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

2018-05-14 17:05张天橼王月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美丽乡村

张天橼 王月

[摘要]立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将张家口市传统村落黄花坪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更新传统民居、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保护意识四个方面探索贴近传统村落实际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黄花坪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传统村落是指保留了较好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村落,是新型的活文物。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村落自身的发展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其保护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村民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享受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需求与日俱增。“宜居宜业宜游”具有普适性的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成为了乡村发展的新目标,房屋修缮、路面硬化、绿植栽种、文化旅游等程式化的发展模式也逐步侵蚀到传统村落的建设当中。单启德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就是将原有的人文环境按照原有的形式进行延续和保存,发展则是用现代的物质形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先进的技术条件对旧历史形式的冲击、更替和融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策动下,美丽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极易对传统村落带来冲击,破坏村落原有格局与风貌。保护和发展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因此,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实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在矛盾与对立中实现统一双赢,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概念界定

2.1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性产物。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首先提出了美丽乡村的概念,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成为了浙江省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后,全国开始了对乡村文化特征、空间布局、建筑整治、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研究。

村庄文化特色的发展,应注重村庄历史文脉的传承,突出自身文化特征,将文化作为村庄发展的持久动力;在乡村空间布局上,对乡村空间进行梳理,充分尊重乡村原有的空间特征,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在建筑整治中,发掘本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特点,利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保护建筑整体风貌,并在坚持修旧如旧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历史建筑进行修补扩建,注入新的业态功能,重新激发活力;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居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在村庄建设中应根据村民实际需求,契合村庄风貌,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物质条件;旅游业是带动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发展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地商业开发对乡村造成的侵害,在发展旅游业时可以通过深入发掘乡村文化,突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

2.2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当地民风习俗和传统文化的具象表现,作为完整的生活单元,他们历经世事更替后至今保持着完整的空间结构,留有众多历史建筑遗迹。不同民族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村落形态,每一个传统村落都体现着当地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建筑艺术,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的重要历史遗产。

传统村落受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在之后的发展中随社会经济的需要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在历史建筑的修复中,要充分尊重建筑原有的结构形制,对立面修整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材料及细部结构要与原有相似。另外一些历史建筑在整治时可按照文保单位的保护标准,结合发展需要对原有功能进行置换,在传统风貌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现代材料,并增加相应的设施。传统村落是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居民聚居点,首要的功能便是提供给人良好的居住环境。多数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应当结合村落发展需要,引入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旅游业既能给传统村落的政治经济建设带来飞跃式的发展,同时也会造成等量或倍于利好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和旅游支持度等的分析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准,让村民成为主体,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和村庄建设当中,促进当地村民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自信力,增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最直接责任人的保护与发展意识。

2.3 美丽乡村与传统村落

随着社会进步与生产方式的转变,村民享受现代化发展成果的要求与日俱增。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关键之举,既要保护传统村落风貌格局、乡土建筑以及历史文脉,维持原有和谐的人地关系,又要注重村民发展诉求,以人为本。保护传统村落并不意味着将其束之高阁或是推倒重构。随着现代化发展,生产和生活都有了巨大变革,村民具有享受现代科技和文明所带来的恩惠与便利的权利。通过在保护修复传统村落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一些现代生活服务设施融入村落的建设发展当中,既保护了传统村落的历史形态,又为村落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美丽乡村是新时期推进村庄发展的重要举措,传统村落作为村庄的范畴之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村庄内在和外在并举,在完善配套服务、整治村容村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发掘村庄的文化特色。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一方面要对历史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同时也要以人为本,满足村民自身发展的诉求。总体来看,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美丽乡村推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又深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

虽然理论上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四美五改”、“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等喊口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实际中更关注村庄物质层面建设,容易忽视对村庄精神的发掘,导致文化与特色喪失。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在更新建设的同时更强调对历史记忆和文明的传承,纠正了美丽乡村建设易步入的误区,进一步丰富深化了美丽乡村的内涵。

3 传统村落问题探析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张家口市黄花坪村,村内古长城连绵起伏,纵横交错。傅作义曾在黄花坪村正南处的黄花梁率29军与日军战斗,还留有许多上世纪60年代时所修建的战备洞。2012年草原天路全线竣工,凭借着优越的区位条件与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吸引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2014年黄花坪村被列入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在张家口市美丽乡村建设中,黄花坪村被列入了重点村的范畴。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为村落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但作为沿袭着传统农耕文明的村落,黄花坪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现代化冲击时有些措手不及,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3.1 产业发展乏力

黄花坪村位于张北县最南缘,主要以农牧业为主,但大都不成规模,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受市场影响较大,村民收入不稳定,经济基础薄弱,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天路竣工后,强化了村庄对外联系,甭发了村民长期对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人口流失,村内生产力严重不足。尽管村庄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天路沿线的区位优势,但黄花坪人口结构发展趋于老龄化,留守村民固守于躬耕劳作,对于旅游业带来的产业转型无从应手,农家乐和旅店等相关设施不健全,导致旅游服务与游客需求断层,错失了村庄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3.2 基础设施匮乏

受历史沿革和生活习俗的影响,黄花坪村街巷保持着良好的空间形态与尺度比例,但因传统街巷较为狭窄,通勤能力与现代生产生活的需求难以为继,加上村中管理无序,部分村民私搭乱建,占据道路空间,使交通性受到了严重影响。大部分道路为土路,雨天时道路泥泞难行,起风时尘沙漫天,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影响乡村景观。现状村庄环境脏、乱、差,缺少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绿地系统尚未形成。

