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懿
数学知识需要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才能将其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才可以有效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节,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入手浅谈在数学课堂上各种情境的形式。
热爱学生,因材施教
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愿意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挖的天数从8天到7天到6天再到5天,以及相对应每天挖的米数从105米到120米到140米再到168米中,你有什么发现。经过学生们讨论后,我发现平常不怎么回答问题的男生今天居然举手了,我满怀期待地让他回答问题,他回答说:“挖的天数是8,每天挖的米数是105米。”其他学生听了之后,连忙举手说“我来!我来!”而这位男生却是满脸通红,一脸尴尬,于是,我走过去跟他说:“没关系,你回答的也很对,挖的天数是8天时,每天挖的米数也的确是105米,观察的很仔细。我们一起深入看看,挖的天数在怎样变化呢?而相对应每天挖的米数又有什么变化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终于说出“挖的天数在减少”,之后也就能很快說出了正确的规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还有什么困难能让他们望而却步呢?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处处都需要用到数学,比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让每一小组的同学模拟在操场上做早操的生活情境,每位小朋友都排列整齐。这样同学们就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去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男生有多少人呢?,女生又有多少人呢?”还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早操呢?”“有几排学生?”“每一排有多少人呢?”等等。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来帮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因此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随意提出几个任意的多位数,然后进行判断,看看哪些数可以被9整除,哪些不可以。之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验证,看看老师是否正确。验证后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能很快判断出这些数能被9整除呢?以此从疑问出发,让学生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数学而言,就是说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而在小学阶段的小朋友们,需要通过教师创设出来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让小学数学的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多彩的“分数条”》时,让学生事先剪下书本后面的5条分数条,并且在家中做好一个写上1/4、1/4、1/8、1/8、1/16和1/16的正方体。上课的刚开始,可以问问学生,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分数吗?今天,我们就用分数来做一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抢1”游戏,第二个游戏是“清0”游戏。通过这两个关于分数的游戏,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借助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数大小比较以及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了数学思维。使得学生思维活动紧密围绕游戏中的数学本质不断深入,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从这四个方面去不断完善自己,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去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让数学在课堂上“活”起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