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的非遗传承与发展现状

2018-05-14 14:22王焕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1期
关键词:绵竹年画

王焕

【内容提要】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它起源于北宋,清嘉靖年间最为兴盛,民国时期开始走下坡路,逐渐没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恢复生产又停产,80年代再恢复。国家拨款把老艺人、绘画老师和美术工作者集中起来做抢救工作。

【关键词】绵竹年画 传承发展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是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巴蜀人们日常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它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清嘉庆年间最为兴盛,民国时期开始走下坡路,逐渐没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恢复生产,“文革”时期又逐渐停产。80年代,在国家政策鼓励下恢复生产,国家拨款在绵竹筹建了“年画社”,把当时的老艺人、美术工作者、绘画老师集中起来抢救这项工作,每月发给生活费,收集他们的作品,合格的、能够出售的作品盖上“年画社”的印章,统一出售。1993年,四川省绵竹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年画之乡”,1994年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1997年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有两位国家级非遗传人,均已离世;六位省级非遗传人,20多位市级传承人。粗略估计从业人员有近千人,实际从业人员600人左右。

2002年,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开始主办“绵竹年画节”,每年1月至2月举行。2007年,国家出资在成都举办“非遗展览”,免费为非遗文化产业项目搭建平台,不收任何展出费用,其中绵竹年画颇受欢迎,销售市场非常好,当年營业额达到6000万元左右。2010年下半年,中国文联同意绵竹申请“国”字号年画节举办权,以文化软实力扩大新绵竹知名度与影响力。2011年第十届中国(绵竹)年画节,正式确立了“到绵竹过中国年”的年画节办节主题,并由此沿袭固定下来。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与年画艺人的共同努力下,绵竹市连续成功举办了几届绵竹年画节,不仅实现了年画艺术与旅游文化的有机结合,更显示出绵竹年画的思想熏陶、文化浸染以及强大的感召力。

在汶川地震前,绵竹年画从业人员比较分散,散落分布在各个乡镇,并没有形成规模。绵竹年画真正的繁荣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借助灾后恢复重建和江苏大力援建契机,绵竹年画迎来了蓬勃新生,在绵竹地区形成了三个比较集中的从事年画行业的区域:

一、棚花村年画“传习所”,2008年10月由江苏常州市援建,该传习所地处绵竹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在绵竹区,沿山形成一条线,建筑面积2851平方米,主要包括年画传习所和游客集散中心两大功能。传习所是培养传人、展示技艺的场所,也是民间艺人们技艺交汇、思维碰撞的集散地,囊括年画产业、旅游观光、年画见习交流等功能,把目前散落分布的民间画坊和艺人们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经营,传习所内设置有年画展示销售中心、年画及刺绣培训教室、老艺人工作室、实习基地等,目前有30多个学生。

二、绵竹“剑南老街”,位于四川省绵竹市的的剑南老街,与“剑南春”酒厂结合形成绵竹特有的年画文化,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景点沿老街两边分布,仿古建筑墙体上展示着线条流畅的年画,三国文化中的“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历史场景,叙述着绵竹酒文化与年画文化同生共长的历史渊源,目前老街上有4家年画作坊,以销售年画为主。

三、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是专业加工、制作、经营绵竹年画系列产品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作坊,以片、区展示馆为主,前店后作坊,以生产、销售、旅游为主,是国家级4A旅游景区。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有年画村、年画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年画展示馆、年画街坊等远近闻名的景点,几乎家家户户的白墙上都画着喜庆的年画造型。上世纪50年代,村中有一百七八十家在做,60年代一度中断;1979年恢复生产,当时年画质量不能保证,一般是摆地摊销售。2000年年画质量开始提高,个人制作技术水平也相应提高。目前,有十几家规模较大的散户在做。陈云禄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兴才(1920-2012)之子,1979年开始随父亲学画,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据他介绍:以前年画的传统是传子不传女,两个姐姐都没有机会学,现在只有他在做,主要画大型年画,平常画一幅简单的、一天能画完的,能卖到三四千元,画的复杂一些要画几天的能卖到几千元。目前作坊包括儿子有四五个人,有时忙起来会有七八个人。年画村的营销方式,一是靠内销,一是靠网销。国庆节到春节是旺季,销售最好;5月至10月是淡季,主要从事生产,一年的利润大概有上百万左右。村里有很多的年画坊,画坊内有供游客挑选购买的各种年画。村子马路边上是店铺,主要从事销售,在村子里的家中是作坊,用于生产。

