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读者剧场提升中学生英语朗读能力与朗读体验的实践研究

2018-05-14 12:23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引言

摘 要:读者剧场是提升英语朗读能力(口语阅读流畅度)和朗读体验的有效路径。本文首先明确了读者剧场的内涵、价值与操作步骤,然后结合四次递进式的阅读教学实践过程,阐述了如何基于课内外教学素材,有效地开展读者剧场。实践结果表明:读者剧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与朗读体验,特别是朗读韵律、英语学习的自信和合作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家校关系。

关键词:读者剧场;口语阅读流畅度;英语朗读能力;朗读体验

引言

口语阅读流畅度,即传统意义上的朗读能力,是阅读者整体阅读能力的重要指标(Fuchs et al.,2001),也是成功阅读者最显著的特征(Adams,1990)。阅读流畅度指的是阅读者能够准确、自动、有韵律地阅读文本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Rasinski,2006)。“准确”是指阅读者能够准确解码文本中的单词,不出现语音错误;“自动”是指阅读者可以几乎毫不费力地、自如地对单词的语义进行快速解码;“韵律”是指能够读出文本的韵律特征,如语音语调、意群停顿、重音节奏等(董桂娟等,2013)。

然而,目前中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普遍较弱,除常见的读音不准、语音语调单一外,最突出的问题是意群断句不当、语气平淡、韵律感不足等,朗读者不能做到用有声的语言传达所读文本的深刻含义,也很难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此外,朗读的自信心与朗读兴趣普遍偏低,缺乏良好的朗读体验。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授课教师不重视朗读以及朗读的形式单一造成的,致使学生缺乏朗读的主动性与热情。本文尝试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运用读者剧场的方式提升中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与朗读体验。

读者剧场的内涵与价值

读者剧场(Readers Theatre),又名朗读剧场,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朗读者手持台词把剧本朗读出来,不用背诵;其他舞台元素如走位、服饰、灯光等也减至最低,故主要以声音传情达意。观众靠听和看接收信息,同时透过想象在脑海中建立自己的艺术世界(何洵怡,2004)。它强调朗读者对文本背后意义的建构与阐释,即利用声音将观众带往剧本的世界。

读者剧场的价值在于,首先,为了准备读者剧场,学生需要多次练习才能流畅地展现对剧本的理解,其词汇解码能力、阅读速度、朗读表现力和韵律等朗读能力会大大提升(Lekwilai,2014);其次,读者剧场因兼具朗读与戏剧表演特征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与阅读文本真实互动的理由(Worthy & Prater,2002);此外,它强调团队有机配合,可以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Tsou,2011);最后,在台词编排、角色分配等方面,学生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读者剧场的实施步骤

1. 示范講解

在最初开展读者剧场时,教师需口头解释读者剧场的含义与操作步骤,最好能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

2. 合理选材

剧本素材难易度需适宜,以学生能正确识别90% 单词为佳(董桂娟等,2013)。剧本素材可以是小说类,也可以是科普类、诗歌、歌曲等体裁,课内外选材均可。剧本长短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而定,篇幅可长达几个段落或几页。剧本以第一人称为佳,可由教师或学生改编。

3. 语言准备

确定剧本台词后,教师首先让学生熟悉故事或话题背景,并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然后教师做示范朗读或播放剧本的原版音、视频,引导学生从准确性、自动化、韵律化等方面关注如何进行流畅性阅读。

4. 分工合作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进行分组,每组以4—6人为宜。台词本上需注明分工与合作情况,并配以不同颜色进行强化。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教师有必要设计多次齐读的机会,即组内所有人同时朗读或重复朗读剧本中的重点词汇或句子,体现剧本内在的语义表达。每组的角色分工可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或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配适合的角色。

5. 自主练习与排练

角色确定后,教师应留给学生自主朗读与小组排练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朗读的准确性、语速、语气、语调、意群断句、表情、肢体动作以及与观众的眼神交流,以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与表现力。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肢体语言,如背对观众表示暂时离场,还可用声音模拟风雨声、鸟叫虫鸣等,也可借助或创造一些简易道具,如站在凳子上代表站在山上(Shepard,1994)。

