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布特哈鄂伦春经济转变的原因

2018-05-14 12:19苑小雪
山西农经 2018年14期
关键词:鄂伦春

苑小雪

摘 要:布特哈八旗的鄂伦春族,受自然条件影响,其经济类型为狩猎型经济。但是随着枪支的广泛使用,“谙达”“楚勒罕”贸易的出现,鄂伦春的经济形态开始变化,由狩猎型经济逐渐向商业型经济转变。商业经济的出现是布特哈鄂伦春经济发展进步的表现。

关键词:布特哈八旗;鄂伦春;商业贸易;楚勒罕贸易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14-0121-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鄂伦春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伦春族世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小兴安岭一带,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鄂伦春族长期以狩猎采集方式生活。布特哈八旗下的鄂伦春族,其经济得到发展并逐渐开始转型。

1 布特哈地区鄂伦春族经济概述

鄂伦春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但该地区的气候又不宜种植农作物,这样的情况就决定了鄂伦春人主要以渔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被编入布特哈八旗之后,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实行逐渐使鄂伦春族的狩猎型经济发生变化。表现为狩猎采集经济逐渐转变为商业性质的贸易交换[1]。

2 布特哈鄂伦春经济转变的原因

2.1 生产工具的转变

《龙沙纪略》中有记载:“索伦人以射猎为生,挽弓皆腴十石,尝自缚于树,射熊虎洞身曳之而归”。索伦与鄂伦春有一样的生活方式。从而我们知道,鄂伦春族用弓箭等工具进行狩猎。这也一直是鄂伦春族人狩猎的主要工具。被编入八旗后开始拥有清朝颁发的鸟枪,或者是通过交换得来一些枪支。枪支的使用使打猎效率提高,猎物增多[2]。甚至于“18世纪中叶,不以弓箭为事,而多习鸟枪”。民国时期,鄂伦春人仍然使用枪支狩猎。使用弓箭打的猎物数量有限,只可供自己使用,没有多余的用来交换。火枪的使用,使猎物数量增加并有多余可以用来换取金钱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以,生产工具的转变是布特哈地区鄂伦春经济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谙达”与“楚勒罕”贸易

布特哈八旗的鄂伦春族,具有贡貂的义务。为了方便贡貂的进行,清政府在布特哈地区建立“谙达”制度和“楚勒罕”市场。

“谙达”满语意为“朋友或者是伙伴”。谙达制度主要是针对雅法罕鄂伦春。“布特哈五员分治,三岁一易,号曰谙达。谙达岁以征貂至其境,其人先期必来,奉命唯谨,过此则深居不可纵迹矣。”起初谙达没有进行商贸的义务,只是征收貂皮。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谙达利用身份的便利携带面粉、茶叶等物品与鄂伦春人进行交换,这样谙达逐渐的开始与鄂伦春人有交换商品的行为,开始拥有官员和商人的双重身份。

“楚勒罕”意为“盟会”。在《黑龙江外纪》中有记载:“每岁五月,布特哈官兵悉来齐齐哈尔纳貂皮、互市,号楚勒罕,译言盟会也。”尽管“楚勒罕”集市是为贡貂制度而设,但清政府常常鼓励各族人民到集市上进行商品交换。除了少数民族间的贸易交换,很多内地的商人也到此地与鄂伦春等族进行商业贸易。场面很是壮观:“城西北穹庐遍野,男女杂巡,布特哈之所屯也。稍东为买卖街,列肆陈货,皆席棚。牛马市于日中;羊群散于原野。有来自呼伦贝尔者,有来自蒙古诸部者,通为主营子。说者为在因沁屯时,营子之多,十倍今日;布特哈男、妇车马之盛,视往日亦殊过之,故其时集号殷富,官税亦赖以充”。可见,楚勒罕的设立对于布特哈鄂伦春经济的影响很大,促进了其经济的转型。

2.3 清末的东北“解禁”

上述内容提及到,很多内地的商人会到布特哈地区进行贸易,这样的情况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是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清朝在东北地区早期实行的“封禁”政策松动。大量的人口迁到东北地区,越来越多的内地商人到布特哈地区做生意。并且,很多汉族人开始在布特哈地区经营小型商铺。他们用粮食、面粉、茶叶等鄂伦春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与鄂伦春人交换兽皮、动物等。大量人口迁移到布特哈地区,不仅扩大了鄂伦春人民的贸易商场,更加促进了经济的商业化发展。

上述原因是布特哈地区鄂伦春族经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生产工具的变化是不可忽视且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周边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与周围民族联系的加强对于其经济的转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政府的各项政策也是重要因素,所以,分析布特哈鄂伦春经济变化的原因应从多方面考虑。

参考文献:

[1]兰延超《清代布特哈八旗研究》[D].長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2]王学勤《晚清民初布特哈八旗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鄂伦春
第五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
鄂伦春民歌分析
鄂伦春民歌歌唱语言的粘着性研究
鄂伦春原生态音乐遗产的保护策略
简述库玛尔路鄂伦春协领于多三
伊春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研究
鄂伦春原生态音乐遗产保存现状研究
鄂伦春的明月
凝望鄂伦春
论鄂伦春族传统儿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