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文学的麦田

2018-05-14 09:56王幅明
名家名作 2018年7期
关键词:塞林格守望者霍尔

王幅明

美国作家塞林格(1919—2010)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一段读之难忘的话:“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说给妹妹菲芯的话。作者以“麦田里的守望者”命名小说,可见这段话的重要。可以说,这是塞林格借助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话来表述他的人生理想。

无独有偶。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发出“救救孩子”的振聋发聩的呐喊,不同样在扮演着麦田守望者的角色吗?这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初心,这初心一直贯穿他的一生,直到病魔奪走生命。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长篇小说,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主人公霍尔顿也成为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该书迄今全球发行量超过6000万册。它能使青少年增加对生活的认识,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促使他们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成年人通过这本书可增进对青少年的理解。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坏书,它因此曾在多地遭禁。经过几十年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一。现在美国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课外必读书。

如今,鲁迅先生遭受冷遇。连共和国英雄、诗圣杜甫都能随便恶搞,恶搞鲁迅便也见怪不怪了。但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鲁迅先生仍然是无数中国作家心中的榜样。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生低调的塞林格于2010年1月27日在家中悄然离世。国内一家报纸用这样的标题报道:《塞林格走了,“麦田”再无“守望者”》,笔者看后不以为然。

塞林格走了,“麦田”仍有“守望者”。

猜你喜欢
塞林格守望者霍尔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大桥上的守望者
不拒绝善于用心的人
小说《塞林格的信》出版
守望者
塞林格拒绝总统邀请
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
俏皮精灵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