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春
【摘要】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几点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能力的策略: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教师示范引领,引导学生观
察,开展训练,激发兴趣,等等。
【关键词】写字能力;观察;兴趣;小学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的写字积极性。”本文简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正确书写
低年级写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眼距书本一尺,胸距桌子一拳,手距笔尖一寸。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差,书写习惯还未养成,极易忽视写字姿势,教师要随时随地督促检查指导。其次,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从三面将笔拿住,无名指和小指靠在中指之下;注意手掌要空虚,像握着一个小鸡蛋似的。正确的执笔方法不仅影响指力、腕力运用的灵活性,而且影响儿童肌肉发育;错误的执笔方法甚至直接威胁到小学生的视力。再者,是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正确写法,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顺的基本书写顺序,如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横后竖等。
二、范写引领
低年级孩子模仿力强,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教师就要注意自己字写得规范。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范写。教学时,可用醒目的红色把每个字的重难点笔画标出来,遇到书写难度较大的字,要把整个字都用不同的颜色范写出来,并对重难点笔画进行集体指导,每教一个字都应该让学生先进行书空,然后才执笔书写,以提高整体书写质量。
三、观察引导
在写字之前,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书写前,让孩子们观察各个字的外形特征,明确所写字的间架结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还可以分享一些汉字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今书法大师少年时练字的传说故事,以提高他们的练字兴趣。
四、适度训练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过多的書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他们的写字兴趣。写字教学一定要坚持写少、写好的原则。自认为写得好的字可少写,觉得不满意的字要多练,适度训练有助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过分注重训练量,反而是在揠苗助长。
五、激发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写字教学,要利用形式多样的表扬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口头表扬随机、灵活,可经常性地运用。例如,在写字课前利用几分钟对学生前一次的作业简要进行口头评价,表扬那些写得好或有进步的同学,如此一来,学生想写好字的愿望很快就能被调动。
画图表扬。学生初学写字阶段,更需要得到肯定。教师在批改写字作业时,可给写得整齐规范的作业画上小红花、小红旗以示表扬;同时鼓励没得奖励的孩子争取在下次写字作业中得到表扬。
剪纸表扬。在学生完成写字作业后,可以给字写得好的孩子奖励一些用红纸剪出来的小星星、小红旗、小红花、小鱼、小鸡……孩子们拿到这些精致的小奖品,会很有成就感,写字更自信,字自然会越写越好。
六、灵活评价
写字教学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作业进行讲评,使学生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明确努力方向,以切实提高写字质量。
精确性评价。低年级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启蒙,教师的每一句指导、每一次评价都会对他们今后的书写产生重要影响。精确性评价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对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细心关注。练习写字时,对于学生的某些字或笔画写得好的都要进行评价。精确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与信心,对学生的每一点成功都予以肯定。
针对性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写字教学的特点,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性评价特别适用于那些很好和很差的学生。对于书写优秀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那些字写得差的学生,可在所写字中挑选出一两个写得稍好的进行表扬,再提出希望,学生定会力争在下次书写时得到更多的表扬,久而久之,整个班级的写字能力一定会稳步提升。
七、保证时间
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教师在低年级写字课上经常是识字之后将写字任务放在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在缺少教师监督辅导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字,这样,写字质量就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培养能力了。此外,必须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写字时间,不能让练字流于形式,即便课堂上没有时间,也要保障课后有一定时间辅导写字,并及时检查和评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低年级写字教学应给予必要的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给学生充足的写字时间,加强写字指导,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生元.多措并举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J].学周刊,2017(7).
[2]李雪飞.小学语文低年级写字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