3.3 物质文化遗产衰败

村中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屋舍长期闲置,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传统民居逐渐坍败,空心现象严重。城镇化的助力和村民物质生活发展诉求的推力相互作用,村落建设性破坏和自然性破坏严重,导致部分古建筑流失。宽敞的线性道路和整齐的白墙青瓦房肢解了原有的村庄肌理和风貌格局,蕴含在屋舍小巷间的传统习俗与文化气息也随之消失殆尽,独特性与原真性丧失。位于村庄南部的古长城与战备洞长期受日晒雨淋,缺乏相应的保护,部分遗址已经散落坍塌,亟待整体修缮和维护。

3.4 保护意识不足

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消亡的直接原因是重发展轻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淡薄,为追求经济利益过度消费文化遗产,导致乡村文化缺失。美丽乡村建设为黄花坪村的建设带来了政策与资金支持,但大部分村民对历史价值的认知不足,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希望能将老旧建筑拆掉,新建砖瓦混凝土房屋。在村民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下,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愈发凸显。村南的古长城和战备洞这些历史遗迹和革命遗址也应保护不足而自然衰败,逐渐沦为残垣断壁。

4 保护与发展策略

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乡土民风和谐的新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驱动下,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黄花坪村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破题之机。在村庄建设过程中,将保护黄花坪村的历史性和原真性作为准则,将保护与发展协同并举,通过维护更新传统民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村庄发展,同时提高保护意识,保护和传承黄花坪村的传统文化。

4.1 更新传统民居

黄花坪村有大量的传统民居,虽年久失修,但将传统村落的历史格局与风貌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为了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美丽乡村民居改造的契机,对传统民居进行分类保护,基于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建筑形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房屋结构加固,完善内部布局和设施。对于部分新建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应按照村落风貌统一的要求,对建筑形式、色彩、细部、进行适当的整饬。已经无人居住的建筑,在整治改造中可根据村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功能置换,激发新的功能活力。

4.2 完善基础设施

传统村落的保护要协同村民自身的发展诉求,村容整洁设施完善,既是乡村发展需要,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准与内涵。以保护黄花坪村原有村庄肌理为原则,提取土石等基本村庄构成元素对道路进行硬化,清理路边的堆砌物,提升道路的交通性。结合黄花坪村空间环境要素进行设计,恢复公共空间,配以石桌、石凳等小型休憩设施。配植乡土树种和花卉,构建功能合理的绿地系统,营造独具特色的空间环境。此外,依据村民的生活习惯在村庄内部主要街巷修建公共厕所,并配置垃圾箱和转运点,实现废水垃圾等资源化、無害化处理,提振乡村面貌。

4.3 优化产业结构

乡村旅游是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将农业与旅游业进行有机融合,是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业扩张转变的新型产业模式。黄花坪村作为天路沿线的村庄,有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利用天路和村庄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完善驿站式旅游服务,利用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村民创办农家乐和特色生态采摘观光园,用特色传统的农耕资源进一步提升村庄旅游价值,加强传统村落与现代社会的融合性。

传统村落的保护不应是静态博物馆式的,保护要与发展动态协同。在对黄花坪村古长城和抗战备战洞在维护修缮的同时,将其作为依托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创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赋予参与性,通过对历史的充分展示,负担起对社会的教育功能,丰富黄花坪村的文化内涵。

通过合理的组织规划,将发展旅游业做为村庄“造血”的持续发展的动因。充分考虑村庄的环境容量,在发展旅游的同时避免对村落带来负面的影响,破坏村落环境。旅游业的发展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也位村落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来源,在资金的支持下又能对村落的发展进行更科学的思考与建设,实现滚动式发展。

4.4 提高保护意识

村民做为在传统村落的生活主体,处于保护的主要地位。对黄花坪村的保护首先要加强村民的思想认识,了解村庄自身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心,使其主动参与到保护的工作当中,并介绍相应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重新树立保护与发展观。政府在保护中要发挥引领作用,既要强调村民自发保护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行政管理,充分认识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在发展中要摒弃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对于破坏村落风貌、杀鸡取卵的开发模式必须禁止,并成立相关的保护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和维护工作。

5 结语

美丽乡村建设是时下热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应将其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源,利用村落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发展推力,在建设的同时不失传统村落的风貌格局,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主,加强对村落环境的整治建设,将提高村民经济水平村落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推进村落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建设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 单德启,郁枫.传统小城镇保护与发展刍议[J].建设科技,2003(11):38-39.

[2]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EB/OL].中央政府官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332767.htm,2012-12-3l/2013-05.16.

[3] 陈开武.特色乡村的规划塑造-以徐州市倪园东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11):71-76.

[4] 樊亚明,刘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4):97-100

[5] 韩波,顾贤荣,李小梨.浙江省村镇体系规划中产业、公共服务与特色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2(5):10-14.

[6] 邵剑杰,黄淑娟,李先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一一以桂林市阳朔县新寨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4(01):39-43.

[7] 佟金丹.鲁商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东岳论丛,2013(7):189-192.

[8] 冯亚芬,俞万源,雷汝林.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7,37(2):236-243.

[9] 刘辉,陈俞,侯兆年,刘珊,高朝喧,鹿静静.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技术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2017(1):10-13.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美丽乡村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