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不一样的问题视角

2018-05-14 09:05
新班主任 2018年6期
关键词:住校生当堂习惯

梁岗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教师,全国知名班主任,班主任“国培”项目特聘导师,《新班主任》等杂志封面人物,著有《做学生最好的“心理营养师”》《创建幸福教室的35个秘密》《优秀班主任炼成记》等教育专著,被誉为“长于思考的探究型班主任”。朱永新老师将其教育思想与实践收录于《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中。

大多数班主任都习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学生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内倾型班主任会说“自己无能为力”,外倾型班主任会说“学生无药可救”。这都是班主任缺乏思考力的表现。思考型班主任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不一样的问题视角,主要表现在:

不被问题的现象所牵绊

学生迟到、旷课、未完成作业、打架、上网成瘾……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如果被这些表面现象所羁绊,班主任的教育实践必将陷入与这些现象的无限纠缠中,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容易使班主任陷入极强的负面情绪中。

以一个真实事件为例。我原来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百亩校园,万人高中”的超级大校,学生结构极其复杂,住校生分校内住校生与校外住校生,走读生的类别多达4种之多,门禁制度一度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

最初,我们采用班主任手写假条的方式,结果每次返回到班主任手里的假条远远超出班主任开具的假条,有的甚至连请假学生的姓名都是伪造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绞尽脑汁。

我到现在还清晰记得当年为了提高门卫的“打假”能力,我们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召开一次门禁培训会,专门培训卫门的鉴别能力。现在想来,这就是典型的“问题视角”,师生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假条所吸引:一方面校方为完善请假制度,确保校园安全绞尽脑汁;一方面学生为如何逃避学校制度,“盗版”假条见招拆招,顽抗到底。最后,双方陷入僵局。

究其原因,学校德育处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把假请假条彻底消灭,从未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上想办法。学校妄图用简单的管理方法解决教育问题,教师的眼睛被请假条问题所遮蔽,原本应该着力于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的精力几乎被各种假请假条问题消耗殆尽。

能看到问题背后的成长诉

求学生出现的问题多属于成长中的问题,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问题。学生都是在问题中获得成长的。每个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成長的诉求。学生之所以会在当下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实是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的。在学生的人格发展上,一定发生过一些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被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潜意识中。特别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不仅在多年前种下种子,而且随着成长在不断被强化。当学生面临一定情景时,这部分不愉快的情景以及形成的应对方式就会自发启动。

例如,学生小月曾屡次与生活教师发生冲突,哪怕是生活教师善意的提醒,她也不会虚心接受。除此之外,小月在与男女同学和异性教师的交往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发现,小月小学时期曾经被生活教师和女性班主任冤枉,加上妈妈不当的教育行为,小月在与同性长辈交往时逐渐形成了以“先沉默应对再叛逆反抗”的模式。小月认为这种方式能最快结束“战斗”,且保全自己不受更多伤害,但这种方式也让小月在处理与同性长辈关系中的成长停滞了。其实小月的内心是渴望被同性长辈理解与尊重的。班主任的专业思考力需要班主任具有看到问题背后成长诉求的能力。

以发展的视角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一些坏习惯,这就是我们常谈到的学生问题或者班级问题。我认为,与其费力解决问题,不如努力发展一个新习惯替代原来的坏习惯。

例如,课前三分钟预备铃是提醒学生即将上课,学生听到预备铃后应迅速回到座位上,做好当堂学科的准备工作,并安静等待授课老师。但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对预备铃变得麻木,更有部分学生把预备铃当作是上厕所的警示铃,还美其名曰“避开高峰期,合理利用时间,有效做好上课准备”。越来越多科任老师向我反映学生课前三分钟的准备太差,很难迅速投入到教学中。

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预备铃响后,我到教室门口盯着学生做好准备,甚至惩罚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孩子,学生可能迫于班主任的压力,暂时收敛。但若我不再每节课去监督,要不了多久,课前三分钟的问题又会出现。如果我们调整思路,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并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是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

鉴于以上思考,为了使课前三分钟变得有意义,我提出让学生“读响课前三分钟”。让当堂课的科代表在预备铃响起时就提醒同学们做好当堂课的准备,然后齐声朗读当堂课中涉及的概念、公式、总结性文字等需要记忆的内容。朗读的内容和方式首先要与科任教师协商,对于无法大声朗读的科目,比如数学,就让科代表与数学教师协商后确定一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同学们在课前三分钟认真体会。其次,朗读的时候一定要“疯狂、有气势”。我提出的目标是:用我们的读书声迎接为了我们辛勤耕耘的教师,让教师一出办公室就能听到我们精神抖擞的声音。

在实践中,“读响课前三分钟”成了一个平台,一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记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平台,一个让学生吼出自己压抑情绪的平台,一个让每一位走进我们班的教师精神振奋的平台。慢慢地,这样的开场成了我们班上课前的一种习惯,有了这个习惯,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多出了几分精神。

对于课前三分钟准备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说教,也没有体罚,甚至没有告诉过学生他们以前的课前三分钟准备习惯太差这件事儿,而是直接发展出一种新的习惯——“读响课前三分钟”。除此之外,我通过成立“科技部”,将网络成瘾的孩子聚集在一起;成立“智囊团”,将一些调皮捣蛋、思维活跃的孩子聚集在一起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成立“学生教研组”,将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孩子组织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这就是以发展的视角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任何一个班级,即使班主任拥有了以发展的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水平,班级还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教育问题。一方面,具有高水平思考力的教师仍然不会把自己的视角陷于问题中而不能自拔;另一方面,他会采取问题诊疗的方式,进行个案处理,这一部分我们在下半年逐一讨论。

猜你喜欢
住校生当堂习惯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习惯
上课好习惯
不怕死的留下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好习惯
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初步尝试
农村初中住校生管理浅谈
住校生班主任的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