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昌升
随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如火如荼,国学经典书籍层出不穷,社会培训机构的国学班名目繁多。学校普遍开设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社團以及校本课程。但是,细细考察学校层面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教育内容枯燥,教育目标上缺失价值引领,简单追求传统文化的知识灌输和“琴棋书画”技能学习,仅仅满足于讲讲历史、背背诗词、说说故事。
所谓诵经万卷不如向师长问好,珍惜粒米胜过做十万道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传统文化,除了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情感体验、心智启迪和精神引领,要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力行”中实现传承。
氛围营造,注重熏陶感染
改善校园环境,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在校安工程竣工后,我校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了重新改造,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南门厅建设大型浮雕图“孔子游春”和“陶行知办学”。孩子们驻足观赏,亲近先贤。“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那生动美好的画面令人流连忘返。校园内各层楼柱、墙壁上悬挂中华经典诗词,还有“国学名句”“传统节日”“镇江历史文化名人”等主题宣传栏,处处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
教学楼前建设了两个读书亭。一是“文泽亭”,意涵“传统文化润泽心灵”。文泽亭古朴典雅,八角飞檐,亭柱上有楹联“秦篆汉隶千年不朽,唐诗宋词百代流芳”。二是“悦读亭”,意蕴读书之乐乐无穷,亭身形势结庐,竹影掩映,亭柱题有“ 竹影题墙流墨韵,书声绕亭沁人心”。两亭邀对,清风雅韵扑面而来,书香育人情怀尽显其中。
因地制宜,建设了6大主题图书馆。在国学图书馆除了国学书籍外,还配备经典诵读音像资料。同时还开辟了连廊经典阅读区,放置适合本层楼年段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书目,配备触摸式电子阅读设备。孩子们随时信手一卷,就能与经典相伴。目前正在筹建镇江市首家趣味文字馆,让学生走进生生不息的汉字世界,品赏汉字文化,体悟国学之美,培养君子风范。
继承办学传统,提炼精神标识
我校地处丹徒新城,创建于2007年,当初是九年一贯制学校,2014年8月随着全区学校布局调整,转为纯小学。丹徒作为千年古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得益于“宜文化”的滋养,我校在短暂的办学时间里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我们利用学校学段调整的契机,认真梳理学校的文化传统,谋划学校新的发展定位,修订了三风一训。我们以“守朴日新”为办学理念,“知书达礼”为校风,“博学近思”为学风,“敬业乐群”为教风,以“力行”作为校训。新修订的三风一训,更多地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加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建立起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愿景,成为引领学校蓬勃发展的精神标识。
内容选择,强调“道”“术”结合
与德育工作结合,突出立德树人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准则等等。在学校德育中,我们注重中华美德的弘扬,精心设计了“百善孝先”“仁者爱人”“扶危济困”“忧国忧民”“谦恭礼让”“严己宽人”“抗暴御侮”“反腐倡廉”等30个教育主题,围绕主题选取30位中华先贤伟人的经典故事制作成宣传版画。三十位中华伟人,三十个经典故事,三十个生动的词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经受传统美德的熏陶感染。
与社团活动结合,丰富活动内涵
建设富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精品社团,开设诗词书法、赏析、创作、表演,腰鼓、民舞、古筝、象棋、太极、剪纸等社团活动课,聘请民间艺人为导师来校授课,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一门传统文化技艺。定期开展传统技艺展示会,说学逗唱、吹拉弹唱、剪拼捏画。组织体育组教师团结合作,开发传统游戏,如编花绳、推铁环、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各年级段推行两种传统游戏,利用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间十分钟时间,全面开展活动。我们期望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让所有孩子具备传统文化“五个一”技能:会写一手好字,会吟诵一百首好词,知晓一百个中华伟人,掌握一项传统艺术特长(如国画、书法、篆刻、剪纸等),学会一种传统体育技能(如五禽戏、太极拳等)。
与校本课程结合,形成课程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推向深入,必须进入课程。我们从各年级中选择优秀骨干教师组成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团队。各年级设一名课程开发领衔人,负责本学段传统文化课程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精选国学经典、成语故事、中华诗词、汉字源流、经典名著、中华伟人等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加以提炼整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全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安排进课表。具体内容分别为一年级——故事大会,二年级——经典名句,三年级——成语大会,四年级——诗词大会,五年级——汉字大会,六年级——中华伟人。
