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利 晋玉凤 刘巧凤 赵建成 王静霞
摘 要:谷子是原平市的主要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通过采取合理布局、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连片规划、发展订单农业、技物结合,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等措施,促进了谷子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和效益的增加,由原平市石鼓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头生产的“石鼓牌”小米,2017年获得了“中国好粮油”称号。
关键词:谷子;提质增效;措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8-006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5 文献标志码:A
1 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合理布局
原平市地处山西省北中部,境内平均海拔在800~2 400m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450~500mm,年平均蒸发量1 848mm,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10℃有效积温2 887℃,无霜期150d左右,年日照时数2 764.21h,日照率为63%。
原平市有旱坡地4.76万hm2。谷子主要种植在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海拔在900~1 200m左右的崞山等地及周边的丘陵山区。春季降雨较少,集中降雨在7、8、9三个月。谷子苗期干旱,有利于蹲苗壮根。进入夏季,雨热同步,适宜谷子生长发育、糖分等养分积累。全市常年种植谷子0.4万hm2左右,平均每667m2产约200kg,高产地块667m2产可达300~400kg。优选在丘陵区的崞阳、沿沟、中阳、大林、苏龙口等乡镇实施了谷子提质增效综合措施示范。
2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托新型農业经营主体
依托原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力量,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及时对农民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依托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为谷子示范片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 组织规模生产,发展订单农业
依托谷子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石鼓农产品加工股份有限公司,按谷子标准规程组织规模生产,发展订单农业。依托新建成的原平市德鑫农贸市场——晋西北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按照“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农户严格按照公司标准化技术规程生产,确保了产品的绿色、无污染。杂粮生产与销售的良性互动,带动了谷子等杂粮产业,产品有了较好的市场前景。
4 合作社把握市场动向,带领新品发展
以种粮大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核心,上连公司、下连农户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科技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5 集中连片规划,发挥示范作用
根据集中连片、区域种植、产业开发的原则,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规程,制定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示范区主要布局在原平市东山丘陵区,建立了2个万亩优质杂粮生产基地,所涉及的每个乡镇落实了一个33.3hm2以上示范片,与当地专业合作社合作共同建设千亩试验区一个。在示范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综合应用谷子绿色高产高效优质技术模式。
6 配套科技推广方法,实行技物结合
6.1 技物配套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配套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使技术推广做到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6.2 宣传培训
制订技术方案,编写适合本地实际的技术宣传资料,聘请省、市技术专家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培训技术骨干,散发宣传资料。
7 落实栽培技术措施,促进高产高效
7.1 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晋谷21、长谷2号、长农35号、晋谷40号以及张杂谷系列优质谷子品种。
7.2 配套高产技术措施
秋耕蓄水来年用;种子包衣防病虫;趁墒播种保全苗;早间早定促壮苗;合理稀植秀大穗;适时化除灭草害;三次追肥保产量;地膜覆盖创高产;机种机收省人工;防治病虫夺丰收。
7.2.1 选地。(1)选择通透性好、易耕作、松软肥沃的土壤种植。
(2)轮作倒茬。忌重茬,不迎茬。
7.2.2 精细整地保全苗。
(1)丘陵旱坡地干旱缺水,保苗难度大,采取“三墒”整地:
秋耕蓄墒:利用秋季降雨,在作物收获后,结合施底肥早深耕,以更多接纳雨(雪)水。
压地提墒:早春返浆前压地,粉碎土坷垃,填补土壤裂缝,形成地表紧密层,减少水分蒸发,使地下水尽可能向上移动,达到“提墒”的目的。
耙耱保墒:在早春土壤表面解冻、下层还有冰凌时进行顶凌耙耱,切断土壤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达到“保墒”的目的。
7.2.3 播种。
(1)适期播种:当地在小满前后播种最为适宜,无霜期短的地方,在5月中旬进行膜侧播种。具有区域小气候的地方按雨季适当调节播期。
(2)播种量与播种深度:667m2保苗2万株,需每亩播量0.3~0.5kg。播种深度一般为3~4cm。掌握墒情好宜浅,墒情差宜深的原则。
(3)播种方法:采用机械穴播。不漏播、不断垄,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增加镇压次数,提高出苗率。
根据防治病虫害的需要,选择专用药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已经包衣的种子用强风吹选后晒种催芽,以减少病害并提高出苗率。
播种作业多采用膜侧播种、露地直播。
7.2.4 施足基肥。为了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基施农家肥每667m23 000kg左右。并配合施三元复合肥30~40kg,收获后结合秋耕基肥为好。
7.2.5 田间管理。
(1)早间苗、促壮苗。间苗时间以苗高一寸左右(3~4叶)为好。
(2)稀谷秀大穗。分蘖较强的品种,要侧重发挥个体优势,掌握宜稀不宜稠的原则,一般旱地每667m2留苗0.8~1.2万株,水地每667m2留苗1.2~1.5万株。好地宜密,差地宜稀。
(3)追肥保高产。高产田要求追肥三次。第一次5~6叶期,顺垄撒施尿素5kg/667m2,结合中耕、定苗进行。第二次在拔节期撒施尿素10kg/667m2,方法同上。第三次在孕穗期,趁雨或结合灌溉追施尿素10kg/667m2。
(4)多中耕,勤管理。谷子早中耕、多中耕不仅能够增加产量,还可提高品质。苗期如土壤湿度大,也可进行深锄散墒,深度4~5cm。
7.2.6 适时收获。谷子颖壳边黄、籽粒变硬时即可收获,避免风磨鸟啄造成损失。
7.2.7 机械收获。谷子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粒色变为本品种固有色泽,颖壳变黄,谷穗断青,籽粒变硬时机收作业最好。谷子收获后含水量一般高于20%,应及时晾晒或烘干至13%以下。
7.2.8 病虫害防治。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磷、毒死蜱颗粒剂每667m22~3kg;防治粟叶甲和粟灰螟用高效氟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连续喷施1~2次;防治白发病用精甲霜灵拌种。
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努力提高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从而充分发挥了耕地生产潜力,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改善了谷子品质,提高了产量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示范片平均667m2产320kg,平均667m2增产40kg以上,增产幅度在10%以上。示范区谷子销售价格比其他地区普遍高出0.2元/kg,实现了谷子生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