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位
[摘 要]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全面理解美丽乡村的内涵,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规划引领,建立健全机制,着力村庄整治,发展生态产业。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村庄整治;农房改造;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美丽乡村建设是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形式,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当前,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规划和目标,盲目统一改造农居;忽视传统民居的个性,把城乡一体化建设变异为城乡“一样化”建设;盲目安排村镇整治时序,强行统一模式推进……因此,建设美丽乡村要正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1 美丽乡村建設的基本内涵
1.1 建设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将乡村打造成为人居环境美、生活富裕美、社会和谐美、人人幸福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让全体人民充分共享现代文明,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1.2 建设理念
一要以品牌理念规划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结合实际加以精心设计,必须突出一个主题,树立一个品牌。二要以文化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城乡融合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大力挖掘农耕文化,培育生态文化,创新产业文化,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魅力,给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动力。三要以经营理念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加强项目化操作,将“经营村庄”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中。
2 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2.1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素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政策,推动人民群众的习惯、观念的转变,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落脚点,都具体指向提升人民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唤起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为核心,通过培训,对人民群众进行环境价值观、资源观、生产观、消费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雷锋精神等道德教育活动,传播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让人民群众真正从政府“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
2.2 科学编制规划、引领乡村布局
美丽乡村建设要立足当地实际,统筹考虑村域及居民点范围邻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产生活要素,在尊重村庄现状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建筑、设施和自然人文环境,科学、合理、高层次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建设规划、整治规划,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首先要明确县域内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的数量、功能与定位,优化县域城镇发展、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重点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布局规划体系。其次根据功能布局和人口容量,整治建设的内容、项目,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修编村庄建设规划。最后要统筹兼顾,搞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总体编制,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
2.3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明确有关部门和乡(镇)、村的职责任务,坚持党政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要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评价机制,加强工作督查和考核,科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出台考核办法,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研究激励政策措施,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党政干部政绩综合考核、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要健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人民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坚持多条腿走路,积极整合涉农支农项目资金,引导群众投劳投力,激活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挥综合效应,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城乡河道整治保洁、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长效管理制度,彻底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
2.4 着力推进村庄整治,提升乡村环境质量
美丽乡村建设要合理选择建设载体。要以文明创建为突破口,以综合整治为着力点,重点整治环境卫生、河道垃圾、乱摆乱放、交通秩序、违章建设、市场秩序;清理垃圾、清理违法违章建筑、清理广告、路牌;治理污水、治理坟墓、治理河道;改造旧村、改造危旧房、改造林相、改造线路;靓化美化建筑立面;及时维护维修市政设施;等等,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容村貌更加优美。
2.5 加大农房改造改建,优化乡村整体布局
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力、人民群众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创新工(下转页)
(上接页)作思路,多渠道推进农房改造建设。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按照“集聚区集中联建,保留区集聚整合,控制区原地修建,禁建区异地新建”的总体思路,选择农村住房集聚区建设、城郊农村公寓房建设、村庄保留区群众整治改造、偏僻村落整村搬迁、旅游特色村建设等农房改造建设模式,分区域确定不同控制要求从而优化乡村布局,建设品位村庄,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美丽乡村与绿色城镇和谐相融的新格局。
2.6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全力打造区域品牌、培育生态特色产业,增强乡村发展活力。首先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实行“环境优先”原则,严禁引进、审批和新建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对于园区内的企业,要令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循环生产、集约经营管理的新型工业生产模式,并要求企业在工艺设计上做到将废物资源化、产品化和废热废气能源化,采取土地出让、资金匹配、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引导企业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建设工业园区。其次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和循环经济,加大生产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地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生产绿色、生态、安全、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城乡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恢复和保护等工程项目,有效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强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加大文化与旅游融合力度,打造精品、特色生态旅游文化,提升生态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旅游新亮点。
3 美丽乡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充分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远、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时绝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应以中心村、中心镇和贫困村为重点。一方面把中心镇(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型生态家园,使其成为城市拓展和现代文明向广大农村辐射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另一方面要加大贫困村建设力度,改善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2)全面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防止大拆大建。要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农房改造……更重要、更本源的内容,是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最根本的环节。要让美丽乡村建設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而不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必须以村民自治制度为基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干什么,怎么干,要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制度来决定,政府不能包办。
[参考文献]
[1] 崔花蕾.“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 焦瑞莲.浅谈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