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培
【摘要】现今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游离目标的无效的课堂提问比比皆是。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提问,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构建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效问题,优化课堂提问,则要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以主要问题为主,次要问题为辅。
【关键词】课堂提问;目标;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优秀的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文本,在文本探索中激发兴趣,培养语言感知能力,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然而,在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无效的提问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提问向何处去呢?
一、貌似热闹却无效的课堂提问
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紧扣教学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做细致的分析,当前的语文课堂存在大量无效的提问,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提出的一些问题漫无目的且流于形式,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降低了学生的兴趣,无疑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一)随意的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提出大量过于简单、肤浅的问题,教师张口问,学生随意答。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对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帮助,又达不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并且提出的问题零碎、无序,并没有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出一系列环环相扣、完整的、有效的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出藤萝花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花?
生:藤萝花。
师:你们喜不喜欢藤萝花?
生:喜欢。
师:你们见过藤萝花吗?和书上写的一样吗?
生:见过,有些相似。师: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作者心中的藤萝花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提问片段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文本中作者心中的藤萝花,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提问过程反复出现肤浅的问题,浪费了教学时间,可以直接提问:经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作者心中的藤萝花是怎样的?
(二)形式的提问
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模糊而不具有针对性,走马观花式的提问看似完成了教师任务,其实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并没有多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等着教师总结答案,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应该有的训练。教师形式化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没有深刻掌握,因此教学目标也没有真正完成,课堂提问只是流于
形式。
还有一些提问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如有些教师上公开课时,为了显示自己“功力深厚”,准备了大量的问题,带领学生深挖文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得出一些看似高深的结论,实则早已偏离原本的教学目标,将语文课上成了文学课。看起来热热闹闹的课堂,学生实际应该学到的知识却不多。
二、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效问题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因游离于教学目标而存在大量无效的提问,因此教师设置问题时要围绕教学目标。目前,根据语文课程的一般要求,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虑,本文主要论述知识与能力方面。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即学生的现有水平,其次,教师需根据文本内容、语言、结构特点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然后,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确定教授内容。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該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些难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设置,避免随意而为、流于形式的提问,提问应当有条有理、具体明确,教师要思维缜密而又灵活多变,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思维,好的课堂提问有时候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是特级教师钱梦龙在初一年级执教《愚公移山》的教学
目标:
(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
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钱老师的教学目标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此次执教的教学目标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与能力”的维度讲,初一的学生刚接触文言文不到一年的时间,虽不能很好地掌握文言词句的用法,但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此课学习以上实词、虚词还有省主句、倒装句的用法正合适;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讲,14岁的学生正需要学习愚公移山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响应祖国号召,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
下面是钱老师执教《愚公移山》时围绕教学目标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
围绕目标一:
1.这次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五个)你们怎么知道愚公自己也参加了呢?(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啊,讲得真好!那请你再说说看,“遂率”前面省略了一个什么句子成分?(主语)主语应该是什么?
2.智叟和愚公妻对愚公“移山”态度一样吗?(智叟讲愚公很笨,太不聪明了,愚公妻没有讲)你再说说看,智叟讲的这个句子是怎样组织的?(倒装)那么倒装该怎么说呢?(汝之不惠甚矣)你知道为什么要倒装吗?
3.那个遗男有几岁了?(七八岁)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从“龀”字知道)“龀”是什么意思?
4.我们再来看一看称谓,愚公妻称愚公什么?(君)那么智叟怎么称愚公?(汝)师:这两个词有区别吗?
5.请同学们解释一个虚词。“有子存焉”,这个“焉”字会解释吗?
这五个问题都是围绕第一个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学习句式——省主句和倒装句;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是为分别学习实词“龀”“君”和“汝”;第五个问题是为学习虚词“焉”。
围绕目标二:
1.这篇寓言共写了几个人?我们先来把他们列出来,大家一起说,我来写,好不好?
