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发展研究

2018-05-14 17:05龚力波刘佳佳李学坤李可李茂松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智库建设成果转化

龚力波 刘佳佳 李学坤 李可 李茂松

[摘要]高原特色农业是我国四大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之一,除了农业技术革新和应用、农业资本和要素的有效配置、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外,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决策智力支撐体系建设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在农业重大发展问题、优势资源整合、高端研究团队打造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建设过程中,战略攻关与阶段热点、委托与竞标、过程管控与结果检查、结项评审与追踪评估、人才柔性与刚性使用、财政经费保底与自有基金资助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农业智库;智库建设;研究团队打造;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C932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智库建设提出重要指示,强调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2013 年11 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 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继东北的大农业、江浙的集约农业和京沪的都市农业后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省委、省政府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列为全省八大产业之一,突出高原粮仓、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高效林业和开放农业六大建设重点。《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和《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领导推进机制的通知》(云办通〔2016〕15号)部署,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推进生猪、牛羊、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10大重点产业发展。

如何实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除了农业技术革新和应用、农业资本和要素的有效配置、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等关键因素之外,还需要建立健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智力支撑体系,加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建设力度,以推动涉及“三农”问题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促进云南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建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重要意义

农业智库是“以影响农业公共政策制定为目的的农业科研机构”。如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继续加快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继续增加农民福祉,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所在。由于云南省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还比较复杂,特别是在不断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农业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要想使整体农业经济工作稳粮保供给,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有必要建立农业智库,使农业智库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农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面对农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从而为农业发展寻求最佳对策,使其在决策过程中确保根本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

2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发展概况

云南省涉及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实际上也非常多,官方省级层面的有省委农办(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宏观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科协、云南省科技信息情报院等。州市县级农业智库一般含各级党委农办、政研室以及州市农科所、农技中心等;非官方非盈利的农业智库有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会、区域经济学会、云南省农村经济学会等;盈利型非官方(民间)的智库则更多,包括农业咨询公司、农业研究院以及规划设计公司等。

现有的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一般整合了农业经济、信息技术、成果转化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关研究力量,多数智库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下设执行专家和科研骨干及研究团队。

这些智库中,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居多,来自政府主管主导的智库机构也较多。其中,省委政究室、省政府研究室主要以涉农重大讲话、文稿和重大调研和项目为主;云南省宏观研究院主要以宏观农业经济发展和改革为主;云南省科学技术学会和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以涉及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培训为主;其他的农业智库一般都存在国内农业智库的特征,即兼有以论文和著作为主的学术型、政策咨询型、社会舆论型和合作交流型的综合性特征。比较特殊的是云南农村干部学院,是纯政策咨询型,2013~2016年以基层声音的方式上报40份决策咨询报告,共获得省委领导批示10份。

农业智库对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学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充分利用已有农业智库和建立新农业智库,使农业智库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产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农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整体农业经济工作稳粮保供给,继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3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主要成效

3.1 以突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为主

智库的首要任务是战略研究,选择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是农业智库研究的着力点。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多数隶属于官方。作为隶属于政府的部门或机构,多数农业智库均对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具有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像农产品安全;另外是为政府的决策服务,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省委农办/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政府研究室基本承担了历年省委、省政府涉农方面的重大讲话、文稿和重大的调研事项;云南农村科技服务中心实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重大项目并有重大突破;云南省农业厅在2009年于全国率先启动“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大专项工作,建立了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奶牛、甘蔗、油菜、蚕桑八大产业技术体系,成立至今在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示范、产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经验、成果居于全国领先水平;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2013~2015年坚持完成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十大研究报告,在全国率先成立农业部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南分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获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3.2 以整合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研究资源为主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发展高度和研究深度主要取决于其对不同资源的整合程度。开放合作的时代背景是建设高水平一流农业智库所必须的基础要件,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已经成为云南省与国内外进行整合开放、共同交流的主要基地和窗口。如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与华大基因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在鱼-沼-菜生态循环系统产业化上取得了突破,并已经在辽宁本溪进行典型示范和推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设立“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联合研究中心”,成为“云南农业对外合作”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入“丝绸之路教育科技联盟”和“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多家智库与国内外不同国家和智库单位签了交流合作协议,每年通过交流互访、共同承担课题等方式加强沟通。

