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杏
[摘 要]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欣赏课分别梳理出:画家的经历与心境、人物作品中各类人的生活、时间顺序及绘画风格等脉络主线,引导学生根据主线感受美、体验美。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关 键 词]经历与心境;各类人生活;时间的顺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7-0012-01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笔者参加苏州园区、昆山、吴江等地的美术招聘工作数次,最近几次业务考核都是欣赏课同题异构。前来应聘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人甚至照本宣科,条理不清,考官们听得云里雾里。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上好美术欣赏课一定要梳理好文中的脉络,不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老师与学生都没有头绪。
初中五册书中三节欣赏课分别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内容涵盖较广,知识量较大,如作品名称、作者、朝代、作品风格、表现手法,作品内容等。如何总结归纳并理出文中的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需要教师课前多阅读,多梳理,这样可以使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得轻松。
一、以画家的经历和心境为主线
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以作者的经历和心境为主线,从清朱耷的一系列作品分析开始。为什么作品中鸟与鱼都是白眼示人?明代徐渭 “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身世?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中的锦鸡,画家有着借物寓意,皇帝希望大臣们大臣们如何?宫廷画家有黄筌和崔白,文人画家有文同、徐熙等。徐熙一生以高雅自任,不愿为官,以水墨淡彩摹写汀花水鸟,表现出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被称为“徐熙野逸”。面对作品归纳总结时,可以从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分析时融入画家的身世经历以及绘画时的心境。有时身份决定绘画时的所拥有的心境,朱耷为明亡室的后裔,后削发为僧,所以很多作品都是冷眼看世界,一副对世事漠不关心的样子。宋徽宗赵佶画画时心境又不一样了,他希望自己任用的大臣能像锦鸡一样“文武双全”。所以经历不同,绘画的心境也会有所不同,学生了解后自然能更容易地分析作品,更容易记住。
二、以作品中的人物生活为主线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画家在将人物形象逼真表现的同时,也将人物的个性或画家个人的情感通过画中环境、人物动态、画面的气氛传递出来,从而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表现人物离不开生活,本课的主线就是介绍各类人的生活:童年生活—读书人生活—官员生活—“神仙”的生活—军旅生活—帝王生活—老百姓生活—智者生活。本课欣赏了帝王和宫廷里的人物画,也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是如何被画家记录的。在最后总结时可以制作表格,分别列出《洛神赋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免胄图》《泼墨仙人图》等作品,从作者、朝代、画面表现的人物及表现手法上分析作品。那时没有照相机,这些作品都是对当时历史事件的很好再现,但同时也融入了画家的情感,比如《历代帝王图》,记录的是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作者生动细致地画出每位帝王的面向、神情,同时作者根据他们的政治作为,通过艺术形象予以褒贬,让后世引以为鉴。通过分析这些画作,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类人的生活了解历史,了解作品的内涵。
三、以作品时间顺序及风格发展为主线
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我就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文中用一根时间轴贯穿:隋—唐—北宋—南宋—元—明—清。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卷《游春图》是隋代展子虔的作品。唐朝李思训与李昭道父子,是“青绿山水”的集大成者。北宋的水墨山水代表人物范宽,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南宋一改五代宋以来上留天、下留地、正面摹写的全景式构图,留下大片的空阔天地,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渺的空间,同时强调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画开始盛行。元代山水画更注重画家个人情感的抒发和理想意境的创造,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正是元代文人画家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其中的代表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清的山水画发展一直在延续,比较著名的画家有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清代有四僧:弘仁、髡殘、朱耷、石涛。此外还有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在“隋—唐—北宋—南宋—元—明—清”的时间轴上再标注:最早山水、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文人画、寄情山水等字样,一一对应,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有印象。
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再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把文中脉络梳理清楚,学生的思路就会清晰了。
美术欣赏课要在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同时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