6. 表演与评价

排练好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表演展示,同时还需要为每个听众提供针对每个角色的评价量表,评价维度涉及(1)学生的参与度;(2)朗读的清晰度与准确度;(3)音调、重读与表现力;(4)恰当语速;(5)恰当体态语与表情;(6)团队合作与准备等(Dixon,2010)。

读者剧场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1. 实践对象

北京市八一学校初二年级某班,全班学生总数为42人,学生语言基础属年级中等水平,具有较好的朗读习惯,朗读准确度较高,意群意识较好。但多数学生,特别是男生,朗读的语音语调较平淡,重读与轻读意识偏弱,有的朗读听起来像念经,缺乏听众意识,很难引起听众共鸣。

2. 实践过程

(1)制定计划、示范引领与家校沟通

在确定实践读者剧场活动前,授课教师认真研读相关主题的文章。在认同其价值后,制定阶段简案与预案。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读者剧场的发展背景、活动形式及意义,播放了美国学生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活动形式与效果。同时将活动形式、意义、反馈形式、人人参与原则等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进行介绍,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通过观看微信群中上传的课堂表演视频,第一时间了解学生课堂听讲情况和参与效果,加强家校互动。

(2)从课本中对话类文本切入,重点引导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与表达

[实践过程]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人教版《英语》(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4 Section A—2d,以一段90字的听力对话作为剧本,情境为两个学生谈论和家人沟通的话题,剧本如下,其中“All”代表齐读。

Dave: You look sad, Kim. Whats wrong?

Kim: Well, I found my sister looking through my things yesterday. She took some of my new magazines and CDs.

Dave: Hmm… Thats not very nice. Did she give them back to you?

Kim: Yes, but Im still angry with her. What should I do?

All: What should I do?

Dave: Well, I guess you could tell her to say sorry. But why dont you forget about it so that you can be friends again? Although shes wrong, its not a big deal.

Kim: Youre right. Thanks for your advice.

Dave: No problem. Hope things work out.

活动伊始,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重点词汇:sad, wrong, looking through my things, hmm, still angry, why dont you forget, thanks for, no problem, hope things work out, youre right。之后,教师结合“sad”一词做了语音与动作示范。因对话内容简单,教师给学生预留六分钟时间进行两人小组活动。学生自觉认领角色,男生读Dave的部分,女生读Kim的内容。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到三个不同语言程度的小组练习中,结果发现学生在确定重点词汇、设计重点词汇的语气语调、表情及肢体语言上还比较生疏,便暂停小组练习,再次进行全班指导。

[实践反思]

展示阶段的效果异常出色。学生用声音传递着对文本内涵的挖掘和其对人物的理解。无论是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沉浸在享受的氛围中。然而,学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语气、重读等语音层面,缺乏恰当的动作设计,少了剧场的味道。同时由于剧本是对话形式,易操作,对学生的文本理解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缺乏挑战。

(3)过渡到课本中非对话类阅读文本,强化团队合作与动作的合理设计

[实践过程]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同一教材中选择了一段59词的阅读材料,想突破两人对话形式,变成四人合作朗读。这是一封来自13岁男孩的投诉信,抱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见下文)。

My problem is that I cant get on with my family. Relations between my parents have become difficult. They fight a lot, and I really dont like it. Its the only communication they have. I dont know if I should say anything to them about this. When they argue, its like a big, black cloud hanging over our home.

改编后的剧本:

Reader 1: My problem is that

Reader 2: I cant get on with my family.

Reader 3: Relations between my parents have become

Reader 4: difficult.

Reader 1: They fight a lot,

Reader 2: and I really dont like it.

Reader 3—4: Its the only

Reader 4: communication they have.

Reader 1: I dont know if I should say anything to them about this.

Reader 2: When they argue,

Reader 3: its like a

Reader 1—4: big, black cloud hanging over our home.

