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8-05-14 17:05季花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应用型人才

季花婷

[摘 要]供给侧改革要求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特点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高校对接经济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改革人才培养供给结构,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从人才市场的角度来看,经济社会是人才的需求方,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和提供方。经济产业结构改革无疑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和供给结构改革创新。

1 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在我国,应用型人才更多地被理解为有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人才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主要是指“在一定理论规范的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具体可理解为“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应用的工程方案或设计图纸”的人才,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直接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从而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用”,本质是“学以致用”,基础是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核心是具备理论转化到实践的创造力和创新力,直接产出为指导具体实践的成果,目的是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

2 高校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80所,在学总规模已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随着适龄青年的增加和毛入学率的提高,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2007年至2016年的十年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270万人,增长比例达到55%。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人才需求,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每年都有所提升,近几年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1%-92%之间。但由于毕业生人数基数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應用型人才。振兴我国工业需大量的工程师,尤其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2017年,这些人才缺口数字巨大,预计将达1220万人。应用型人才的缺乏不只发生在当下,还将持续影响到未来。2017年2月,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至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950万人,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450万人,航天航空装备领域缺口将达47.5万人,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领域缺口将达26.6万人……”(工信部网站)。

3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现状而言,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隔离

许多高校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时,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耦合的重要性,仅把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稍作修改,亦或忽视学校、专业的特色和特点,简单地将其他高校、其他专业的培养目标稍作修改,形成看似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往往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符。

3.2 学科标准和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适应社会、市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标准尚未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市场也存在脱节。当前不少高校并未深入研究和科学预测市场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依旧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设置。在新专业设置上,也往往盲目跟风,趋于设置“热门专业”,忽略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和办学特色,导致许多高校专业“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最终可能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错位。

3.3 教学模式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一项关于“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知识是否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的调研中,79.53%的同学认为实践环节应该加强,57.42%的同学认为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善。而对于如何增强实践环节的调研中,认为需加强实践环节与现实的联系占82.93%,增加实践内容占73.98%,增加时间课时占52.58%,更新实践教学设备占48.78%。这些已就业学生所反映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所在单位或市场的需求,同样折射出高校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3.4 师资队伍不适应实践教学新变化

据调研,被调查的学生当中71.19%人认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行业与高校双向人才引进存在“壁垒”。在理论知识或学历方面,行业中的中高层次人才多数达不到高校引进人才的要求。即使有一部分相关人才进入高校,其实践能力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仍需时日。另一方面,现有一线教师受制于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工作经历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实践教学新变化,无法达到“双师型”教师的高要求。同时,高校现有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侧重于理论教学与科研,也是造成“双师型”教师紧缺的原因之一。

4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策略

新时期,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激增的问题,要求高校与时俱进地进行结构性改革

4.1 科学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专业素养,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满足社会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能由传统人才培养目标“修修补补”而来,其指定需要结合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即以地方或行业用人需求为导向,围绕地方或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高校在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学校自身特色,系统分析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并经过实地现场考察、科学分析预测、专家充分论证,形成既具有学校特色又满足当前和未来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并随着地方或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迭代更新。

4.2 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

学科与专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供给侧改革中产业或行业发展需求结构是否匹配。高校按照人才需求科学动态设置、调整学科与专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成为常态,国家产业机构不断调整。高校要适应这一变化调整的常态,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经济供给侧改革需要,科学设置和调整学科与专业,积极融入到国家经济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来。同时,由于人才培养和需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滞后性,高校在设置科学和专业时,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科学预测未来人才需求变化,动态灵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模、内容设置及培养模式。

4.3 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课程是教学的科目,是教学的内容和进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课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确保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抓手。为满足产业或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要优化课程组成结构,尤其要突出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以及技能应用和实践课程的设置,要以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整合优化。要以行业发展需求和技术创新驱动为导向,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增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训实习内容,创新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模式。

4.4 引培并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双师型”师资队伍而言,不仅应当具有常规的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等,还应具备合理的能力机构,即不仅具有优秀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还要具有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具备相关职业技术。当前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引培并举”。一方面,学校引进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资质的教师,或定期聘请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资深专家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短时间内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将没有工作经历的教师派到企业锻炼研修,从长远解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思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s1).

[2] 张晶.应用型人才培养典型问题的调查[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7.

[3] 孔繁敏.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应用型人才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