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上楼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5-14 17:05崔浩然梁玉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上楼邻里意愿

崔浩然 梁玉芳

[摘 要]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对集约土地、吸引资本、建设乡村显得更为重要。而面对新型城镇化中,村民普遍对放弃宅基地“上楼”居住意愿不强。本文通过入户访谈方式对孟家村村民进行了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逻辑回归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实证研究,分析影响上楼意愿的因素,总结了农户上楼意愿不强原因最主要是年龄,其次是由补偿款、婚姻状况、收入等。并提出解决农户上楼意愿不强问题的建议,缓步针对地推进上楼政策,充分尊重村民意见,以期推动新城镇化的推行,顺应乡村振兴背景。

[关键词]村民上楼;新城镇化;意愿调查;logistics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1 村民上楼问题的背景及现状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路径可谓各具特色,而在当今最主要的新城镇化发展方式为“合村并居、村庄合并”现象,产生了新型社区。“这些新型社區一般以多层单元式楼房为主,村民按照人均30-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从原来村落住宅中搬入单元式楼房,原有住宅被平整、复垦为耕地。农民一般将这种现象称为“上楼”。”(周飞舟2015)。国内对其发展研究时间不长,村民上楼意愿问题作为新城镇化工作的主要阻力,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通过近年各学者研究可知,村民上楼意愿不强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均以不同强度不同方式存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上楼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土地整合,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土地集约经营,因此,实现“上楼”刻不容缓。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推行“农房置换”政策,遵循农户自愿、程序正当、补偿公平、结果公开的原则,计划整村迁入新型社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在此背景下,分析农户上楼意愿及影响因素并提供村民“上楼”的对策建议就非常必要。

2 上楼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7月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孟家村调研中问卷调查所获,针对村民特点,采用“一对一,面对面”问卷入户访谈式。因村民人数较少,并且每户仅访谈1位村民,共获问卷36份,剔除无效问卷或在中途放弃作答的问卷,收获有效问卷共33份。(问卷有效率91.6%)问卷设计采用两大模块:一为村民主体特征部分,二采用了李克特五点表量法,对村民认为影响其上楼意愿的原因进行程度调查。

2.2 样本基本特征

由表1及调研数据可知,在33份样本中,男性样本数为15,女性样本数量为18。在所有样本中,愿意上楼的农户有11人,占33.33%,不愿意上楼农户有22人,占样本的66.67%,已婚28人,未婚5人,年龄主要分布区间为>30岁,但平均年龄为45岁,样本代表性较强。

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所有样本中,大部分人(66%)上楼意愿不强,在调研时通过访谈也发现农户总体意愿不强。其中26人较了解或非常了解上楼政策,仅有7人不够了解上楼政策,说明上楼政策的推广与意愿关系不大。而宅基地满意程度大多为满意或非常满意且与意愿相关性差,说明宅基地的满意度与上楼意愿相关性不大。

在数据中得到:生活成本提高(X9)、邻里家人的影响(X10)、损害庭院经济(X11)、拆迁补偿不足(X13)的均值大于3,即对村民认为自己不愿上楼的主要阻力为生活成本剧增,邻里家人上楼的影响,拆迁补偿过低,损害庭院经济。而生活成本提高均值为4.1515居于榜首,即村民普遍认为上楼导致生活成本的剧增对其不愿上楼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损害庭院经济也对生活成本提高起到了重要影响从而导致了对上楼意愿的交互影响。而拆迁补偿不足在访谈中发现部分源于村民房屋材质制造成本不同导致的心理不平衡。

2.4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

本文通过SPSS统计工具对样本进行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通过计量分析探究影响村民上楼意愿的主要因素,从而找到解决上楼意愿不强问题的方法并提出建议。

首先对15个自变量进行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剔除单因素逻辑回归中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的变量,得到影响显著的变量为年龄(X2)、婚姻状况(X3)、年收入(X8)、邻里家人的意见煽动(X10),再通过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得到这四个变量对上楼意愿影响的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模型(表2)。模型建立后,对模型拟合度、显著性进行判断,评价模型的准确率。

由表2可得,模型系数综合检验中,sig<0.001,表明回归模型显著,模型评价中Nagelkerke R2=0.649,且Hosmer和Lemeshow检验中sig=0.298>0.05,表明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解释度高,p(年龄)=0.033<0.05,回归系数B为-0.122,表明相比于年龄大的群体,年龄小的群体更愿意上楼;p(婚姻状况)=0.633>0.05,p(年收入)=0.083>0.05,p(邻里家人的意见煽动)=0.065>0.05,表明与婚姻状况、年收入、邻里家人的意见煽动在模型中对上楼意愿不存在显著影响。

3 结论及解决建议

由于乡村振兴中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新农村建设及新城镇化的发展实为大势所趋,而村民上楼意愿对其工作存在很大的阻力。因此,解决上楼意愿不强的问题,实为重要,对此,笔者在下文针对数据分析和调研中了解的情况,对其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使农户不“被上楼”,而是真正心甘情愿地上楼,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工作。

3.1 完善宅基地置换补偿机制,建立协调控制机制

村民上楼意愿不强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补偿机制不足,原因在于不同宅基地的制造成本或地理区位不同,而统一实行等面积置换和2800元/平方米的剩余补偿机制而带来的心理不平衡。因此,应由村委会、规划、产权等部门积极配合组建评估鉴定小组,对农房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并公开透明与村民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其上楼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公平有效的目的。

3.2 保障村民上楼后民生,降低上楼后成本

物业费用高,老年村民放弃宅基地同时造成耕种不便,放弃土地经营权,掐住收入来源,而造成养老成本剧增是高龄群体不愿上楼主要原因而并非上下楼不方便和生活不习惯。因此镇政府、村组织应协调沟通,制定策略减轻农户上楼后的物业费、取暖费、水电费等成本,实行优惠政策,并为老年村民上楼后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从而促进上楼工作实行的同时切实保护村民利益。

3.3 加大思想宣传,改变农户上楼观念

由于村民群体的思想观念较容易受到邻里家人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坚持主观的正确意向,加之对村民讲解上楼政策、动员村民上楼的活动和宣传较少,使村民不坚定的意愿受到煽动而不愿上楼。加强对村民上楼意愿的宣传和推广,通过解决一部分村民上楼意愿差和对上楼政策存在误解的同时,也使他们带动家人邻里、全体村民受其影响改变对上楼的看法向支持方向发展。

3.4 缓步推进上楼工作,推进村民增产增收

由问卷分析得到村民收入与上楼意愿存在相关关系,收入低使村民对上楼后预期的生活保障得不到认可,而当今农村村民收入低仍是一个长期问题。政府和开发商由于“增减挂钩”等利益原因,急于推行上楼,不能很好地尊重村民意见,在生产发展,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行村民上楼工作才是最佳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行村民上楼,实现新型城镇化,能更好地吸引投资下乡,促进合作社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生产,促进村民增产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因此村民上楼问题亟待解决。实行合理公平、井然有序的上楼工作,尊重村民上楼意愿的同时稳健新城镇化步伐,才能真正地解决村民“被上楼”,推动工作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周飞舟.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J].中国社会科学,2015(01).

[2] 张远索.农民利益保护视角下的“农民上楼”现象解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2(06).

[3] 潘泽江.“农民上楼”行动成效、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5(01).

猜你喜欢
上楼邻里意愿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邻里图书馆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邻里之间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错·爱
趣味题
一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