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琪 杨同毅
[摘要]“新六产”是近几年在农业领域兴起的新热点,是一种从发展“三产融合”中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业态。虽然我国“三产融合”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新六产”的研究也刚刚起步,追溯其渊源并对现有成果进行系统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总体研究状况,指出当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六产;三产融合;六次产业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新六产”的理论渊源:六次产业化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针对日本农业面临的发展窘境,首先提出了“六次产业”的概念,他认为农业应该与二三产业相结合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这样有利于获取二三产业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这一理念没有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兴起一股热潮,直到近几年,日本政府才开始真正大力推进农业“六次产业化”,日本学者也掀起了研究“六次产业化”的热潮,日本学者分别分析了农业“1次、1次×2次、1次×3次、1次×2次×3次”四种类型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情况,比较得出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的现状:地域差异大、地域空间不足、参加农工商连携的企业数量增加、产业化多样性不够、缺少长期计划。还得出传授农业技术、保证农业用地空间、确保劳动力、筹措资金经费、开拓营销渠道等都是发展农业“六次产业化”函需解决的问题(佐藤正之,2012)。从发展特点上来看,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强调农村发展理论的内生性发展理念,推动主体是农民组织而非单个农户、以“地产地消”即当地生产的农产品在当地消费为原则来推进地域振兴(崔振东,2010)。“六次产业化”较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实施方式有:生产者主导型;妇女、高龄者主导型;自治体、农协主导型;城乡交流型;公司法人型(徐哲根,2011)。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善了农户的生活质量与生活环境。在日本,给农民建设的基础设施十分气派,完备的基础设施打破了都市与乡村的界线,异常发达的铁路公路也使日本的城乡联系非常紧密,使农民成为住在农村的市民(蓝建中,2010)。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在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农业产业化活动的企业中有70%左右都是盈利的,多于四分之三的日本国民认为农业“六次产业化”应该继续扩大规模,说明农业“六次产业化”效果显著并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在“六次产业化”理论引入中国以后,我国的学者也做了很多的解读和研究,徐哲根(2011)在农业“六次产业化”概念不断修改的过程总结出,农业“六次产业化”可以定义为:“充分有效地利用农村地区资源,以第一产业的农业为基本,综合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和农产品直销、饮食业、体闲农业等第三产业等农村各产业有机整合的过程”。“六次产业化”的核心是一体化和融合,他们侧重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只有让农户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利润,才可以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姜长云,2015)。总的来看,“六次产业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进行了创新,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加以凸显,对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内涵进行了丰富(祝金水,2010)。综上所述,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发展十分迅速,效果显著,在引入我国之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做了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发展“三产融合”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为将来“新六产”的创造性提出打下了根基。
2 “新六产”形成于“三产融合”的过程
受到日本“六次产业化”的启发,我国很多学者提出发展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希望能够以此来转换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农民增收。发展“三产融合”是吸引资源要素进入农业的根本途径。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有利于不断补齐三个产业的“短板”,持续注入现代农业发展新动力。通过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阵,破解“谁来种地”之忧,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农业服务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黄挺,2016)。在三产融合成为农业发展大趋势的形势下,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学术界也提出了很多推进方案,在这些解决方案中,新的融合业态逐渐被重视起来,因为融合业态是“三产融合”的发展过程之中的必然产物。
在“三产融合”实践中,各地不断的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是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协同带动发展,而不是各个产业发展各自产业的东西(孟春,2015),应该是融合成为一种业态。杜长青(2016)认为要积极探索多样的三产融合模式,三产融合发展要以农民群众增产增收为主要前提,要以农民作为三产融合中的各个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真正实现农村三产的高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并结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及风土人情,积极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体系,就是发展一种新的产业融合的业态。
这些业态的具体形式必然是因地制宜多种多样的,何钦(2015)认为要探索并扶持“互联网+”和“绿色+”相结合的电子商务新型业态,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融合,黄挺(2016)认为要以培育融合发展载体、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完善融合发展机制为主要任务,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营造氛围等有力措施,积极开展产业融合示范点和先导区建设,加快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类似于“六次产业化”过程当中产生的“第六产业”,我国“三产融合”的发展中催生出了许多新业态,这些业态是产业渗透、交叉和整合的结果,并无明显的产业界限,却有极强的带动能力,产生于产业融合的过程,又能推进三产融合,诸多学者将这些业态统称为“新六产”。所谓农业“新六产”的确切定义被表述為,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实现产业1+2+3;提升价值链,通过加工增值、服务增值,产生乘数效应,实现效益1×2×3;贯通供应链,减少流通环节,实现产销直接对接,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2017)。
3 “新六产”的在地实践
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指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第二产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第三产业接二连一、向前延伸,一产的一份收入,经过二产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益,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龚正,2018)。 “新六产”是“三产融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业态,同时又促进着三产融合的发展。
在“新六产”提出之后,以山东省为代表,很多地方也将发展“新六产”作为推进三产融合的具体措施开展了在地实践。山东省2017年提出要塑造农业“新六产”新型业态,培育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做优农业“新六产”发展载体,完善农业“新六产”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业“新六产”发展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农业“新六产”发展推进机制(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2017)。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促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加快农业“接二连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放大园区集聚效应,借此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新六产”。济宁市明确了农业“新六产”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任务目标、政策保障,包括: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第一产业接二连三、着力推进第二产业带一连三、着力推进第三产业引一连二、着力强化保障服务。烟台市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提升乡村旅游层次、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家庭农场发展水平、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推进多类型经营主体的联合与协作、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水平发展、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发展等15条路径来激活农业活力发展“新六产”。