三个区域形成了一条相对成熟的年画产业带,分别以“三馆三中心”和剑南老街为依托,兴起一批年画作坊和专营销售点。位于绵竹新城的年画博物馆尤其引入注目,是融收藏、整理、研究、创造、出版、开发、销售、传授年画技法培育新人为一体的全国唯一的专业年画博物馆,也是全国最大的年画馆,这里有堪称国内最大的年画门神(左为秦琼,右为尉迟恭)。绵竹市“年画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1994年开始走建馆程序,1995年开始修建,1996年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并以“年画博物馆”的名义注册了商标,2008年在汶川地震中损毁。震后绵竹市区重建,同时建立了绵竹市年画博物馆,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展厅有1600多平方米,正式职工有7人,馆内从事年画创作的艺人已达到30余人,每年还举办3期年画培训班。现任馆长胡光葵,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项目传承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年画培训工作,培训年画人员大约600人,正式拜师的学徒有9人,目前仍在为年画的传承工作不断努力。

过去,绵竹年画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年画一样,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其技艺传承往往是以“师徒传承”“父子相传”的方式完成,在一定程度上技艺传承、发展创新方面受到了诸多限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社会培训班的加入等因素使绵竹年画的传承方式变的多种多样,为绵竹年画的多样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由于年画作品的需求面向大众,艺术品位差异较大,绵竹年画的艺术形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绵竹年画也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城镇旅游业的兴起以及网络销售平台的推广加速了其繁荣发展,前景可观。尤其是旅游业的兴起,城镇游客增多,当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不断开发,扩大了传统手工艺的市场,也繁荣了年画的市场。为了迎合市场,年画与其他文化产业结合,开始研发新产品,不仅开拓了字画产品,也生产了一些日常用品,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业、酒文化、日用品等等也加盟到年画这个行业,极大限度地开发了年画的市场。

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巴蜀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题材广泛,有《西厢记》、《封神榜》、《西游記》、《三国演义》等戏曲故事;还有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春官偷酒等民间故事,也有钟馗、财神、罗汉、灶神等各路神仙;当然,更多的则是竹报平安、吉庆有余、花开富贵、百子图、麻姑献寿、五谷丰登、群仙献寿、凤梧桐、连年有余等表现美好愿望的图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与全国四大年画产地不同的是,绵竹年画开始时用墨线版,以后全部采用手工彩绘完成,所以民间艺人可以自由发挥,有很强的随意性,也能体现艺人的个性,其艺术特点非常明显。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从自己多年从事年画的经验中,总结了绵竹年画的特点和规律。他认为,绵竹年画最为显著的特点:一是手工彩绘;二是印画结合。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在内容上,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三种。在技法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另外,绵竹年画还有一种叫拓片,内容都是名人字画,这个拓片是绵竹地区独有的一种形式,经过刻版师的刻版再创造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流派。一幄年画的制作先由画师起稿,刻版师雕版,再印刷到纸上描绘,其线条只起轮廓线作用,必须经彩绘艺人按程序手绘而成,形成了绵竹年画水印与彩绘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一般采取流水作业的办法,比如一家人全体都上阵,各有分工,每个人只画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形成一条流水线,加快了速度,可以成批生产,这样一来,年画的生产可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年画的繁荣。

总体来说,绵竹年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到传统文化中,传统年画与新派年画交相辉映,生动地映射出巴蜀文化的光辉。虽历经千年,绵竹年画因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文化特性,依然体现出极富个性的工艺特征,保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在众多民族传统美术中独具一格,以其崭新的形式向世人绽放新的姿态!

猜你喜欢
绵竹年画
清代绵竹年画《迎春图》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年画
浅析绵竹木版年画的造型艺术
盗墓黑手伸向汉晋“绵竹城”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开封木版年画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