2.“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从文章里找出句子来说明。
3.愚公多大年纪?(年且九十)太行、王屋二山有多大、多高?(方七百里,高万仞)凭愚公的一点力量能不能把山移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那么愚公坚决主张移山,是不是太笨了呢?
4.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段文章。有人说,这个故事到最后还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这四个问题问法巧妙,各有玄机,并且紧扣第二个教学目标。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起铺垫作用,以梳理人物的方式逐渐深入文本,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为后面的分析理出了清晰的头绪;第二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移山”的难度,明确愚公要做的事情是多么地艰难;第三个问题问起愚公是否愚笨,深刻发掘出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第四个问题较前一个问题更加深入,再次深入探讨愚公迎难之上的精神,并且能够强化学生前面的收获。四个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每个问题都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任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三、优化:围绕目标,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提问以主要问题为主,次要问题为辅,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开无效的课堂提问。
主要问题涵盖的范围较大,牵扯内容较多,属于高认知层次的问题,学生需要深入学习文章内容,师生之间共同探讨,才能够做出解答。设置主要问题,教师带领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主题,并且能够引动对全篇文章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次要问题涵盖的范围较小,牵扯内容较少,属于低认知层次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解答。次要问题的设置可以围绕主要问题,是主要问题的辅助问题,也可以是为了简单教学任务而设计的。
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首先要钻研教材,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再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是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关键,教学目标也是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设置的方向,因此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围绕教学目标,那么问题的存在也就没有多少意义了。如某一教师对《秋天的怀念》进行教案设计时,制定了以下教学 目标:
1.通过品味语言,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圍绕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将设计以下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主要问题: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
次要问题:
1.文章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2.“我”的脾气如何?有哪些具体表现?
3.品读第二段,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
4.母亲此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文中的母亲是一种怎么样的形象?
5.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6.文中最后一段描写秋天的环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上面所设置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都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主要问题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问题涵盖范围较大,需要深入文本进行探讨,同时紧扣教学目标。“为什么怀念”可从母亲深沉与无私的爱入手,“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可以引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次要问题的设置从总体上依然围绕教学目标,同时也紧扣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在课堂提问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分清主次问题。主要问题属于高层次问题,如上述《秋天的怀念》的主要问题:题目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不仅可以发掘文本深层的内涵,也可以探讨文本独特的写作手法,多是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次要问题相对来说是低层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寻找事实,多是起到配合回答主要问题的作用,或者是为完成简单的教学目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可以作答。如上述《秋天的怀念》的次要问题: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子、表达对儿子的爱?母亲此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就是为了寻找文本中的事实。文章三次写到看花,其背景和结果有什么不同?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文中最后一段描写秋天的环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是为回答主要问题中第二问的辅助性问题,也可以说是为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做铺垫。一般来说,次要问题一一解决后,主要问题也就如蚕抽丝剥茧渐渐得以解答了。
针对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教师提问方式可以有两种。其一,可以由浅入深,先用次要问题做铺垫,再提主要问题。确保在提出主要问题之前,学生对课文已有基本的理解。如上述《秋天的怀念》中可以先提出次要问题: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文中最后一段描写秋天的环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再提出主要问题中第二问: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其二,也可以先提主要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了,再提次要问题,最终要返回到主要问题。如上述《秋天的怀念》中可以先提出主要问题: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如果大部分学生回答不了,可以再提出相关次要问题: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文中最后一段描写秋天的环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一一解答后,再一次提出主要问题:为什么在秋天怀念?教师可以在具体情况中选择这两种提问方式,结合文本内容、特点和学生
情况。
四、总结
综上,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设置有效问题,课堂提问应该为教学任务服务,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的热闹。有效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紧扣目标,设计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以主要问题为主,次要问题为辅,这一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散乱、随意、流于形式的提问,改变繁而无序、琐而无纲的课堂提问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奎.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评点 [J].黄冈师专学报,1982(1).
[2]陈爱娟.从提问看教师的教学 [J].中学语文教学,2008(10).
[3]祝新华.阅读教学课堂提问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J].课程·教材·教法,2009(10).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