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
摘 要: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科目,学生用来提高个人的身体体质,有助于其正常发育并且能够增进学生的健康。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立足于教师专业技能标准的普遍性,分析体育教师自身的特殊性,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育 体育教师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b)-0123-02
“新课标”精神对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表现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就要以学生为本,以课堂教学为本,注重学生的团队体育合作精神。
1 新课标精神
古人讲:“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安”教育兴则国兴。学校体育不能依法而治就不能依法治教。《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课标的定义,在这一标准的制定下可以明确,在体育课堂中应有序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体得到更有效的锻炼,注重学生的身体练习,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同时,也要重视技能培养,通过体育课堂学会运动技能,在教师影响下培养学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 小学青年体育教师特点
教师是指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学体育教师。学识丰厚、充满活力、技能全面、专项技能凸显是他们的优势,但从实际角度而言,这些优势还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能力。据统计,一个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仅占他一生获得知识的10%~20%,其余80%~90%的知识则是毕业后在教育和工作实践中去获得的。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具有年龄和职业的特殊性,大多属于大学毕业不久,个人专业技能较强,身体素质较高,但缺乏学科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的基础和实践工作经验,教师职业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全面地指导学生。在体育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仅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师必须在工作同时通过现代化的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新知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接受继续教育,必须调整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及时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确定自我发展的方向。
3 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3.1 课内外,转换多种角色
新课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应扮演多种角色,而不是始终坚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要求师生互动,年轻教师思维活泼,有的本身就是一个大孩子,更容易让孩子们产生和“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的愿望。课外,跟孩子打成一片较有亲和力,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们信心。“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
3.2 较强的专项技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授
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身体素质较好。在学习较高技术动作时,能为学生亲身示范,使学生更加明确动作要领及规范。
3.3 态度谦虚、工作积极,可塑性强
能认真听取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与建议,对待教学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青年教师对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更强,自身教学模式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强。更加适合“新课标”改革,形成现代教学模式的优秀教师。
4 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如何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开展的首要问题。除了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明确体育健康知识和“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目标领域和内容。但由于大部分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经验过少,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困惑。
4.1 教学目标制定过高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中,往往有些小学体育教师把自身的运动技能掌握经验当成了普通小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大学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你们。专业训练队怎么训练我,我就怎么训练你们”成了一种养成式教学模式,因此出现了教学目标制定过高、教学方法过于复杂,学生难以掌握而失去了学习兴趣等现象。
4.2 教学活动无序导致练习效果低效
体育课教学的有序性是指体育教学的管理、程序、秩序和纪律,体育教师按教学设计内容,调理清晰地教学,学生井然有序的学。体育课教学的无序性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或生生之间思想因素的交流不统一、教学程序混乱,最终甚至出现“放羊式”教学,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从而使体育课教学表现出易变性。
4.3 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少创新精神
由于小学体育教师面对的教学主体年龄较小,学情相对高中生、大学生较复杂。所以,不仅仅要求教师有很好的讲解能力和示范能力,更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应“新课标”大胆的创新精神。
5 在“新课标”精神引领下,针对青年体育教师劣势提出建议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知识,明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学习目标。课前认真做好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尽可能地做到课堂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2)相关部门多举办小学体育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让一线的青年教师多走多看多学习,积累好的经验,结合自身优势,靠身体语言去感染课堂,培养学生课堂兴趣,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奠定基础。
(3)没有万能之法,只有合适之法。体育教师应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助于我有效地达成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创造性的选用体育教学方法。
(4)应用体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协作规则。让学生学会在团队协作前了解协作规则并进行知识整合。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协作能力必须教会学生事先制定好团队协作规则。
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沟通,进行团队内的自行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制定基本符合本组的规则。然后由团队组长向教师汇报,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整合,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规则后,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从而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保证教学质量。
(5)应用体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团队合作乐趣。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体育游戏引导学生感受团队合作乐趣,体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体育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也不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游戏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心理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6)应用体育教学引导学生重视团队合作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确立目标。在教师组织的体育教学中,无论是单个比赛还是集体比赛都应给团队树立一个大目标,学生可以再针对教师提出的目标进行小组的目标学练。目标一旦确立,每个团队及团队成员都应围绕这个大目标来进行合理分工,做到各尽其职。在这一过程中,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观察和请教教师,结合练习过程中的体验共同讨论,依据目标来改进练习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6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大纲,依据小学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规律,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团结性的游戏或者比赛,重视学生间的团队交流协作心理,在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全面提升小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心理。
参考文献
[1] 王少非.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取向:何为与为何[J].教师教育研究,2013(5):74-77.
[2] 尹志华,毛丽红,汪晓赞,等.对话、规训与权力:一个分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框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100-104.
[3] 沈丽群,季浏.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系统工程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3(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