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景观营造的传承保护共生路径

2018-05-14 17:05鞠洋洋孙远志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鞠洋洋 孙远志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了人文精神建设的层面。作为农业大国,景观的营建贯穿乡村文化全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景观营造对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机制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梳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乡村民居建筑文化、田园文化景观、家庭生活文化、乡村风习文化、乡村艺术文化的影响,来着眼于研究贺州市钟山县里太村传统景观营造时的规划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方案和改造策略。

[关键词]农业景观;乡村振兴;贺州钟山;研究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现状分析

1.1 资源条件

乡村所具备的资源非常丰富,如田园景观文化、居民建筑文化、村野风习文化、家庭生活文化、乡村艺术文化等类型多样独具特色。人们对于自然资源也总是渗透着感情,情感在景观营造中反映出来,并用以解释景观。人们与自然景观的磨合,决定了植物景观的基底。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重视乡村农业景观的应用和传承保护,通过对植物景观色彩、形式、意境的表达,营造出符合乡村地域文化的并能够使人们产生共鸣的乡村植物景观。

1.2 现存问题

现在乡村植物景观正从“自下而上”向“自上而下”的营建方式转变。过去对乡村植物的营造是村民出于自身的生活需要、基于自然景观资源,在自己的理解之下进行自发营建。原有传统街巷、院落机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全村没有形成统一的风格和整体的特色景观风貌;村庄内交通系统不完善,车行道不连贯等级无序;村内巷道路面石板破旧材质单一,排水系统缺乏维护;村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严重,老建筑外立面缺乏维护,古树周围没有系统的环境塑造;村庄内街道无路灯、垃圾桶等,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难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村庄内自然绿化较多,但缺乏统一的设计,利用效果不好,缺乏开敞的公共活动空间,居民没有可以休憩和交流的开敞空间;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较弱,许多风俗习惯已被人们淡忘。

2 规划方案

2.1 村庄规划结构

把里太村资源整合后整体分为四大功能区,分别为传统建筑风貌居住区、新建住宅区、水稻种植区与果园种植区。两大轴线将村子的生活、景观连接起来。村子主干道为村庄主要的经济发展轴,该轴线作为村庄交通、发展的主动脉;村口以两棵古树为中心的景观节点,在村尾的风水林也要重点规划设计,重塑乡风文明。在沿026乡道的一侧构建村庄绿色景观屏障,种植当地具有特色的景观植物,做到绿植上墙,一户一景的村落景观。将村内两条河道疏通,沿河塑造优良的休闲亲水场所,村庄外侧打造生态采摘园、农耕体验区等。

2.2 村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可以分为三级:主要车行道路、步行道路、宅前路。道路规划结合村庄原有道路,拓宽、取直、修缮,道路整治成体系。由于在乡村中,村内道路绿化不足是较普遍现象,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规划时,见缝插绿,道路分支点或十字路口相对空间大的地方,是村内道路植物景观营造的重点,由于空间限制,可选择高大的乡土乔木,既有充足的绿量,又只占用较少的空间,同时具有标示性,增加道路绿化,使道路富有生机,对道路进行拓宽,通往各个村落的村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村内道路主要延续老村风格,采用石板铺地。

2.3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结合村庄原有古树,在村庄入口处打造两个景观节点,大量种植景观植物,设置娱乐设施。将村庄内传统建筑集中的区域统一规划设计,重点着力打造传统建筑特色景观区,营造传统建筑景观特色,突出传统建筑的农村主题。南侧打造村口公园,作为村庄的客厅,既能促进村庄居民的互动交流又能作为村庄的名片对外展示。结合公园、广场、居民点内部大面积的公共绿地以及村庄周围广袤的生态林地,逐渐形成“面”的景观。

2.4 农耕体验景观营建

里太村有大面积的田地,保护传统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也是景观规划的一项系统工程,农田景观规划是在现有农田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地农田现有条件进行分析,重新安排空间格局和形态,在保障基本农田生产功能性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美学效果的农田景观。观光农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大力发展农耕体验景观。通过地形的丰富变化,颜色上的合理搭配,营造出极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的农业景观。在产生景观效果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田的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2.5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在村庄原有村民聚散场所的基础上,保留有价值的绿植,加设桌椅、游乐器材等设施,塑造有村庄特色的人文景观。在风貌协调区的加建或者拆建,应当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以期能和保护及控制范围内的聚落肌理相吻合。村内增设垃圾回收点,构建垃圾回收系统。公共活动中心由村委会办公室、村卫生室游客服务中心和集散广场等组成。村内主要车行道路全程亮化,考虑使用绿色环保的太阳能加风能自发电式路灯。旧建筑风貌区照明相对较少但需使用光线较为柔和的照明系统。景观绿地及广场照明以暗淡的地灯为主。

完善生命线工程,在规划的层面体现安全发展的思想。疏通救援和疏散通道,建设疏散避难场地。避灾场地与景观绿化广场相结合。在借助公安镇消防力量的同时,组建村民消防队,将各种灾害扼杀在萌芽中。尤其是旧建筑风貌区,由于建筑内大量含有木结构,重点设置观察点,预备消防器械,满足相关的消防要求。

3 营造理念

3.1 地域文化的延续和文脉的传承

作为生活乡村记忆的历史文化,植物有其自身的时间、空间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生长、开花、结果,能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脉搏,文化的延续。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不只是植绿、补绿,还应表达出特定场所的精神和品质,对文化意境的表现及延续是植物景观营造的核心。不仅在规划硬景时要体现地域文化,在植物景观规划时也要注重地域文化的延续和文脉的传承。“凯文·林奇在《总体设计》中指出:“就重要性而言,除水而外,其次就是活的植物材料,对此,通常的考虑只是在布置为建筑和道路之后,在总平面上点缀树木而已。更正确的做法是把植物覆盖作为室外空间组织的要素之一,总体设计考虑植物群体和种植地段的一般特征,而不是单个树种”。所以,在进行乡村植物景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乡村植物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文化,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把乡土自然群落及景观表现融入到植物景观规划中,延续地域文化以及传承文脉。

3.2 尊重自然基底,活力再生

在植物景观营造做法上,深入挖掘里太村的地域文化、植物文化,对树种的选择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搭配果树及观花树种,植物群落结构上模仿里太村现有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因此,大部分植物景观采用乔木层+地被层的两层结构形式,不仅能够保持里太村原有的植物景观意境及植物景观的通透性,同时也丰富了地被层植物的种类,增加观赏性。另一方面,也让营造者在植物的选择、树种栽植的地点、文化意境的创造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3.3 传统结合现代,四季有景

好的自然景观基底,对里太村的植物景观进行“再生”设计。将传统地域文化与现代植物景觀的发展相结合,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植物的栽植地点及群落结构上,以传统植物景观为主导,融入现代植物景观的秩序性,并通过对植物有目的的选择,达到四季有景。为打造集风光摄影、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创意工作为一体的“生态创意型”居住新村。

4 结论

本文上述问题与解决方案均是基于钟山县里太村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践行方式,怎样才能将乡村传统建筑变为我们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是我们不断摸索的过程。我觉得自然资源改造不同于城市中住宅区的更新,它有农村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因此也给改造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本次村庄景观设计中对基地详细调研并广泛查阅有关文献,在设计营造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再生”理念对乡村植物景观进行营造,突出地域的景观文化特点,复兴乡村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揭沐桥.广州市萝岗区莲塘村名村建设总体规划及景观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3.

[2] 唐家法.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