3.3 以打造高原特色农业高端研究团队为主

农业智库生存发展的根本支撑来自于高端的研究团队。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始终把高端研究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如云南农村发展智库于2015年获云南省教育厅批复设立,36个研究人员中20人具有博士学位,占56%;24人为教授,占67%。团队成员中,有优秀民营企业家1人,有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知名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专家4人。成立以来,共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6份,获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9项,申请和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其他项目23项,发表论文近100篇,专著7部;再如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产业体系设有首席科学家1名,育种与繁育、病虫害、栽培技术、种薯繁育和产业经济5个岗位专家,大理、剑川、丽江、迪庆、英茂、云南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临沧、景东、德宏、开远、文山、马龙、昭阳、宣威、寻甸和鲁甸16个综合试验站,团队配合紧密,分工协作,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4 以致力于加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律研究为主

对高原特色农业的理论和基础研究是农业智库的基本功,没有大量前期的研究和素材的积累,就难以把握发展规律。多数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始终注重投入相当的人力财力对前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数据挖掘归并和提炼,从中找到发展规律,分析发展趋势。如云南农业大学/云南高原特色产业研究院盛军教授团队,根据云南的区位、生产条件和特色,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划分为都市农业、高山农业、熱区农业和跨境农业,并在全省率先提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3.0计划,这一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律的深入认识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云南省发改委正在委托该团队制定高原特色农业3.0的行动方案。再如云南粮食安全创新团队通过对云南省粮食生产、消费和加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研究报告中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对策建议,这一建议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3.5 以积极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成果转化为主

农业智库的研究成果只有转化为决策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巨大作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云南省农科院承办了2016年云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介暨招商大会,引进农业科技成果招商合作项目700余个,其中24个重点项目在开幕式上进行了现场签约。让渴望技术的农业龙头企业讨到“好媳妇”,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云南省农业智库用新发展理念研究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搞好战略性、前瞻性农业科技研究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大力开展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全面小康提供强大动力和科技支撑。

4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对高原特色农业理论创新和对策建议不够

通过对国外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成果比较突出的农业智库比较发现,国外农业智库更多地侧重于实例研究,数据分析量也比较大,取得了较多成果,值得我们借鉴。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研究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进行实例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较少,采用的数据样本也比较小,多属跟踪研究和具体性、经验性的总结,导致一方面理论创新不足,另一方面,有效的对策建议不多。这使得决策部门没有足够重视农业智库所提供的决策咨询成果。

4.2 分析方法和研究工具相对落后

相较于农业科技研究、产品开发等自然学科领域,农业创新政策领域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多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基础研究数据都比较薄弱,手段和方法显得不足,没有进行长期的政策跟踪,决策咨询和政策议题有时会受到评审专家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判断影响,决策过程的理论和证据支撑不够。

4.3 多数智库重心都在科研而非决策咨询

通过调研分析得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政策咨询行为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客观原因是多数农业智库缺乏与政府直接沟通的政策谏言渠道,多数农业智库的主要功能是教学和科研,研究人员更关心教学奖励和科研绩效,对政府政策咨询相关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除少数有影响力的专家外,大多智库研究人员都将精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而非怎样影响政府科学决策上。

4.4 智库人才培养选拔比较困难

现有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研究人员专业知识过于片面,缺乏系统的知识,在人才选拔中格外重视被选拔人员的学历以及职称贡献,不少地方和单位重学历、重职称,缺乏对人才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在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中存在着论资排辈或者不以实绩为主的现象,存在急功近利倾向,过分强调论文数量或短期研究成果,忽视其建立的长久而系统的研究成果。

5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建设的总体构想

5.1 建设思路

以服务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核心,以扩大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合作与发展影响力为重点,以整合优势资源为手段,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方向,以打造一流的农业智库研究团队为目标,全面完善农业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高原特色新型农业智库体系,为实现云南农业高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5.2 基本原则

5.2.1 坚持研究导向,瞄准重大问题。长期坚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研究方向,努力把握农业产业发展政策走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立足省情,充分体现云南特色。

5.2.2 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任务,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农业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高原特色农业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

5.2.3 坚持科学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坚持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意识,积极建言献策,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切磋争鸣、平等讨论,创造有利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5.2.4 坚持改革创新,规范有序发展。按照公益服务导向和非营利机构属性的要求,积极推进不同类型、不同性质智库分类改革,科学界定各类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功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突出优势和特色,调整优化智库布局,促进各类智库有序发展。

5.3 主要目标

到2020年,统筹推进各类农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体系,通过搭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济数据收集分析、政策决策和学术研究交流平台,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合作与交流,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农业智库,打造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农业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云南高原特色新型农业智库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对外影响等重要功能。

5.4 重点方向

主要集中在高原特色农业政策研究、农产品的市场分析预测以及农业和农民的培训等上。一是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研究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典型模式;二是南亚东南亚农业合作与交流方面,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定位所带来的农业资源及产品的配置问题;三是针对云南农业与农村改革发展,就有关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四是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方面,重点围绕农业农村科技政策与战略,研究提出前瞻性的政策导向和实施策略。

