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川省为例谈经济新常态下稳中求进的区域经济发展

2018-05-14 08:55李一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周期性空间分布聚类分析

李一

摘要:科学、及时、准确地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研判既是“稳中求进”总基调的题中之义,也是瞬息万变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网络数据平台等公布的数据资料, 运用描述统计、聚类分析、对比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近年来四川经济规模稳步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经济增长规律和城市体系多点多级共兴、首位城市带动效应显著、老少边穷地区加速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HP滤波模型,得出四川经济进入稳步发展新常态。提出通过提高三次产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升新兴产业、新消费的引领作用,扩大有效投资,区域协同共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关键词:稳中求进;聚类分析;HP滤波;空间分布;周期性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8)04-0083-06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着重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次着重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各级政府也在不断把脉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审视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力求“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科学、及时、准确地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研判既是“稳中求进”总基调的题中之义,也是瞬息万变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利用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网络数据平台等公布的数据资料,运用描述统计、聚类分析、对比分析、HP滤波模型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探寻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其特征、规律,分析“稳中求进”总基调指导下四川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充分发挥新兴产业、新消费的引领作用,提高三次产业,特别是智能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强省和经济强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提出对策措施建议。

1四川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四川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创新驱动等领域均出现了积极变化,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但“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尚未根本改变的基本省情”仍需进一步改善。

1.1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党和国家积极培育内陆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2014年国务院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2015年批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7年发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全力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川“新引擎”。

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府发〔2016〕17号)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随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16〕103号),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2016年12月,省委經济工作会明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四川的基本省情决定了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全省继续把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等“双七双五”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营造新生态,拓展新空间,四川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中求进,迈向“双中高”。

1.2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2.1经济规模稳步提升

2016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2 934.54亿元,人均GDP达到40 003元,经济总量跃升至全国第6位。2013—2016年,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年均增长8.5%,比全国(7.2%)高1.3个百分点,GDP年均增加2 201.9亿元,人均GDP年均增长8.0%,比全国(6.6%)高1.4个百分点。

1.2.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016年四川三次产业结构为12.0∶42.6∶45.4,国民经济由工业主导向工业与服务业主导并重转变,逐步趋近全国三次产业机构(8.6∶39.8∶51.6)。[1]七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量达到8 392.3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72.5%。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2%。民营经济持续壮大,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2%,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

1.2.3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转换为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2016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 600亿元,年均增加1 300亿元,呈现稳步攀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四个行业的增加值2 929.7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4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城市商业综合体实现销售额375.1亿元,绿色、时尚新型消费不断涌现。[2]

1.2.4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2016年四川全年进出口总额4 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41.2%。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货物进出口增长-0.9%,服务进出口增长14.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6%,比全国(4.1%)高1.5个百分点。

2.3.1经济发展的周期及原因分析

潜在产出测算中的消除趋势法把宏观经济运行看作是潜在增长和短期波动的某种组合,因而可运用计量技术将实际产出序列分解为趋势成分与周期成分,其中的趋势成分即潜在产出,周期成分即产出缺口[4]。其中HP滤波使用较为广泛。根据《四川统计年鉴》中四川地区生产总值(1978—2016年),取λ=6.25,建立HP滤波模型,计算公式为:

其中:yt为t时期的地区生产总值;gt为t时期的趋势成分,满足yt=gt+ct(ct为t时期的周期波动成分)。使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HP滤波波动序列,将其和GDP增长速度进行比较,如图3所示。

1978—1987年,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经济规模逐年提升,四川省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1988—1997年,四川经济出现较大波动,较大变动可能与1993年取消MPS的国民收入核算,核算体系进入SNA体系有关;1998—2008年,虽然受到行政区划调整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四川经济仍然发展平稳攀升,经济规模稳步增加。2008年至今,受“5·12汶川”地震影响,经济增速出现小幅回落,“十二五”以来,经济进入新常态,受需求萎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种宏观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虽然有下行趋势,经济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2预测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偏离

1978—2016年四川平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为14.98%,自2000年以来经济在波动的位势上持续多年适度高位运行,经济周期由过去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

近年来全球需求萎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较大,四川实际经济增长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创业等针对性宏观政策的有效实施,从中期来看“经济周期波动在适度高位的平滑化”的特点应该能够延续,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从本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反弹,但近期不会有明显改变。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举措

为实现四川省经济“稳中求进”发展,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新趋势,力求“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政、企、研合力,充分发挥新兴产业、新消费的引领作用,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构建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加快四川建设先进制造强省,提升制造业水平,加速智能制造发展,建设经济强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稳中有进。

3.1提高三次产业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进一步推进四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三次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制造业及服务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四川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产品优质化、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和消费便利化,加快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满足农产品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有效供给,延长并优化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注重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四川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扩大“四川造”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加快培育本土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提品质创品牌活动,提升四川质量品牌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矫正要素配置扭曲,不断创新产品、提高品质、增加产品的有效供给,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新趋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互支撑、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向中高端迈进,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业供给体系,实现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结构显著优化、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四川经济发展提供新优势、新动能、新支撑。

3.2提升新兴产业、新消费的引领作用

顺应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的趋势,支持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以供给创新释放国内市场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和空间,从而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催生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并推动产业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形成由消费升级、技术创新、新型商业模式驱动的新型消费,加快培育四川经济发展新动力。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培育消费升级的持久动力,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以消费升级引导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繁荣经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消费供给,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引领四川经济稳定增长,稳中有进。

3.3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围绕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消费升级的方向、供给侧的短板、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等问题,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增加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形成既满足近期发展的需要,又符合长期发展的格局,能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带来回报的有效投资。

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好各类投资主体的作用,发挥投资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从生产端入手,以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领域投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实现供求结构的动态平衡,为经济增长培育新动力。

3.4区域协同共兴,加快建设经济强省

协同省内增长极的引领带动和点极之间的联动,促进五大经济区经济布局和要素配置优化,增强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强化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整体跨越提升的新格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稳中有进。

加强区域政策统筹,错位发展、竞相赶超,推动城市间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等共建共享,最大限度优化整合资源、激发潜力活力,打造各具特色和支撑的区域经济板块,在优势互补中实现更大发展, 形成由点到极、由点到面、多极共兴的发展格局,做大区域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参考文献:

[1]四川省统计局.新理念引领治蜀兴川 新成就谱写壮丽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一[EB/OL].(20170911)[20180730].http://www.sc.stats.gov.cn/tjxx/zxfb/201709/t20170911_244761.html.

[2]贸经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七[EB/OL].(20170915)

[20180730].http://www.sc.stats.gov.cn/tjxx/zxfb/201709/t2017 0915_245191.html.

[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四川电商交易额为2.1万亿元[EB/OL].(20170129)[20180730].http://b2b.toocle.com/detail6382777.html.

[4]张连城,韩蓓.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分析: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2228,86.

猜你喜欢
周期性空间分布聚类分析
一般函数的周期性与三角函数相结合的两个重要结论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磁场周期性问题的剖析
如何快速解答抽象函数对称性与周期性的问题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