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甘肃省猪瘟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

2018-05-14 11:14陈冬梅李晓霞孙剑峰文立波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4期
关键词:猪瘟甘肃省

陈冬梅 李晓霞 孙剑峰 文立波

摘 要:为评估甘肃省猪瘟免疫效果,对2015-2017年甘肃省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三年中分别在甘肃各地州市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散养户和其他场地采集样本共23 051份,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三年间甘肃省猪场猪瘟抗体总阳性率为79.04%:2015年场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8.96%,2016年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8.97%,2017年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9.19%。三年间种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均高于90%,规模化养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达82%以上,散养户猪瘟抗体阳性率只有73%,其他场地猪瘟抗体阳性率72%~78%。通过对近三年猪瘟抗体水平的监测,为研究制定甘肃省猪瘟净化策略,加强猪场防疫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甘肃省;猪瘟;抗体检测;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4-0067-0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热性、高传染性、高致死性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本病遍布全世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此病列为A类传染病,是影响养猪业的头号传染病。就目前养猪生产条件和动物疫病控制水平看,猪瘟仍然是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难题,猪瘟防治效果决定养猪的成败。免疫接种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措施。因此,通过对免疫猪群进行抗体水平检测,及时掌握猪群的免疫水平,了解免疫状况,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将对控制猪瘟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材料方法

1.1 材料

1.1.1 被检血清样本

2015-2017年三年间从甘肃全省3 207个采样点(种猪场51个、商品代猪场1 661个、散养户1 354个、其他场点141个)共采集样本23 051份。

1.1.2 试剂

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CSFV-AB),由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检测方法

1.2.1 检测原理及方法

利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原理来检测猪血清或血浆中猪瘟病毒抗体,如果被检样本中存在猪瘟病毒抗体,它们就会阻断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O)标记的抗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与猪瘟病毒抗原的结合可以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与底物的显色程度进行判定,即用酶标仪在单波长450 nm或双波长450 nm与620 nm测定该反应体系的吸光度。当被检样本中含有猪瘟病毒抗体(阳性结果)时,显色就会变浅,当被检样本中不含有抗猪瘟病毒抗体(阴性结果)时,显色就会变深。样本的阻断率可以通过450 nm波长样本吸光度与阴性对照吸光度的比值来确定。本实验严格按照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2.2 判定标准

在阴、阳性对照血清成立的前提下,即当阴性对照的平均OD450>0.50,阳性对照的阻断率大于50%时,试验结果有效。如果被检测样本的阻断率大于或等于40%,该样本就可以判断为阳性;如果被检测样本的阻断率小于或等于30%,该样本就可以判断为阴性;如果被检测样本的阻断率介于30%~40%之间,判为可疑,该样本需数日后重新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015-2017年在甘肃省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三年中分别在各地州市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散养户和其他场地采集样本共23 051份,猪瘟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

2.1 不同年份血清样本抗体总阳性率比较

2015-2017年,对甘肃省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2015-2017年三年间甘肃省猪场猪瘟抗体总阳性率为79.04%:2015年场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8.96%,2016年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8.97%,2016年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9.19%。猪瘟抗体总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均超国家规定的70%标准,表明甘肃省对猪场的猪瘟疫苗免疫情况较好,免疫效果达到较高水平(图1)。

2.2 不同来源、不同年份样本阳性率比较

2015-2017年在甘肃省各地州市采集猪血清样本23 051份,用ELISA方法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5-2017年甘肃省种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均高于90%,规模化养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达82%以上,散养户猪瘟抗体阳性率只有73%,其他场地猪瘟抗体阳性率72%~78%。不同群体间的数据差异较大 (图2和表1)。種猪场猪瘟免疫的整体效果很好,散养户猪群猪瘟免疫效果不太理想,种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达92%左右,显著高于其他猪场;规模化养猪场的抗体阳性率均达到80%以上,而散养户的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阳性率仅为73%,其原因可能是不同规模化猪场的饲养管理和免疫方案等存在差异,但所有猪群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免疫要求。

3 讨论

猪瘟是我国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优先净化的12种动物疫病之一,国内大部分规模化猪场虽然通过规范疫苗免疫程序和逐步完善综合防控措施,使猪瘟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然不能彻底清除,其根源主要在于隐性感染的种猪通过水平传播和垂直感染的方式不断散播猪瘟病毒,近年来,猪瘟在我国以慢性、非典型特征为主,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并引起猪体免疫抑制,从而加重了猪场的经济损失。

猪瘟在我国已实行计划免疫多年,特别是2007年国家将猪瘟免疫纳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范畴,使得猪瘟的免疫步入科学化、规模化的轨道。我国主要用弱毒疫苗来免疫接种预防猪瘟,但目前在疫苗免疫接种上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即仅仅注重免疫密度,却忽视了免疫接种的质量。养猪场按照免疫接种计划定期应用猪瘟病毒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监测猪群免疫抗体水平,可科学地评估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和免疫效果,为合理制定和调整猪瘟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可靠依据,对防控与消灭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为有效做好猪瘟的防疫工作,切实了解近几年我省猪瘟疫苗免疫实施情况和评估免疫效果。我们在2015-2017年对甘肃省部分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散养户和其他场地采集的血清样本,采用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猪瘟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2015-2017年三年中分别在各地州市种猪场、规模养猪场、散养户和其他场地采集样本共23 051份,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表明:三年间甘肃省所用猪场猪瘟抗体总阳性率为79.04%:2015年场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8.96%,2016年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8.97%,2016年猪瘟抗体阳性率为79.19%。猪瘟抗体总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均超国家规定的70%标准。表明甘肃省猪场的猪瘟防控已经取得较好成效。

不同来源、不同年份猪瘟样本阳性率结果表明:2015-2017年甘肃省种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均高于90%,规模化养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达82%以上,散养户猪瘟抗体阳性率只有73%,其他场地猪瘟抗体阳性率72%~78%。不同群体间的数据差异较大。但同一猪群在三年内的抗体阳性率比较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分析原因可能与猪场的重视程度及较大规模猪场免疫程序、方案科学,免疫操作合理,免疫频率合适有关。种猪场和规模养猪场对防疫比较重视,加之都有严格的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所以免疫抗体水平普遍较高。散养户相对重视眼前利益,近三年全省猪瘟发病较低,没有大规模猪瘟流行,所以散养户存在应付免疫的情况,相对免疫抗体合格率较低。

猪瘟群体免疫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猪场猪瘟抗体的免疫效果,因此,要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必须要有科学的防控疫病制度,重视猪场的疫病监测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合理化、 常态化是科学防控疫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加强免疫监测,对监控猪瘟发展方向,根除猪瘟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把豬瘟的净化提到了议事日程,农业部明确要求猪瘟2020年达到净化标准,猪瘟抗体的免疫监测是净化的严格重要环节。

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推行猪瘟强制免疫,猪瘟防控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在全省开展猪瘟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及时掌握猪瘟群体免疫力,对于猪瘟的预防、控制和净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要到2020年底全省猪场猪瘟达到净化标准,还面临着严峻考验,需继续在各地州市县持续开展猪瘟疫情监测工作,同时需要对养殖户推广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猪瘟防疫知识,保障甘肃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猪瘟甘肃省
铜奔马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席晓辉作品
非洲猪瘟流窜全球百余年
解读我国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控制与净化措施
日本猪瘟疫情未见缓和,将首次对野猪使用疫苗
猪瘟疫苗的“前世今生”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多国发生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