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婷
文章缘起:一次流鼻血事件
近来正值换季,班里学生流鼻血的特别多,而学生们缺乏必要的紧急处理方法,往往在流鼻血时不知所措,只会简单地用纸巾擦和堵。上周三,班上一个学生又流鼻血了,等我赶到时,腳边已经有两三张染满鼻血的纸巾,地上也有不少血滴印,衣服上也有不少血污。班里还有一个小女生因为看到他流了这么多血既担心又害怕,远远地站在教室角落,丝毫不敢靠近。
龚同学一见我过来了,眼圈里泛泪,看着让人心疼。我让一个学生赶紧去打湿几张纸巾过来,自己一面安慰龚某,一面叮嘱他别仰头,并让他左手捏住鼻翼,右手高举起来。最后用打湿的纸巾敷在他的颈部和额头,鼻血很快就止住了。
普及知识:安排小小护理员
在此之前我们班也经常会出现学生流鼻血的情况,但通常发现流鼻血后用一两张纸巾擦擦堵堵就没事了,而经过这次,我意识到学生们在处理流鼻血时还缺乏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于是我决定用一节晨会课的时间来向学生普及有关流鼻血的知识。
晨会课前,我查找了一些有关流鼻血的原因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并做成PPT用以展示。晨会课时先由学生说自己已经知道的有关流鼻血的知识,然后相机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我发现班里有三个学生对流鼻血知道的还是挺多的,细问之下原来一个学生的妈妈是护士,平时也会给他普及基本的护理知识;另两个是在课外书上看到并记在脑海了。其他大部分学生因为龚同学大流鼻血的事情,从我当时的处理方法上也学到了一些紧急处理办法。于是我再在学生的现有基础上进行补充,并且分配了小小护理员,负责以后学生再次出现大出鼻血时提供帮助。
举一反三:从小事中学方法
仅仅做到这一步我觉得还不够,既然生活即是教育,那么生活中类似于流鼻血这样的小事情还有很多,所以我又启发孩子们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护理小常识需要知道,一开始孩子们可能没什么思路,没有人举手回答,一个个皱着眉头。我继续启发:那我们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小伤?这下孩子们有话可说了,什么跌伤跌青了,什么脚扭了,什么擦破皮了等等,我一一罗列在黑板上。接着继续发启发:怎么去避免这些伤害?孩子们回答很踊跃:不能横冲直撞;上下楼梯靠右要有秩序;进出门不能拥挤……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说了很多条。最后提问:万一不小心发生了这些伤害应该如何处理?一开始很多孩子想到的第一点就是去找老师来解决,这跟孩子们一直以来依赖家长处理问题有很大关系,遇到问题首先想到找大人来解决——在家找家长,在校找老师。这样的处理方法对两三岁的孩子而言是可以的,但到了四年级还是这样的处理方法就有问题了——孩子应当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乎,我先肯定他们的做法:“没错,班级里发生了类似的小事情确实要向班主任报告一下,这样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但有时候如果自己就能处理好的小事情我们何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呢?想想看如果老师不在,类似于处理流鼻血的那么多条知识我们能不能自己找到?”
这下班里几个爱看课外书的孩子高高举起了手:“老师,可以从课外书上找有关的知识来学习!”有个想到了同学的妈妈是护士:“老师,找张某的妈妈问问!”有个经常会跑来跑去时常会蹭破皮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经验:“我知道弄破了怎么上药水,我可以帮同学们。”还有的说:“有些红药水上有说明书的。”……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条。引导到这,相信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可以自学紧急护理的渠道,于是乎我又趁热打铁:“同学们,那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认领黑板上罗列的情况,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去找资料,以后班上再出现这些小意外,认领的小组就是小小护理队!”孩子们摩拳擦掌,可以想见,下周各小组汇报时一定会交上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生活即教育”是浓缩在生活教育中的本质内核,是生活教育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理论。在此次处理流鼻血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生活小事入手,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方法为手段,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到自学方法,找到进行自我提高的渠道,以此增强孩子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