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泽鼎
随着新兴科技的爆炸式发展,智能家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之后,作为高新新技术的智能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普及到千家万户,小米公司以其超高性价比的手机为主营,慢慢将其业务拓展开来,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电、智能家居,将其全套智能产品生态圈的蓝图逐渐展开,其主要的销售对象80后、90后等经济实力相对不强的大学生、白领等人群,智能家居的体验,能让他们找到追求未来的科技酷炫感。本文对小米生态圈的现状加以分析,浅谈其机遇及所需要面对的挑战。
小米 智能家居 生态圈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小米)是我国著名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也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小米公司自创办以来,保持了令世界惊讶的增长速度,尤其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为了中国销量第一,全球销量前五的优秀产品。在智能家居领域,小米盒子、电饭煲、平衡车等产品也颠覆了传统市场,很多产品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明星产品。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内外众多品牌的竞争,小米公司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做到把握机遇,脱颖而出是小米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内产业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目前国内智能家居相对落后,很多智能家居产品并不能受到用户的认可,其主要原因,第一单品体验差,所谓的智能产品只是伪智能,不能正真给用户带来便利,第二缺少互通标准,不同品牌的智能产品之间没有完善的协议标准,无法做到互联互通和交互,第三服务难以落地,智能家居对产品体验及售后服务要求较高,第四价格相对较高。智能家居的推广也很缓慢,在农村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智能家居的概念,不过正因为智能家居产业处在起步发展,随着不断的推广普及还有用户对快捷便利“懒”的需求,这一块产业的潜能还是很大的。
小米智能家居简介
小米智能家居是围绕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由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智能硬件产品组成一套完整的闭环体验。目前已构成智能家居网络中心小米路由器、家庭安防中心小蚁智能摄像机、影视娱乐中心小米盒子等产品矩阵,轻松实现智能设备互联,提供智能家居真实落地、简单操作、无限互联的应用体验。并且,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也将小米智能家居塑造为大众“买得起的第一个智能家居”。
小米智能产品详情
小米的主要用户群是18-35岁人群,追逐功能,爱好科技,大多数为学生群体和白领工作者,教育程度较高,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他们对新科技产品的接纳度比较高,同时喜欢产品格调较高,小米智能产品很好的切合了这些属性,小米产品性能好,设计简洁时尚,价格实惠,从手机端入手,吸引了大批“米粉”,依靠这些粉丝群体的粘性,逐渐推出小米路由器等产品,以手机和小米路由器为网络中心点,向外辐射出小米电视、空调、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饭優、摄像机、音响、智能插线板等等一系列互联智能产品,还有最新的电脑、智能手环、体重秤、平衡车、电动牙刷等智能单品,涵盖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智能产品,走在做到智能家居全覆盖的道路上。
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的优劣势小米公司本身知名度高,品牌信誉好,有众多的市场合作伙伴,粉丝众多,用户基础好,推广能力强,产品质量好,加上其独特的网络营销模式,使其在销量有一定的保证,加之目前这个产业的空白区比较大,小米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做到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也正是其粉丝群体的局限性,导致小米在农村及年龄群体相对较大的地区难以发展。
小米的核心在于其小米路由器,是连接整个生态圈的网络核心,但也正是因为小路路由器销量的局限性,导致目前消费者多数使用的是小米产品的单品,并未形成完整的家居生态链,用户的智能体验多局限在单品的产品体验。
小米的平台从一开始就是软硬件结合的做法,自身既有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等等一系列智能产品,又靠米家赢得众多合作伙伴,并有成熟的、用户规模大的系统软件“MIUI”,更有金山云平台作为后台支撑,但唯一的缺憾问题在于选择了和苹果iOS类似“自己为政”的狭隘生态建设思路——一旦选择了小米就意味着要选择小米的生态链,用封闭来保证用户体验却有了“绑架”用户的嫌疑。国外知名品牌如谷歌、苹果的加入,先进技术的引进,对国产品牌存在一定的冲击。华为、阿里巴巴等国产智能品牌的不断涌入,也加剧了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
解决对策与展望
小米要想快速占领智能家居市场,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前期需要足够的市场调查,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做用户正真有需求的产品。得到市场的积极反应及口碑效应。
做好产品的差异化,让小米的产品在众多智能设备中脱颖而出,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小米应该加大自己的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确保推出的智能家居产品的竞争优势。小米公司也需要控制好产品成本,其实惠的价格也是目前能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米也应该积极推动智能家居发展,带头整合行业规范,协议统一化,与传统厂商合作,推动传统向物联网的转变。若干年后,家家户户使用新型智能产品,消费者能得到更快捷便利智能的家具体验。
[1]赵娜,小米智能家居业务競争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