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2018-05-14 17:20徐瑶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学前教育教学内容

徐瑶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为适应当下幼儿体育教学的新形势,顺应对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活动的新动态,学生必须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学习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必须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体育课程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培养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能力以及以儿童体适能发展为基础的组织与运用能力,因而我们构建了以儿童体适能发展为基础的体育教学内容。

关键词:学前教育 公共体育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c)-0119-03

Abstract:Preschoo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current pre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shun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f children, students must learn children'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in public sports curriculum, therefore must be carried on preschool education public sports curriculum overall optimization desig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preschool phys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children's fitness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application, so we constructed to children's fitness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Preschool education; Public sports; Content of courses

201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了各年龄段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大致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1]。在《指南》中,健康领域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标志在幼儿阶段健康目标是学习与发展的首要目标,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健康领域分成身心状况、动作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部分,这与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重合,分别是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因此在幼儿阶段大力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将有助于幼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并对今后学校体育活动的参与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关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的第一条就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指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使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3]。因此体育教育作为幼儿阶段的保育与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而关键的作用。三个纲领性文件对于幼儿体育教育具有指导性与引领性意义,使得以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构建上有着技术性标准。

1 学前教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1 文件精神指引学前教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纲要》中指出: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3]。幼儿阶段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成年后的体育锻炼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和兴趣,并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地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活动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幼儿身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統的能力。真正从健康、动作发展以及社会适应力等方面进行发展。《指南》针对各个年龄层提出了相应的健康目标和教育建议,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想成为新时期、新发展阶段的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基本体育素质和基本体育活动能力成为衡量新时期幼儿教师的一把标尺。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要以《指南》、《纲要》为纲领,将专业与公共体育课程合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相互发展,迸发新的活力。

1.2 现有公体课教学完全不能满足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4]。目前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延续了“时间、长度、高度”的定量性评价方式的教学内容,对球类教学虽有所触及,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同时在儿童时期避免“专业化训练”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因为没有任何一项运动项目能够使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此外公共体育课程缺乏对各种体育教学活动能力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培养与训练[5],因而与现阶段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因此为适应当前对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持续发展力,我们有必要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重新设计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活动。

2 学前教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的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从《幼儿园工作规程》,贴合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和规律,结合健康体适能概念,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类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施基本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育活动能力、体育基本技能的培养体系。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以培养学生体育教学活动能力、促进符合年龄的动作发展、提高肌耐力以及增强力量素质为主要导向,依托课程结合幼儿体育教学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2.1 培养学生体育教学活动能力,注重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体育教学活动能力包括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活动能力,一方面对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能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求教师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另一方也对体育活动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体育活动组织、创编能力,能夠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体育活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搭建幼儿身心成长的“双保险”。 体育教学能力中动作示范和口令是体育课程所特有的教学手段,首先任何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都不能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会引起幼儿的钦佩和赞美,因此示范能力也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清晰准确的口令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口令,以口令节奏、口令音量、口令准确入手,培养学生的口令之美;再次对课堂教学密度和运动强度的把握,科学的训练适宜量有利于幼儿身体正常发育;最后我们要培养学生“它山之石”的创编能力,能够根据幼儿年龄段、场地设施等条件创造性的组织体育活动。因此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和体育活动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形象的教学过程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和以协调、灵敏、速度、力量、肌耐力等为基础的健康体适能。

2.2 遵循幼儿生理发育特点,重视动作发展规律

走、跑、跳、投是幼儿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技能的发展领域[6]。3~6岁是儿童基本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照搬到幼儿体育活动中,幼儿体育的教学不应该是成人的缩小版或迷你版,不是简单地降低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也不是简单的将运动项目的器材和器械缩小。而是应该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学,要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形成规律。例如以“跑”为基本动作进行讨论,在《指南》中3~4岁对于跑的目标要求是在分散跑时能躲避他人的碰撞;4~5岁对于跑的目标要求是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5~6岁对于跑的目标要求是能躲避他人过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教师不仅要传授适合幼儿跑的游戏内容和方法,还需要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进行区分讲解,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动作发展规律安排学生进行相应基本动作的游戏创编,真正使学前教育的学生不仅懂得幼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创编,学会迁移,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创造性的教学和工作。例如根据幼儿跑的动作发展过程,设计了以幼儿小班、中班以及大班的教学内容,如下表。

2.3 全面锻炼基本运动技能,为未来运动项目打下基础

基本的运动技能包括走、跑、跳、跳跃、抓、投等动作,其发展贯穿了整个童年,这些技能参与会为将来的运动和身体活动奠定基础,基本运动技能能够帮助孩子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未来运动项目和身体活动的基础。大多数幼儿可以在5~6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熟悉这些基本技能,当孩子们对基本运动技能熟练使用,他们就可以继续发展其他技能,并继续参与许多形式的运动,例如足球、篮球、橄榄球等,如果基本技能在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那么孩子们可能不会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的。同时游戏项目要强调孩子们创造积极的身体活动经历和注重基本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孩子们需要通过练习基础运动技能的机会和相关教育,重点应该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孩子对他们技能的信心,让他们参与更多的活动,并最终引导一个更积极的生活方式。

2.4 遵循科学合理运动负荷,注重发展肌耐力水平

一直以来对于幼儿是否进行力量和抗阻训练存在较大争议,反对者认为此项训练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在力量和抗阻训练过程中为达到最大力量常会采用“憋气”,憋气后由于肺内压力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会出现眩晕、恶心等症状,特别是幼儿由于心血管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不建议幼儿进行力量和抗阻性训练。然后最新的研究表明:力量和抗阻训练能够改善身体成分,增加肌肉成分,减低脂肪,提高基础代谢,并能降低在运动竞赛中受伤的机率,因此研究认为在幼儿阶段遵循“慢速、合适重量”原则进行力量练习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降低受伤风险,慢速力量素质练习也有利于发展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事实上力量训练对于孩子来讲是非常安全的,也是没有特别的年龄限制的,科学的选择合适的重量进行慢速练习不仅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更能够增加骨密度。在对一年的力量训练跟踪研究后发现:与没有进行力量训练的女孩相比,经过力量训练的同年龄女孩骨密度增加了6%以上[8]。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不仅要将“走、跑、跳、抓、投”等基本运动技能进行全面的均衡发展,而且要重视对幼儿肌耐力的开发力度,遵循科学合理运动负荷,在教学中要将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的选择进行讲解,并通过实例进行练习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学生今后的科学创编、自编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要以幼儿体育教育的需求为原则,遵循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发展等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体育教学活动能力,尊重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全面均衡发展基本运动技能,注重肌耐力发展为四个维度建立以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体育教学活动能力为基础的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对幼儿体育教育进行实施,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基本掌握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原则、方法和内容,并使一部分学生能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造性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适应当下幼儿体育教育工作,为今后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

[2] 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 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001/xxgk_81893.html.

[3]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59.htm.

[4] 赵立.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 张健忠.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2015(2):106-109.

[6] 王佳丽.最最近发展区理论看幼儿体育教育之重构—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及阶段划分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12):101-104.

[7] 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8] Mris,etal.“ProspectiveTen-Month Exercise Intervention in Premenarchael Girls:Positive Effects on Bone andLeanMass,”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12,no.9(1997):1453-1462.

[9] 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133-140.

[10] 孙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科技,2012(10):85-88.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学前教育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