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
摘 要: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从2015年开始正式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的改变对当前高校教师教育课程的冲击不言而喻。通过西安文理学院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的调研与分析,提出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师教育类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一、目前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和形势
为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改进考试内容, 2011年在浙江、湖北2个省份开展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国家统考试点工作。据证实,2015年陕西省将实施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
二、西安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历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西安文理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最早的本科专业为1990年批准的汉语言文学、数学和1997年批准的地理科学,目前有41个本科专业。师范专业有 5个, 承担着职前教师教育的重任, 学院培养的教师包括幼师学院培养的幼儿教师, 初等教育学院培养的小学教师和学院11个院系培养的中学教师, 对教师的培养囊括了学前、小学、中学各个阶段的职前教育。
学校办学定位是: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文理为基,工管为重,师范做精,专业做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西安,面向西部,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服务。
在学校师范做精的学科专业定位下,反思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育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
一是教师教育机构条块分割, 资源分散。现在凡是有教师教育的教学单位, 都在进行教师教育,都在自主安排教师教育的内容, 造成管理各自为政,标准要求不一, 教育教学内容不全, 专业技能训练不够等问题。二是教师教育学制模式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教师教育的学制模式属于 4+ 0模式,即师范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主要是以学习学科知识和通用知识为主, 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渗透在学科学习中的点缀, 教师专业训练根本谈不上, 8周的教育实践难以达到效果。与国外实行的 4+ 1模式, 3+ 1 模式等有专门的、一年时间的教师专业化教育相比, 有较大的差异, 明显表现出教师的专业训练不足。
2.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科课程设置单一, 缺乏综合化。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中的学科课程设置单一, 只对师范生进行单一学科知识的教学, 造成师范生学科知识狭窄, 深而细, 繁而难, 使学习的许多课程在中学教学中没有使用价值, 职业中需要的知识又因为没有学时而不能安排, 造成了时间浪费和没有时间的矛盾,不符合中学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2)课程设置重学科教育, 轻教师专业教育。从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结构来看, 以中文专业为例, 通识课程占总学时的 27. 4%, 学科课程占总学时的 58. 3%, 教师专业课程占总学时的 8. 3% 。与美国教师教育课程占总学时的 18. 4% , 英国教师教育课程占总学时的 25% , 法国教师教育课程占总学时的 20% 相比, 德国教师教育课程占总学时的25% 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注重从教专业技能的培养训练, 这种思路和出发点是不全面的, 实践中也不利于师范生从教能力的提高, 更不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然, 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师范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课程分散, 不系统, 训练不集中, 难以见实效。与国外教师教育开设的课程相比, 学校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总的来看, 门类太少, 内容不全面, 又分散在不同的学期, 前学后忘, 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课时比例较小, 每门课程的学术性强, 实用性差,专业化不明显, 教学效果不好。所以, 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重新设置课程, 按照系统、集中、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注重能力训练的原则, 才能见成效。
(4)课程设置脱离职业实际, 缺乏针对性。学校的教师教育现阶段主要是面对中学教育培养师资, 从师范生今后工作的内容上来看, 他们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 所学的学科知识可以满足他们从事学科教学对学科知识的需要, 但他们缺乏的是对中学阶段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了解, 以及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缺乏对具体学科教材内容的系统了解和把握, 更缺乏对教材内容教法的深入研究, 而这种职前教育的缺憾, 使他们很难适应实际的教学工作, 立即投入教师角色, 不但在实习期间不受实习单位的欢迎, 也不利于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要加强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训练, 使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能熟悉教学内容, 不仅是某个年级的教学内容, 而且是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 使他们随时都可以进入教师角色,缩短他们作为教师的成长时间。
(5)课程设置仅反映了教学需要, 没有反映教育的需要。教学和教育是密切联系的两个学校现象, 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 教育主要是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6)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难以达到实效。学校的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基本做法是: 在四年学习中的最后一学期, 利用 8周时间, 在与学校有关的定点中学进行实习, 应该说有实习对师范生体验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好处, 有利于他们尽快地进入教师角色, 缩短职后的适应期, 较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但是, 由于师范生在实习前缺乏针对实习教学内容的熟悉和训练, 再加上实习时间大都是在学期中间, 学生不能随时随地地接受实习学校学科教学的进度和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现在的事实是, 实习单位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秩序, 大都不愿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了也不会放手让实习生承担系统的教学任务, 所以教学实习基本上变成了教学见习和教学观摩。既然如此, 現阶段不如在实践环节上改变观念, 加强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全程训练, 从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入手, 加强微格教学中的教学技能训练, 利用教学模拟, 教学见习和教育研究,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弥补师范生的不足。
三、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1.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对策
由于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制约了在教师教育中对师范生实际教学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因此, 要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必须以课程改革为抓手,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课程设置要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凸显教师专业化课程: 一是通识教育课程, 二是学科课程, 三是教师教育类课程。
师范类5个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其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根据幼儿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考试大纲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中学教师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体育教育4个专业根据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和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调整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设置。
针对教师资格证国考科目在考试总分值中所占比例,以及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拟将我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调整为5门课(共计14学时/周),即《教育学》(4学时/周)、《教育心理学》(3学时/周)、《普通心理学》(3学时/周)、《教师职业道德》(2学时/周)和《教育政策法规》(2学时/周)。增设《普通心理学》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普通心理学》中,并将调整后的课程及课时在《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加以确认。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设计与课时分配由教育学院制定。
相关资料表明:国外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各占三分之一。
2.强化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师技能训练对策
(1)针对国考面试考试大纲要求,使教学技能训练常态化,制定师范生全员达标考核制度。 师范生教学技能全员达标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模拟上课、板书以及即兴演讲。成立学校指导委员会及各学院的考核委员会,通过师范生教学技能全员达标考核,培养合格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教师技能竞赛活动,“说、唱、弹、舞、书、画”六艺绽放,使优秀师范生脱颖而出。
(2)加强与中小学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中小学的“无缝对接”,服务社会。积极鼓励教师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并加强与中小学的密切合作,“走出去,请进来”,教研室老师深入中小学课堂,加强外聘一线专家力度,针对实践性课程积极外聘中小学特级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分享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教学艺术。
(3)教师教学行为室——微格教室的配置。针对全校教师教育类课程1000多名学生,为了加强其教师教育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训练,建议配置微格教室。
总之,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时代对教育的强烈呼声。这就为改革教师教育,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提出了要求,帶来了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找准改革的切入点,扭转教师教育由传统的满足社会量的需求的教育向质的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EB/0L].http://www.hbee.edu.cn/html/zg/jszgks/2011-10 /95710.html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梁珊.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高师学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路径[J].江苏幼儿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