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倩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新时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首先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构建生活化课堂、社会化课堂;其次要注重专业和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创新教学整体框架;最后强调新教材编撰,激发学生兴趣,开拓项目工程建设的新路径。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新课改目标本质化目标的体现。中职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相关程度的教学工作内容风格及其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营造,势必在语文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中,为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助力。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学习效果和成绩普遍低下。从原因来讲,社会范围内对求职的要求都设置了学历这一门槛,导致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程度不高,造成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其次,从时代脚步来讲,知识经济发展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为学生提供发展契机、契合时代脚步的本质体现,而现实面临的问题是,中职学生阅读、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等比之高中生都有很大程度的差异,而接受知识的程度,近乎与时代脱轨。
第三,在师生的普遍认知里,存在着许多误区,尤其是对社会范围内与特长相匹配的技能学习的重视度高,而对语文课堂重视度和知识的渴求度不高,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较低的认可度及其拓展价值和僵化的教条式教学,对教与学的阻碍程度极高。
最后,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缺乏必要的对学生审美情绪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而忽略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成效不突出。
二、新时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基础是“以学生为中心”。作为终身教育的开端,对中职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在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上,教师作为首倡者,要培养学生具备听说能力,让学生自主表现,自由发挥自身价值。中职语文教师要注意教材中有特色的“职场”类单元,但又不能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语文的原有特点。在实战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能力很差等问题,除了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作为关键性因素进行强化。
(二)生活化课堂构建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更是语文学习理论复归实践的表现,无论是现实语言还是商业经济、军事地理、名山大川以及时政要闻、新闻分析和影评、书籍读后感等,都在无形中积淀了深厚的语文功底,并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社会即学校”,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让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打开语文学习的各种渠道,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营造语文学习的场景式平台,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探寻语文学习的奥秘。
(三)社会化课堂构建
融入社会生活,丰富课堂内容 ,立足课文基础,突破“课文”限制,实现教学目的提升,达成目标核心价值,拓展语文应用领域发展,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体味人间冷暖。中职语文教学应是课内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融而为一的课堂,也是在问题发现和求解中,以活动展开,实现灵活掌握的体现,更是中职教学学以致用思想的本质体现。
(四)專业和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和专业性,需要融而为一,尤其是在重视实践操作的同时,以文化课基础理论素养为操作领悟前提,最终在学科基础建设中,具备有效性教学方法,并在职业教育和专业教学领域获得语文教学的深刻体验,最终实现以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性提高联动专业化人文关怀和基本专业服务宗旨,以获得教学突破性进展。
(五)教学整体框架创新
语文教学资源,是具备网络媒体资源渗透,融合学生知识面拓展,以影响力和助推作用,实现电视、电影、网络、书籍等媒体知识价值和移动终端手机智慧化学习达成的关键所在,并在关键环节,实现视野开拓和科学助力及其教材活化和校本资源建设的深度开发,并在衍生的知识性价值中,具备生活化和场景化作用。
(六)新教材编撰及学生兴趣激发
语文学习空间的拓展,是课堂教学行进中,具备建设活动和组织内容深化及其广度价值的真实体现,在相关的学习环境建设中,具备丰富化语言学习效果,并在自我发展和全面实现中,得到全面和深度价值的平台展示。学生在课堂进行中,从思想认知和个人领悟上,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七)项目工程建设的新路径开拓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培养,是以“教、学、研”一体化建设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学生知识化集群效应的体现,更是在领袖和榜样的力量树立当中,实现教与学深度融合的英才教育,并在教学、研究、改革中成就教学新模式下的特色和优质课堂创设,使得语文学习更具新模式下的典范作用,并在建设体系中全面形成示范化和规模化效应。从学校角度来讲,除了注意重视教学教研外,听评课模式的应用及其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等,也对课堂提高效率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
三、结语
中职语文课堂在现今形势下,面临课程教学的诸多弊病。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除了从思想上重视课程外,还要在具体面对现实中,做到因势利导,主抓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科建设,实现教学模式变革和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进而在“活教、活学、乐学、活用”的课堂教学氛围内,达到知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