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问题缘起】
有一个班主任,在办公室里批评一个学生,结果那名学生借口上厕所溜出了学校。学生家长到校后向班主任要人,那位班主任没办法,只好请假出去寻人。三天后,在县城的一家网吧里找到了那个学生。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就是想“惩罚惩罚”那位班主任。听了这位学生的解释,很多教师唏嘘不已。
学生居然想“惩罚”班主任?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在想:这个学生为什么要“惩罚”自己的班主任呢?
后来,我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后才找到原因:这位班主任的管理过于严苛,导致师生间产生了对立情绪。
在接手这个班之前,这位班主任已经了解到这名学生深受家长溺爱,很任性,是班级里出了名的捣蛋鬼,所以班主任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名学生经常违纪,自然就常受到老师的处罚。他认为是老师让他在班上丢了面子,导致一些同学鄙视自己,所以怀恨在心,就用出走的办法“惩罚”班主任。
有些班主任总是要求学生要听话,考试成绩要好,如果不好,就呵斥学生,甚至体罚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因此,要想对学生实施教育,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
【问题本质】
1. 师生关系的概念
所谓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一般来说,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伦理关系,其中教育关系是核心。
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逐步建立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2. 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很难满足安全、爱和尊重的需求。
实践证明,凡是成功的教育,都不能缺少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3. 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
首先,师生之间缺乏理解。比如,有些老师不理解某些学生为什么总要在课堂上玩手机,这些老师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极有可能暴跳如雷;而有些学生也很难理解某些老师为什么那么严厉,这些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极有可能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
其次,师生之间缺乏尊重。一些学生对教师的言行不礼貌,究其原因,常常是由教师造成的。受旧观念影响,教师往往唯我独尊,遇事不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常常独断专行,使得学生对老师极为不满。反过来,教师又抱怨学生品质差,戴上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的恶性循环,致使教师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学习,双方的身心都受到了伤害。
最后,教师缺乏师生情感沟通的技巧。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正确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顾学生内心的感受,只是单向地传递自己的想法或是不注重说服力,只是武断地否定学生。这些行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根本不在乎学生。
【可能存在的误区】
1. 师爱充满了功利性
某些老师对优秀学生付出了较多的情感,希望他们为自己争光;更关注中间学生,希望上线的人数更多一些;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情感可能只是希望他们不要捣乱。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要一切为了学生,而不要把学生当成自己利益的垫脚石,还标榜自己为学生付出了心血,结果害苦了学生,造成学生的畸形发展。
2. 偏愛一部分学生
有的教师的情感集中的对象仅限于少数优等生,当然每个老师都喜欢成绩好且听话的学生,对他们的关注也更多,忽略了其他学生。这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被重视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我成绩好,老师才会喜欢我”,内心却不会感谢老师;而被忽略的大多数学生则认为老师根本不在乎自己,也不关心自己,由此对教师抱有成见。
3. 构建“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不管是将师生情感理解为亲子之间的亲密无间,还是理解为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都是对师生情感的误解。良好的师生情感当然应该是亲密的、友好的,然而这种“亲密”却是一种不同于亲子或朋友之间的亲密,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亲密有间”。与学生过度亲密接触,既让他们产生压迫感,使他们感觉自我空间受到侵犯,又容易破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无形中会造成老师权威的失落和美感的消失。交往过密,也容易导致依赖性强的学生对教师产生“移情”,迷失自我。
[预案]
在学生面前换种身份
刘令军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面前,除了可以有“监工”“导师”“裁判”等身份外,也可以尝试另外一些身份,比如,“陪伴者”“合伙人”“球友”“笔友”“网友”,等等。
这样的身份转换,除了展示教师有亲和力的一面以外,更重要的是为班级管理铺设了一条无障碍通道,减少了在教育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阻力。
同事李老师特别羡慕我,她说几乎全校所有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都跟我私交甚好,不知是何缘故。其实,个中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些学生大多喜欢打篮球。课余的时间,我经常跟他们一起在球场上奔跑,我们是“球友”,因此他们与我交流起来会比较放松。
我并没有给谢骄(化名)上过任何课,他只是我熟识的一个邻班学生。
有一次,谢骄与赵敏(化名)同学争吵起来,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赵敏班级的公共区域卫生被值日的学生干部扣了分,因为她们班负责清理的一条水沟里有垃圾。但赵敏坚称这条水沟刚刚扫过,是谢骄在打扫公共区域卫生的过程中偷懒,将本应倒入垃圾池的垃圾倒在了她们班的水沟里。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闹到政教处也无济于事,谢骄拒不承认自己偷懒。
我把谢骄叫了出来,对他说:“我最讨厌损人利己的行为。你知道什么叫损人利己吗?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去损害别人的利益。男子汉做事要光明磊落、勇于担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
听了我的训斥,谢骄一言不发,转身去了政教处,主动向赵敏道歉,并且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谢骄态度的突然转变,让政教处的老师大惑不解:“刘老师,你用了什么方法让这个顽劣的谢骄一下子就主动承认错误了呢?”
我就把我跟谢骄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政教处的老师更奇怪了,问道:“类似的话我也说过了,为什么我说的话他根本不听,你一说他就听了呢?”
我也感到奇怪,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谢骄一直不是一个“顽劣”的学生,而且我的话他大多都能接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后来我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我们经常在一起打球,私交甚好,因此对于我说的话,他较少产生抵触情绪。
在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敬畏、尊重。但是在球场上,我们是一种完全平等的竞争或协作的关系。对自己的“球友”,学生降低了“警惕性”,有什么话都愿意跟我交流,我说的话学生也愿意听。
显然,谢骄就是这样的学生。
(选自源创图书《给班主任的48个教育预案》,方庆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责任编辑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