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体育口号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论述,分析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体育口号的作用和意义,并反思其所存在的局限性,为将来我国体育及体育口号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推动体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口号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符号文化,无论是在哪一个领域它都有着其独特的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缩小我国体育与世界的差距,政府提出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体育口号,不断激励和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向前发展。
关键词:体育口号 演变 审视
中图分类号:G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c)-0187-02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相应产生了许多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体育口号。体育口号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承载着我国人民对体育无限追求的热情和向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
1 口号及体育口号的内涵
口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传播和鼓动功能。体育口号作为体育的一种文化,它是指“为达到一定的体育目的,实现体育任务而提出的具有传播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是传播、引导某种价值的载体”。在体育口号的激励和鼓动下,我国体育事业一次次地克服困难,最终登上了国际体坛的舞台,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人民顽强拼搏、不怕困难和艰苦的精神。
2 体育口号的时代变迁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90年代末的体育口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1952年,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核心口号,这句口号的提出把体育运动的本质诠释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我国体育运动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在1959年为中国赢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口号是:“人生能有几回搏”,在当时那个年代,运动员们在体育界所获得的成就鼓舞着人民群众,他们的口号则成为当时最鼓舞人心的口号之一,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前,周恩来总理接见即将出征的中国乒乓球队时,要求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要以友谊为第一,为了比赛而比赛,因此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口号。在这一体育口号的指示引导下,中国乒乓球隊与美国队在世乒赛间友好交流,打破了往常美国对中国产生的成见,改变了中美两国长期以来的恶劣关系,其最显著的成就就是尼克松总统的正式访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一体育口号的提出推动着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真正体现了体育运动为外交服务的积极作用。1979年全运会召开,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在奥运会的合法地位,这为中国提供了更高的国际体育舞台,由此便产生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一激昂澎湃的体育口号。90年代邓小平同志敏锐观察到中国足球积弱不振的现象,恰逢时势地提出了“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口号,这与现今习总书记提出的“校园足球”的出发点一致,都认为中国足球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培养。1993年,为了全面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江泽民同志亲笔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体育口号。
2.2 21世纪以来的体育口号
北京2008年主题口号确定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体育口号的提出体现的是中华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愿景,真正从人文理念出发,把奥林匹克价值观“互相理解,和平,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为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
3 体育口号演变的价值审视
3.1 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体现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体育口号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每个时期的体育口号都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从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口号中不难看出,当时的体育为生产服务、为建设祖国服务、为国防服务、为革命服务的体育思想。60年代的体育口号体现出当时的中国为取得世界的认同,顽强拼搏的体育思想。70年代的体育口号体现出当时体育为外交服务的体育思想。80年代、90年代体育口号体现出服务大众的体育思想。总的来说,体育口号的背后都是特定时期人们精神和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价值体现,每个体育口号的背后都具有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和价值取向。
3.2 是社会历史变迁的折射和缩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衰弱的国民体质不能使新中国经济和社会得到稳步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口号。60年代,为使中国屹立于世界体育舞台,“人生能有几回搏”的体育口号成为了运动员的精神食粮。70年代,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受到世界的孤立与排挤,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口号,让体育为外交服务,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到了80、90年代,随着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国家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时提出了很对关于指导健康锻炼的口号。无论哪一时期的体育口号,都是当时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的折射和缩影。
4 对体育口号演化、变迁的反思
4.1 拼搏挑战、团结的体育精神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中国在政治不稳定、经济不发达的时期,体育口号不得不宣扬体育为国家、为政治、为社会服务的体育思想。但在今天,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体育的观念逐步转变为注重个人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把体育拼搏、挑战、团结的精神大力宣扬,真正做到让体育为个人服务,把拼搏、挑战、团结的体育精神变成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口号成为宣传体育产品的一种重要途径,其语言时尚、精炼、冲击力大、哲理性强,成为宣传社会文化中的强音。作为当代社会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体育口号正逐渐影响着人们对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功能的认同,每一个口号都凸显出体育朝着超越自我、个性独立、勇于竞争、健康向上的观念发展。
4.2 回归顽强、坚持、乐观的体育本质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回归到对体育本质的思考。人们从体育运动中能带获得坚持、乐观的生活心态,逐渐认识到与争夺金牌相比,运动员们在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努力坚持、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更值得人们为他们喝彩,为他们骄傲,这种以人为本的体育观念不再以金牌论英雄,而是注重个性的发展。体育在培养人们顽强、坚持、乐观的心态的功效是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
4.3 亲民、互动的体育态度
新世纪以来,我国逐渐由“体育大国”转变为“体育强国”,全民健身成为人民上下皆知的话题。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并参与到体育中去,体育不再是“精英”运动员从事的活动,而是多数普通人从事的“大众”活动。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再到提倡发展群众体育、大众体育,无不体现出体育的亲民性、互动性。亲民、互动的体育是一种态度,它无论在任何领域,都能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5 结语
体育口号的产生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把健康的体育观念宣扬并传播给社会各种人群,积极引导人们对体育正确的认知和行为。过去几十年,有些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体育口号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其传播的体育思想和观念一直影响到现在,对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体育的发展规律恰逢时世的提出体育口号,并有效利用体育口号的宣传和传播作用是当前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转向体育强国,繁荣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784.
[2] 王永安.新中国体育口号时代特征演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2):10-13.
[3] 杨宗友.从体育口号的演变管窥新中国体育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