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进利
摘要 “推门听课”被众多学校作为加强教师课堂管理的主要手段。对于这一管理策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利弊,做到化弊为利,为我所用。
关键词 管理者 教师 “推门听课” 误区
对于“推门听课”,我们并不陌生。其做法是,管理者不定时间,不定班级,事先不打招呼,随时随班推门进教室听课,以此检查教师日常备课、上课的情况。“推门听课”是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抽查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检查人员获得教师上课情况第一手资料的策略,本意是杜绝教师不备课就进教室讲课的行为,是教学管理中的一种抽样调查行为。
一、“推门听课”存在的误区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许多教师并不欢迎“推门听课”这种抽查行为。有时候学校领导推门进来听课,老师却宣布做练习,场面很尴尬。这样就陷入了“推门听课”的误区。
“推门听课”从本质上看,是对上课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有人说,课表是学校的“法律”,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是知识的殿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神圣不容侵犯。此话不无道理。一旦开始上课,教与学的互动就有序进行了。这时候“推门听课”就打断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维,破坏了已形成的课堂气氛。领导“推门听课”往往带有偶发性,有时还有人陪同听课。随着教室门被推开,一行人进入教室,还要找地方坐下,学生骚动,教师无奈,恢复课堂气氛又要花费时间。此外,“推门听课”会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这种行为在学生看来,是学校领导对他们老师教学不放心,因而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正是因为“推门听课”带来了不被信任和不被尊重的情绪,教师往往很抵触,容易引发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再者,学校班级那么多,学校领导不可能做到全学期自始至终忙于“推门听课”。由于调研样本不全面,反馈的结果未必是真实、科学的。如此,“推门听课”的管理本义就会大打折扣。
二、“推门听课”误区的化解策略
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明白,“教学质量是尊重出来的”。在决定“推谁的门,听谁的课”的问题上要有讲究,不妨在教师会议上就“推门听课”作出解释和要求。会后,多听一些工作态度好和责任心强的教师的课,在教研活动中对他们予以表扬,以树立标杆。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会认为,被“推门听课”的教师,其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值得肯定。
其次,将“推门听课”作为对教师常态教学的专门诊断措施。当下,为了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许多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重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由原来单一的对学生学习效能的评价转变为对教师引領和学生成长的共同评价,将单纯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评价转变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情感体验、能力提升、主体性发挥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在课改进程中,有些教师存在依赖传统教法的行为,这就需要加大力度“推门听课”了。特别要指出的是,“推门听课”后,学校领导要及时与被听课教师谈心,共同探讨、分析问题与不足,研究解决策略,让教师在克服一个又一个缺点的过程中一步步提升,而不是听完了事或者抓住教师的课堂教学弱点不放。我们要让“推门听课”深入人心,把“推门听课”当作教师成长进步的加速器。
再次,教学检查方式多种多样,“推门听课”并非唯一良方。我们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比如教研组、备课组内部研讨课,校内公开课,校际公开课,听课分学校教务处、年级部和教研组、备课组三个层次。坚持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原则,基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成,倾心让课堂活起来,着力让效益高起来。
最后,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许多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字设备进行网络巡课,这样既避免了随便“推门听课”引起教师的不满,又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巡查教师的课堂实况。
我认为,“推门听课”这一检查形式只是特定时期的产物,随着学校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敬业精神的升华,“推门听课”会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展示课、邀请课(即教师邀请领导和同行去听自己的课)。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作者为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