此次選用的文本较短,教师以Reader 1、2、3、4的形式标注读者角色,设计了两次齐读的机会。因首次开展四人范围阅读文本形式的任务,且学生需要自主设计朗读的声音和动作,教师给学生预留了10分钟的准备时间。组内学生自觉认领角色。

经观察发现,一般都是组内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朗读词汇量大的部分,并能迅速进入状态,主导准备过程,从角色分配、声音设计、动作设计等方面出谋划策,其他组员也很配合;同时学生更加明确了读者剧场的活动形式,在动作设计上更加自觉、主动。例如,在读到“fight a lot”时, 组内其他两名同学做出打架的姿势;在读到“a big, black cloud hanging over our home”时,四人会同时用手臂摆出很大的抱圆动作,然后高高举过头顶;有的小组提前用纸画出乌云的图画做道具,还有一组同学在表演前在黑板上画出房子和房子上方乌云的简笔画。

[实践反思]

和第一次活动相比,第二次的准备时间要多一些,学生因此体会到读者剧场文本可以不限于对话的任何形式,除了声音设计,动作和表情的加入更能增强表演时的现场效果。在小组参与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都被激发出来。但剧本较短,学生朗读内容较少,剧场表现的情境可进一步创设。

(4)增加课本素材篇幅,强化剧场意境

[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的剧本仍选自同一教材同一单元的一篇近300词的阅读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位美国母亲与一位专家交流关于报课外班的不同看法。第一位母亲给三个子女报了不少课外班,她认为课外班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而另一位母亲则认为孩子就应该活得像个孩子,家长不要给他们施加过多压力。专家的建议是过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发展,应该给予他们时间放松并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相比于成功而言,孩子的快乐和幸福可能更重要。授课教师将阅读材料改编成275词的四人对话,并创设了真实情境,即电视台主持人(Reader 1)、各持己见的两位家长(Reader 2、3)和专家Dr. Green(Reader 4)展开有关“课外班给孩子带来过大压力”的脱口秀节目,台下的同学友情客串观众。限于篇幅,台词略。

在准备过程中,授课教师发现部分小组动作表演痕迹过重,反而掩盖了声音的作用。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时,用符合身份的语气和肢体动作准确传递信息,同时引导学生与观众进行眼神或语言互动。因为这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的情境,学生着手设计和台下观众的互动方式,如登场时挥手打招呼或发表观点时与其他人眼神交流。

[实践反思]

与前两次活动相比,此次朗读者的声音和动作都更加放松、自然,在台上的那一刻,仿佛他们自己是各抒己见的父母,博学多识的专家和自如调度、大方得体的主持人。虽然第三次尝试仅仅隔了十天时间,学生的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三次剧本都选自课本,且完全由教师改编。

(5)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改编剧本,用声音表情达意

[实践过程]

本次剧本素材来自美国学乐教育分级阅读读物,讲述的是越南民间故事The Five Snakes(五条蛇)。在这个故事中,越南的敌对国国王找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画师Shiden,他能够在短时间内画好一幅漂亮的图画。于是国王心生一计,派使臣到越南下战书,声称要通过赛画来决定未来一年越南的命运。比赛的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画出的动物多即为胜。Shiden 画了四只老鹰,越南国王的军师Quynh则运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在比赛的最后关头出手,用五个手指在画布上画出五条蛇,最终帮助越南国王获胜。和以往读者剧场使用现成的对话和文本不同,此次朗读材料是学生从原版故事中选出感兴趣的智斗片段,并由学生自主编写的60词四人对话,人物包括越南国王和他的军师、敌对国国王和他的画师,其中一组的剧本如下:

Reader 1: I gave you five snakes. So I win. Reader 2: This is madness.

Reader 3: Quynh has painted five snakes! Do you deny this?

Reader 2: I deny nothing. The challenge is over. You have won another year of peace.

Reader 1: Dont blame yourself, Shiden. Its not your fault. A fast hand cannot defeat a quick mind.