5.5 核心任务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完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管理机制,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定位为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制定组织章程,健全治理体系。通过确定农业智库中心的综合使命,瞄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三农”实际问题,按照“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全面开放、深度融合”的原则,通过协同管理机制构建,跨库人员聘任、联合攻关、协同研究、资源与成果共享、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提升持续创新动力,支撑云南省农业、农民、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基础理论、应用和政策服务积极突破,为实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协同创新,资源整合。要以协同创新建设为核心和载体,强调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农业智库之间协同搞好科学研究,相互协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智库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重大理论突破和政策分布及决策的集体智慧。

发布成果,扩大影响。遵循农业智库建设规律,重视农业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认真贯彻转型发展要求,在决策咨询、社会舆论、开放交流等方面积极主动发布成果,扩大农业智库的影响,不断推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

形成团队,培养人才。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建设过程中,要把高端领军人才培养和核心团队建设摆上特别重要位置,以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坚持高学历与多经历相结合,聚焦智慧型、创新型和务实型人才,广辟选人用人渠道,广泛开展多领域、多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打造高端研究团队。

6 建立和完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建设的对策

建议

6.1 研究设计:战略攻关与阶段热点相结合

在如高原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土地制度及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系统、农民市民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业合作等问题均属于长期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战略问题至少需要相当长的战略研究视野。除了积极做好宏观战略影响的顶层设计外,还应有效组织好与农业发展战略落地的相关调查研究、决策咨询和舆论引导,力争使战略性建议与阶段性现实性有机的结合。

6.2 研究发起:重大委托与公开竞标相结合

重大的高原特色農业发展政策和理论体系的研究属于动态的研究,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性数据,进行大量的调研,需要借助“外脑”,这类项目需要委托给有丰富经验、功底扎实和有过相关方面研究积累的农业智库;一般的阶段性非重点高原特色农业项目可以采用竞标方式在不同农业智库中进行,可以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遵循同一标准,好中选优,兼顾吸取新的观点,以促进重大问题和一般项目间的协调发展。

6.3 项目掌控:过程监督与结果检查相结合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研究与纯理论的长线研究不同,农业智库讲求的是成果的即时效应,因此需要加强对过程的监督,及时依据情况变化完善措施,甚至是调整工作步骤,实现从量变中研究质变,并及时纠偏。过程监控能够紧密配合研究的需要,对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有关下一步思路性的建议,能够给决策机关提供更大思路和优质框架。过程管控得当,结果认真组织验收,项目的成效就非常明显。

6.4 成果验收:结项评审与追踪评估相结合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研究能力强弱和研究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结题报告和咨询对策上。对结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是“法定”程序。但是,对报告施行过程的理性关注和阶段性验收,是必要的兜底性补充。“三农”问题比较复杂,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看得出规律。因此,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应该建立追踪评估机制,组织原课题组或者另选人员追踪研究一段时间。

6.5 智库人才:“柔性”与“刚性”相结合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根本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优化的人才结构。农业方面的研究相对复杂、涉及面宽、操作性强。这些农业智库人才很难全部收入一个智库机构的囊中,因此,对于智库的人才使用,应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将“柔性”人才引进与“刚性”研究需要进行结合,要以决策服务、政策研究部门和顾问咨询机构为核心,整合全国农业政策、农村发展、农业经济等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其他智库的力量,形成适度规模、特色鲜明、目标明晰、结构合理的高原特色新型农业智库体系。

6.6 经费筹措:财政保底与委托服务相结合

足够的经费支持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运用好财政性的研究经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自建公益性基金,形成支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发展的资金池。通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智库接受委托的方式获得资金,以自身的服务获取收益,还可将其中一部分转为研究基金,争取更多的追踪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梁丽,张学福.美国农业智库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6(6):81.

[2] 沈和.日韩官方智库建设对江苏的启示[J].唯实,2016(9):24-26.

[3] 陈海燕,朱丹.皖北地区“三农”问题智库建设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4,28(2):81.

[4] 梁丽,张学福.中美农业智库行为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6(8):28.

[5] 马洪伟.中原农村发展智库中心建设运行机制研究[J].福建农业:2015(10)101.

[6] 焦平,萧少秋.建立和完善农业新型智库[J].农村工作通讯,2016(16):45-46.

猜你喜欢
智库建设成果转化
新形势下基层党校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研究
浅谈学术社团机构的经济价值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哈尔滨市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问题与建议
党校智库建设:思路与对策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信息情报在我国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探究国家开放大学新型智库建设运行模式
辽宁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