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惠
什么是有效?适合的才是有效的!每次出去听课,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大都能体现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在现有的教育形状下,怎样才能使音乐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活力,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迫切需做的事,思考和研究后我觉得,若想要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学会向学生提出不同的但又是适合的要求,特别是一些练习,老师的要求若能合适的增加难度,有层次、有递进,就会事半功倍,操作实施时主要需关注以下几点:
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创设变得更有效
音乐教育应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而音乐教学就必须遵循音乐艺术的特长和规律,充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音乐学习可以让学生带着情绪带着冲动去探求,因为这样的课堂更具有审美的有效性。但是有的老师往往就会走偏。
记得某次听课,教师本意是用未知的探索来吸引学生,设计了摸一摸老师带来的口袋里藏着的动物是谁(小象)来引出课题《两只小象》,可是学生却久久未能想到谜底是小象,而老师由于是公开课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紧张而尴尬,迟迟不讲这个环节带过去,以至于学生摸口袋猜谜底花了足足有十多分钟的时间,虽然足够引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却远远偏离了音乐的学习与欣赏,这很明显就是不合适的教学设计。
一堂课若要上得让学生热爱并感兴趣,教师确实需要创造一种吸引力,来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智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从而得到认知的成功和喜悦。其实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仅仅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只要这个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使他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如《两只小象》中教师直接拿出玩偶小象,学生就会很感兴趣了,教师再以小象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一下互动,应该很快就会让学生进入到课题中来。因为大象这种动物学生们毕竟还是接触比较少的,学生本就比较好奇,只要稍作提示,带入情境,就能带学生进入情感的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表现欲强烈的音乐教师们,请把舞台让给你亲爱的孩子们
雷夫·埃斯奎斯在他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提到过一个故事,说到他曾经有个学生名叫琼安,他对她的称赞是:“在我所见过的学生中,琼安是最杰出的几位之一,她聪明、美丽,而且才华横溢。她能演奏多种乐器,其中以钢琴和长笛最为拿手。她是钢琴演奏方面的奇才。”(原文于第九章 艺术爱好者之“注意:让他们演奏”)多年后,雷夫受到琼安的邀请欣赏她在新学校参演的《康第德》。想到要看到琼安的精彩演奏,雷夫感到兴奋不已。可真正看到的结果却是琼安只演奏了短短的序曲,接下来长达两小时的演奏却由她的老师来演奏,尽管雷夫认为整首曲子对于琼安来说易如反掌,尽管他认为琼安在音乐上的造诣已超越许多成年演奏者,而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老师“只是想参与演出而已”。
我读到这个故事后所理解的那所新学校的意思是请琼安演出只是给她一个机会而已,就像恩赐一样,以我们流行的教育术语来讲主体与主导完全颠倒,用雷夫的话讲就是“搞不清楚焦点应该放在谁身上”,雷夫在感叹像这样的学校太多了,而我也在思考这样的情况我们身边是不是有,答案是有的。
我们很多艺术老师(也包括我本人有时也会犯這样的毛病)有时是太爱追求完美的,例如,艺术节表演,有的老师甚至为了追求达到完美的舞蹈效果燃放许许多多的干冰,而我们小小的孩子们为了做一朵隐约朦胧的美丽荷花躲在那雾气蒙蒙的干冰烟雾中奋力的弯腰、抬腿、力控,在这样的动作中得吸进多少的“仙雾”,这完全不是展示,只是表演,是为了供别人欣赏的娱乐表演,学生所收获的应该仅仅是演得好,听老师的话,完成了老师的高要求而已,甚至还能收获一些难以言说的虚荣,也可能忽略了舞蹈过程中排练的汗水与乐趣同在,演出的谨慎与大方共存,成功的喜悦与不易同感。
当然艺术节表演仅仅只是难得而已,那在每天都出现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呢,相类似的情况会有吗?
一个优秀的老师,他会在时时刻刻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从不忘记爱学生,学生从不会因为花时间和精力去排练合唱却最终没获奖而责怪老师,学生也从不会因为老师开不出质量绝佳的公开课而抱怨老师,他们要的始终都是一个老师而已,有着老师的专业素养,又有着老师地思量与爱。而老师虽然不一定是完美或超群的,但有爱的老师是有机会时时思量、刻刻调整的,音乐老师授课跨度时间更短,机会也就更多。先构思,进课堂,然后可以再构思,再进课堂,继续构思,继续进课堂,真是让人感到幸福的教学体验啊!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