方法创新,突出“知行合一”
养成教育,突出“行”的重点
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养成教育融为一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四自”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力行中学会文明处世、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制定班级践行公约,形成自己的践行特色。学校评选“践行小标兵”“文明示范班”。班级设立宣传窗口,开辟园地,张贴励志标语、文雅之星,打造班级文化,在实践中约束并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全校推广“鞠躬礼”,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端庄、谈吐文明,主动问好行鞠躬礼。
主题活动,丰富“行”的形式
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看沧桑巨变、怀中华伟人”系列班队活动,“学会感恩、社会关爱、诚实守信”等主题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北门厅设置“春华秋实”展示墙,配以梅兰竹菊图案作为装饰,专门用于展示学生优秀书法、绘画、篆刻作品等。连廊墙壁上是孩子们定期创作的手抄报,主题丰富,画面精美,有“诗词小报”“节日小报”“中华名胜”“成语天地”等。为了扩大宣传,学校创办了《童年河》校报,设有“经典园地”专版。校报每半月一期,定期出刊,免费发放到每个学生。通过师生同读、亲子同读的方式,让师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基地建设,拓展“行”的空间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为了让学生体会古代读书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怀,我们校园内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包括果园和蔬菜园。学生以年级、班级为单位,承包地块进行劳动实践。从种子的选择、栽种、浇水、施肥、收割等以及一系列过程均由师生亲自实践、合作完成。每到收获的季节,大家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与小伙伴分享劳动成果,切实体会到农耕生活的苦与乐。
同时,我们与校外爱国主义教育机构广泛合作,加强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孩子们走进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米芾书法公园、醋文化博物馆考察、参观,缅怀先人伟业,感受沧桑巨变,民族的自豪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品质提升,实现师生共进
“金声读书”深内涵
我校建立了教师的读书组织——“金声读书会”,实行“办公室读书推广人”制度。开展“六个一”读书活动——坚持每天读一篇文章、每周读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每月读一本好书、每月参加一次读书沙龙,每学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学期向报刊投一次稿。学期结束评选“十大读书人物”“优秀读书团队”“优秀读书推广人”等,给予优质图书奖励。开展“我喜爱的教育名言”读书演讲活动,教师们围绕孔子、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的名言,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谈心得,说体会,弘扬正能量,带动全体教师阅读的深入。
“凤凰研修”长才干
与江苏省凤凰语文研修营联手,选派30名教师参加凤凰母语“经典诵读”在线研修项目。通过研修,组织教师研读和诵读文本,提高自身诵读技能,丰富教师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组织和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在线研修为期2年,诵读课程设置为8个模块,每个模块历时3个月,分三个课次开展研读、讨论、作业(实践),每个课次按文本研读、诵读指导、诵读活动设计三个层次来具体安排研修内容。参训使教师们成为践行传统文化课程的表率,形成一支优秀的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团队。
“教学研讨”促成长
开展“青蓝工程”和“师徒结对”活动,建设好青年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研讨活动。上学期“第九届凤凰语文论坛暨课堂教学主题观摩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南京、盐城、南通、滁州等全省各地近百位语文老师及凤凰语文研修营成员参与了活动。我校教師分别执教《笠翁对韵·一东》《三字经·孝悌篇》和《“走近白居易”组诗》三节课,10人次获省凤凰教师专业研修优秀学员表彰。学校还在青年教师中选择一些勤奋上进、资质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年教师着力打造,使其早日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生力量。
(江苏镇江市丹徒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