在“新六产”发展模式的研究上,龚正(2018)提出要推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打造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和循环型四种业态要求,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完善利益共享新机制,构建政策共享新平台,把农业“新六产”打造成山东农业的亮点。王金宝(2017)提出要坚持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的动能转换,以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为契机,探索总结农业新六产的典型模式,为发展农业新六产奠定坚实基础。王雯(2017)以东阿县为例调查发现农业“新六产”业态模式有: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和先进要素技术渗透农业型融合。祝金水(2010)从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高志翔(2015)从石家庄鹿泉农业考察中,发现了“六次产业化”的好模式:一是公司+农户模式。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三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四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五是股份合作模式。关于“新六产”的模式研究为其他地方发展“新六产”起到了正面的示范效应。
同时很多学者也对新六产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孔凡虎(2017)调查了山东省烟台市畜牧业在发展“新六产”的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政策扶持少导致基础设施落后,企业融资困难难以起到带头作用的问题。郑伟、李猛(2017)分析了济宁市“新六产”发展存在农业园区示范带动能力不足,高端农业品牌引领作用不到位的问题。基于此,高志翔(2015)认为我国“新六产”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是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加快品牌创建。四是必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五是要大力发展都市体闲观光农业。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推进产业融合的首要因素,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农村内生式发展,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融合。同时,“新六产”正处在难得发展机遇,要坚持依靠板块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总结推广先进模式实施典型带动,积极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郑伟;李猛,2017),完善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祝金水,2010),通过做强“新型经营三大主体”撬动“新六产”的发展(孔凡虎,2017)。
4 小结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总结了“新六产”的渊源和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新六产”进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但我国关于“新六产”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概念界定并不清晰,学者、专家们的研究还是更多地依附于“三产融合”的成果,缺乏创新和更深层的研究,接下来还需要把“新六产”朝着“互联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向去研究,做更加多样化的调查,挖掘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徐哲根.日本农户增收的产业路径及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1(03):48-54.
[2] 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3):5-10.
[3] 崔振东.日本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及启示[J].农业经济,2010(12):6-8.
[4] 蓝建中.日本六次产业化[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03):1-3.
[5] 黄挺.“三产融合”助推农业现代化[J].江苏农村经济,2016(369): 24-26.
[6] 孟春.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发展研究,2015(01): 7-8.
[7] 鐘智利,闫立萍,丁岩.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J].辽宁农业科学,2016(06):63-64.
[8] 孙春明.泰兴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探讨[J].江苏农村经济,2016(09):37-39.
[9] 陈勇.试析农村三产融合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6(24):34-35.
[10] 杜长青,李旭梅.三产融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3-5.
[11] 何钦.福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5(12):45-48.
[12] 李曼莉,殷明,倪锡林.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江苏农村经济,2017(01):45-48.
[13]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EB/OL].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7/12/25/art_2442_230220.html,2017-12-25.
[14]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93号文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http://sdgb.shandong.gov.cn/art/2017/1/6/art_4563_5551.html,2016-12-13.
[15] 济宁市农业局.我市农业“新六产”发展 《实施方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通过[EB/OL].http://www.sdjnny.gov.cn/shownews.asp?id=2234,2017-12-04.
[16] 烟台市农业局.烟台市推进农业“新六产”发展实施意见出台[EB/OL],http://www.ytny.gov.cn/article/show/id/28959/sid/671.html,2018-01-22.
[17] 龚正.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25日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N].大众日报,2018-1-26(08).
[18] 王金宝.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7(10):11-14.
[19] 王雯.東阿县农业“新六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22):269-270.
[20] 祝金水.农业“六次产业化”模式探索[J].农村工作通讯,2010(23):32-34.
[21] 高志翔.鹿泉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研究[J].河北农业,2015(12):61-63.
[22] 孔凡虎,朱应民,杨志强,石万华.烟台畜牧业“新六产”的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7(04):65-66.
[23] 王娟娟.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4] 郑伟,张欣,李猛,吕晓彤.济宁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1):1-3.
[25] 马秋颖,王秀东.“互联网+”对农业六次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及推进策略[J].农业展望,2016,12(10):48-52.
[26] 王铁军.六次产业化下的乡村复兴[J].农经,2015(06):33-35+32.
[27] 金红兰,尹东华,金龙勋.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与方向—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A与B农业经营组织经营者调查为例[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6,38(02):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