Reader 4: Yes, youre right. I really learn a lot from you.

[实践反思]

虽然本次活动还是四人自主认领角色,但此次角色分配更为合理,既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又互相鼓励承担更为重要的人物。在本次实践中,学生的声音塑造和动作设计更自然,较之前三次的表演,此次两者的融合更和谐,朗读带有角色感。例如,越南国王的忧虑、敌对国皇帝的傲慢、画师心悦诚服的敬佩和军师的举重若轻、善解人意。动作设计更加准确、贴近人物特征,例如军师在安慰画师时,轻拍他的后背。

读者剧场初步实施的效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施,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朗读体验有了很好的提升。同时,教师教学理念的传播,也促进了家校关系的良性互动。

1. 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参与读者剧场活动后,学生朗读时不再求快求准,而是根据自己对文本和人物的理解,设计朗读重点,通过声音变化塑造人物并传情达意。用学生的话说,“以前从来没想过朗读也可以这么有趣。之前的朗读只能叫作读,而现在则是有感情地朗读”。

2. 提升学生朗读兴趣、自信和合作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95% 以上的学生认为读者剧场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了舞台表演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勇敢了。这种合作式的朗读模式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了解,加強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合作,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信任、欣赏和尊重。

3.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在实践读者剧场的过程中看到了学生充满期待的神情,这改变了“中国人性格内敛、不善表达感情”的传统观念。学生的优秀表现甚至改变了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形象,教师感受到了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增强了授课教师提升教学的意愿和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信念与勇气。

4. 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尊重与信任

每次开展读者剧场活动后,授课教师都会在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录像,并在课后第一时间发到家长群中。家长们能及时欣赏孩子们的作品并点赞。读者剧场活动的开展,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评价——“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孩子们会觉得英语学习更有意思了!”“老师有心了,真棒!”“加油,我们家长也跟着长知识了!”“喜欢这种教学,孩子们在表演中对文章理解更到位,过瘾!”……家长看到了教师的付出与孩子的成长和变化,无形中增进了教师与家长间的相互信任和尊重。

结语

实践表明,与传统的英语朗读形式相比,读者剧场更能提升学生的朗读动机与朗读能力,特别是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示范引领、监督反馈的作用,同时还要兼顾课内外选材、师生创编台词以及朗读与表演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Adams, M. J. 1990. Beginning to read: Thinking and learning about print[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Dixon, N. 2010. Readers Theatre: A Secondary Approach[M].Winnipeg: Portage & Main Press.

Fuchs, Lynn S. & Fuchs, Douglas & Hosp, Michelle K. & Jenkins, Joseph R. 2001. Oral Reading Fluency as an Indicator of Reading Competence: A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Historical Analysis[J].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5(3): 239-256

Lekwilai, P. 2014. Readers Theater: An Alternative Tool to Develop Reading Fluency among Thai EFL Learners[J]. Pasaa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ailand, 48: 89-111

Rasinski, T.V. 2006. Reading fluency instruction: Moving beyond accuracy, automaticity, and prosody[J]. Reading Teacher, 59(7), 704-706

Shepard, A. 1994. From script to stage: Tips for readers theatre[J]. Reading Teacher, 48(2): 184-186

Tsou, W. 2011. The Application of Readers Theater to FLES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Reading and Writing[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44(4): 727-748

Worthy, J. & Prater, K. 2002. “I Thought About It All Night”: Readers Theatre for Reading Fluency and Motivation[J]. Reading Teacher, 56(3): 294-297

董桂娟, 董文芳, 王文靜. 2013. 英语阅读流畅性教学的有效开展[J]. 中国教育学刊, (07): 55-58

何洵怡. 2004. 以声音活出意象情韵——朗读剧场在中国文学课的学习成效[J].台湾师范大学学报(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49(2): 101-122

猜你喜欢
引言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创业力提升对策研究
YK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浅谈酒店成本管理控制
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执行控制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小桥桥台和隧道峒门基础下沉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