by 16.99%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variety Jinmai 47.[Conclusion] Tongmai 6 was suitable for the extension of dry land in Shannxi Province.
Key words Wheat varicties;Yield;Correlation
正确选择小麦品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1-2]。小麦引种是从国外或国内区外引进优良的小麦品种(品系),通过试验鉴定,择优繁殖推广[3]。陕西省小麦旱地面积占全省小麦面积的60%以上,是陕西省的第二粮仓,旱地小麦的产量直接影响全省农业生产[4]。近年来,随着陕西省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审定品种数量的增加,引种工作越来越频繁,引种试验则显得尤为重要[5-6]。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和陕西省旱地审定通过的11个品种的比较,选出优良的品种在该区域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2016年度在陕西省长武县农技中心基地进行,试验地为旱地,肥力中等,土质为粘黑垆土,前茬作物为玉米。
1.2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为近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和陕西省旱地审定品种。参试品种共11个,分别为铜麦6号、中麦175、长武521、长航1号、西农5181、长旱58、晋麦47、西农928、西农9946、西农189、西农9106,其中晋麦47为对照品种(CK)。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3.5 m2(6.00 m×2.25 m),行距0.25 m。施氮、磷、钾含量为20-15-5的小麦专用肥750 kg/hm2,播种前用45 kg/hm2的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一致。
1.3 农艺性状调查及产量测定
小麦生长期间,记载生育期,调查基本苗、株高、穗数、穗粒数等性状,成熟后及时收获并进行考种,记录产量、千粒重等[7]。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再用SPSS軟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8]。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品种生育期及农艺性状比较
2.1.1 生育期。由表1可知,参试的各个品种生育期变幅为253~263 d,其中生育期最短的是中麦175,为253 d,比对照品种晋麦47短2 d,生育期最长的为西农5181、西农189、西农9106,比对照品种晋麦47长8 d。出苗—抽穗的天数变幅为203~207 d,长旱58、西农928、西农9106的出苗—抽穗的天数为207 d,比对照品种多4 d。抽穗到成熟的天数变幅为50~57 d,天数最少的为中麦175,比对照品种少2 d,天数最多的为西农5181和西农189,都为57 d,比对照品种多5 d。
2.1.2 农艺性状(表2)。
参试的11个品种中,基本苗的变幅从247.5万/hm2到315.0万hm2,差异显著。株高最高的为109.2 cm,是对照品种晋麦47,最低的为81.6 cm,是西农189。穗数最大是铜麦6号,比对照品种多了112.5万/hm2。穗粒数变幅为26.3~35.4粒,最多的是西农9106,最少的是西农5181。千粒重最大是对照品种晋麦47,达49.4 g,千粒重最小的是37.6 g,为品种长武521。
2.2 参试品种的产量比较(表3)
对参试的11个品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参试的11个品种的产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铜麦6号、中麦175、长武521、长航一号、西农5181、长旱58、晋麦47、西农928、西农9946、西农189、西农9106。其中,铜麦6号在所有参试的11个品种中产量最高,比对照品种晋麦47增产16.99%,差异极显著。西农9106产量为6 469.95 kg/hm2,是所有参试品种的最后一位,比对照品种减产12.41%,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2.3 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相关性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产量与基本苗、穗粒数、穗数呈正相关,与穗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出苗—抽穗、抽穗—成熟、生育期、株高、千粒重负相关,并与抽穗—成熟和生育期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抽穗—成熟、生育期、株高、基本苗正相关,与出苗—抽穗、穗粒数、穗数负相关。穗数与基本苗和穗粒数呈正相关,与出苗—抽穗、抽穗—成熟、生育期、株高呈负相关。穗粒数与基本苗呈正相关,与出苗—抽穗、抽穗—成熟、生育期、株高都呈负相关。基本苗与株高呈正相关,与出苗—抽穗、抽穗—成熟、生育期呈负相关。株高与出苗—抽穗、抽穗—成熟、生育期都呈负相关。生育期与出苗—抽穗、抽穗—成熟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成熟与出苗—抽穗呈显著正相关。
3 结论与讨论
(1)2015—2016年度7—9月降雨量少,造成小麦播种时,土壤底墒不足,播后又降水较少,造成有一定的缺苗现象。再加上春季的低温冻害。各个品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对小麦的分蘖、成穗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通过对11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试验中铜麦6号产量最高,达到8 641.3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6.99%,达到极显著增产,生育期256 d,属于早熟品种,且分蘖能力强,成穗率较高,穗数594.0 kg/hm2、穗粒数31.4 g,千粒重34 g,抗旱、抗寒、耐瘠薄,抗病性较好;中麦175在所有参试品种中生育期最短,为253 d,长势好,穗层整齐,植株中等,穗小但成穗率稍高,穗数588.0 kg/hm2、穗粒数33.2 g,千粒重44.6 g,产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排第二,比对照品种增产10.67%,达到极显著增产,抗逆性一般,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
(3)对照品种晋麦47抗旱性能好、产量较稳定,但在陕西省大面积种植有2个缺点,一是锈病严重,二是株高太高,一般都在1 m以上,后期遇大风不利气候因素,倒伏严重,机械收获比较困难。
参考文献
[1] 牟询智,王林元.浅谈小麦引种[J].种子世界,1994(11):26.
[2] 姜松齡.选用对路品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J].北京农业,1994(9):13.
[3] 冯春涛.小麦引种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技推广,2010,26(9):18.
[4] 裴红波,何高社.渭北旱塬小麦高产的障碍因素与对策[J].陕西农业科学,2005(2):63-65.
[5] 张养利,贾凯峰,郝双奎,等.陕西省旱地小麦育种的现状与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3):64-66.
[6] 杜文军,武高潮,武世信,等.渭北旱塬小麦引种试验[J].种子世界,2010(3):37-38.
[7] 韩媛芬,李明毅,张爱玲,等.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及示范[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6):79-82,108.
[8] 慕勤俭,慕芳.渭北旱塬小麦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7):49-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