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高等学校应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8-05-14 12:45朱选朝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培训服务

朱选朝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中央和国家的要求以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也是高校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新时代,地方高等学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是地方高等学校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高等学校主动对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综合改革,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加大内部治理,推动转型发展,加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为地方培养了大批人才。地方高等学校与地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地方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的人才。二是为地方培育形成了新的特色产业。地方高等学校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培育、扶持、支持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推动了地方特色发展。三是与地方合作育人取得新的成效。地方高等学校组织地方及行业参与产教融合、合作育人,促进需求对接,提高了教育质量,创新了教育组织形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正在完善。四是促进地方整体发展。地方高等学校与地方合作建立智库,就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普遍关注的经济社会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提出对策,推动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五是初步形成了与地方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地方高等学校与地方建立了会商机制和重大合作项目研讨推动机制,服务和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合作的项目不断增加,合作的内涵不断深化,学校与地方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地方高等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也存在着需高度重视的问题。就地方高等学校而言,服务地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学校存在的问题还比较明显。一是顶层设计不够。学校保方向、抓队伍、提质量、强科研等,都是在为地方服务,但定期研究、探讨为地方服务还没有形成制度,清晰的服务方向、内容、切入点还不是很明确。二是主动了解对接不够。学校对地方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了解不充分,地方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实施措施等学校还没有真正做到胸中有数,学校供给侧和地方需求侧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三是服务地方的体制机制及创新还满足不了地方改革发展的需要。地方委托学校的项目,由于学校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学校对于有些项目还感到力不从心。四是签订的项目多而落地见效的少。学校为地方服务,签订的项目和内容不少,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的认识问题、资金问题、制度问题、人力问题等,实施进展缓慢,成效也不明显,科研成果、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率很低。五是服务地方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制度有缺失,机制待创新,考核待加强,定期的会商、协作育人、联合技术攻关、重点项目推介、双向挂职、定向定单培养人才等,都需要综合制度和细化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固化下来。

地方高等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作为高校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应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出发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注重发现服务地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构建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顶层设计着力于制度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在做好顶层设计。要做好顶层设计,首先要吃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在吃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高校才能结合自身的优势做好设计,进行科学决策。要吃透地方情况,就必须与地方对接,做好调查研究。一是对接地方政府。地方高等学校应搞清楚地方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发展重点以及发展的举措,调研清楚地方政府对高等院校的需求。二是对接行业。地方高等学校应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情况,紧密对接相关行业,调研清楚行业对高校的需求和合作的意愿。三是对接企事业单位。地方高等学校把对接的重点应放在对接企事业单位上,调研清楚用人单位的用人规格、标准、要求、需求,与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协同育人、定向培养、订单教育,并在技术攻关、培育特色产业上寻求合作。四是对接地方科研机构、同类型高校,对服务地方的重大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五是对接社会上各类机构、商会、协会、团体等,加强联系,寻求合作,争取支持。

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在吃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应着力于服务地方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在制度的完善和创新上,一是对原有的制度进行梳理,結合服务地方的形势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适应新要求新发展理念,制定服务地方发展规划,出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既要谋划好学校自身在培养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优化结构等与地方发展相适应,又要谋划好服务地方的方向、重点。三是根据服务地方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出台实施细则,把服务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学校各相关部门。四是研究出台服务地方考核奖惩的制度,对做出成绩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加大制度的执行力。五是根据服务地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新的制度。

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在服务体制机制完善与创新方面,重在使所形成的体制机制管用、有效。重在通过制度及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调动学校上下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服务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建立完善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及常设机构,统筹规划领导并组织实施服务地方工作。二是建立完善会商联动机制。定期召开有地方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服务与合作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服务地方工作经常化、持久化、求实效。三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服务地方、开展合作工作应加强考核,定期对各服务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对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四是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服务地方,应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应列入每年的年度经费预算。

三、狠抓落实促进服务地方的重点工作取得实效

地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更应结合高校自己的实际,其重点是要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别是地方高等学校,在服务地方上应定好位、突出重点,通过服务地方,使地方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同时使高校本身在服务地方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了,方向明了,建立完善了体制机制,重要的是抓好落实,取得实效。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为地方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各类专门人才。一是应重点解决教育供给与地方需求之间的矛盾。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统筹优化学校教育与地方产业结构,培育形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和支撑作用的优势学科、专业集群,注重形成新興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二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的作用,强化就业市场对人才供给的调节作用,以地方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规模。三是合作协作育人。组织行业、企事业单位与学校深度合作,使地方人才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按照地方的要求、标准实行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四是互派教师及技术人员。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其他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到高校任兼职教师,直接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指导教育学生。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地方政府及行业挂职,进一步与地方对接,了解地方情况,掌握毕业生就业及工作情况,商学校对相关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等进行及时调整。五是联合办学。吸引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育人。设立产业研究院所、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使学生能在这些院所得到实际锻炼。

充分发挥高校教师优势,为地方从业人员实行再培训再提高。一是应做好规划。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要求,与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规划。二是形成培训方案。按照地方的需求,在规划的前提下点对点做好培训方案,方案包括培训的时间、内容、方式方法、考核等。三是遴选专家教授。实施培训关键是组建好专家、教授团队,使培训按需施训,针对性强,培训质量高。四是示范引领。对经培训的从业人员,学校应进行跟踪指导,推广培训经验,使培训学员返岗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五是加强对培训的研究。应研究培训的成效,研究探索终身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培训提高的长效机制。同时,培训需要经费双方协商予以保证。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为地方提供管理、技术、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一是课题原则上来自一线。学校科研人员、教师的课题立项应大部分来源于地方生产建设一线,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助推地方发展并发挥引导作用。二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改变只为科研、为评职称而科研的倾向。加大成果的转化,包括技术成果、专利、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等。三是联合攻关。学校与地方紧密合作,特别是要强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对难点问题实行校地、校企、校事业单位联合攻关,培育形成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四是创新合作机制。鼓励学校科研人员参与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学校科研、管理技术人员可以领办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地方技术创新、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相应的报酬。五是提供支持。高校应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对科研人员和相关教师提供能发挥其作用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地方和学校改革发展的主战场。

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优势,主动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一是做好宣传传承。组织学校宣传、文化工作者深入地方一线,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坚定文化自信。二是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与地方一起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是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与地方联手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互联网+”、“文化+”行动,优化文化产品供给结构,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共享文化设施。与地方联合建设文化设施,各类文化设施都可以共建共享。五是积极开展地方文化研究。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加大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研究,对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产出研究成果,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建设。一是加强智库建设。以高校“智库”为依托,吸收地方相关专家进入“智库”,就地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建设等方面重点问题进行调研论证,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二是合作拟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教授融入地方、行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维护地方稳定安全。与地方形成联动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有效维护地方和学校自身的稳定安全。四是提供专项服务。不同类型的地方高校都可以为地方提供不同类型的专项服务。师范类院校就可以组织心理学专家教授,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测评工具,深入基层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业成绩提高、青春期教育、家庭教育、智力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测评、职业兴趣测评、人格与智力测评等,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辅导教育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广泛的心理咨询专业服务,对心理障碍病态人员进行治疗。五是提供大数据信息服务。高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据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需求、校地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综合改革等各类供求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培训服务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