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飞
摘 要:随着农业经济结构嬗变及“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的实施,果木种植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构建现代林果业种植为特色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农民收入的直接增加,也进一步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的完善,但同时,新时期下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林果业发展思维,显然不符合时代背景要求,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是现代林果业种植中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现代林果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原理分析应用,并归纳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以供广大果农参考借鉴。
关键词:林果业种植,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措施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9-0087-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628 文献标志码:A
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呈现出一系列的“拐点”,包括人口老龄化、中等收入陷阱、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下降、劳动者素养两极分化等,导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农业经济影响尤为严重,尽管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推动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然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形成的产业隔阂始终未能有效消除——林果业种植是现代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农业人口经济收入影响较大。基于经济新常态的事实,农业经济领域需要不断地去除落后产能、提高经济附加值、供应市场优质产品,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这就需要进一步引导林果业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原理剖析
从开展形式上说,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是一种人工主导的林果业生产方式,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改变果树自然生态条件,使其在不适应的地区、气候、温度下实现生产,并按照人工规划上市,由此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这种人工广泛参与的栽培也被称之为“果树保护地栽培”。进一步,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对人工所创建的“模拟环境”依赖性较大,根据果树的生态习性,构建一个符合其生存、生长的环境,通过物理、化学方案使果树提前发芽、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很显然,这种操作与自然状态下的人工管理存在极大的差异。
常规的(或自然的)果树栽培技术中,通过露天栽培管理方式,人为因素只占极小部分,如施肥、剪枝、采收等,自然环境要素所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如春季发芽开花、冬季落叶休眠,果树的生产过程并不以更高的产量为前提,而是对果木植株生存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2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在现代林果业种植中的应用
第一,设施果树栽培品种合理选择。显而易见,并非所有的品种都适合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在选择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花芽形成速度快、促花简单、自花结实率高且产量可观的果树品种,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工成本。(2)选择商品性强、品质度高的果树产品,要具有一定的外观辨识度,“卖相”良好。(3)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果树品种,最好能与本地自然环境存在一定契合度,如抗高温、高湿、病虫害等。(4)选择植株较小、发育紧凑、花果期较短的品种。(5)选择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种。
第二,设施果树低温需冷量与破眠。低温需冷量是决定扣棚时间的重要依据,只有果树的需冷量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进入“自然休眠”,此后扣棚才能实现果树的正常发育。现实中可采取人工低温集中处理的方式,需要在大棚上覆盖薄膜、加盖草帘等处理。
第三,設施果树生长环境人工调控。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重点在于“设施”,在此基础上结合一般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实现经济效益,但这一技术并不是单纯地“借鉴”或“模仿”露天自然环境,还需要考虑不同树种、不同区域、不同品种等差异性,在所谓的“模式生产环境”中,主要人工调控要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三个方面:(1)光照调控。以广泛存在的棚室空间为例,其结构必须合理,具有坚固、强抗性等优势,并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实现果树整体上的光照强度均匀,对于覆盖材料,要具有高透光率。(2)温度调控。不同树种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温度存在很大差异,要确保局限空间内温度变化幅度不能过大,遵循其自然规律。例如,桃和杏两种果树,桃树萌芽期、休眠期的温度需求,白天15℃~20℃、夜晚8℃~20℃,杏树白天2℃~24℃、晚上必须高于5℃,此外在开花期、幼果期、成熟期等均有很大差异。(3)湿度调控。目前主要采取的设施果树栽培湿度调控措施为通风、喷雾、浇灌等,如要增加湿度,可通过土壤、空气等多次灌溉,降低湿度可选择风口防风,或者添加排风扇等措施。
结束语
整体上,果树设施栽培技术是现代林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农业集约化、高效率生产的重要模式,它推动了工农贸一体化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区域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庆.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探索[J].南方农业,2017,11(20):72-73.
[2]杨建军.设施果树栽培技术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09):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