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纪红
摘 要:本文主要運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认为影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有学生体育基础薄弱,课程形式较为单一,课程内容选择不全面,授课教师的幼儿体育能力不足等。并提出清晰的课程目标定位,完善学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课程形式多元化,增强学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体育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b)-008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高度重视,学期教育专业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的内容,这无疑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健康”放在第一要位提出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和3~6岁幼儿体育活动的培养目标。这为学前体育学生的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关注这一方面较少,或者说还停留在关注方面,这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体育能力的掌握上显得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搞清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探寻提升幼儿体育能力的方法。通过对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为“铜仁幼专”)为例,分析影响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索能够提升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能力的措施。
1 影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1 学生体育基础薄弱
通过随机抽查铜仁幼专学前教育专业2016级、2017级500位学生,其中91.6%的学生没有较为正式的学习过队列队形、健美操、体育游戏等体育技能,就算有学习过,也只是最为简单的接触,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学校体育场地条件较差,在遇到下雨和炎热的天气时,不能正常的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体育课因为学习高压被占、体育教师“放羊式”教学等,这些造成了学生入校时体育基础普遍较差。因此,学生身体的各项素质及体育技能需要从头开始提高和练习,这对于原本课时并不富足却要很好的提升学生幼儿体育能力的高职高专学前体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2 课程形式较为单一,课程内容选择不全面
铜仁幼专学前体育主要由第一学年必修课和第二学年俱乐部课构成。一年级的上学期开设幼儿健身操和队列队形,下学期开设民族健身操和体育游戏,而二年级的时候学生的体育课程就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由于人数众多,如健美操俱乐部就有一千多学生,加上学生的基础薄弱,开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基本上一个学期也只能学习简单的一套操的动作。从内容上看,主要以常规技能为主,一些与岗位能力直接挂钩的能提升学生创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体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课程则犹如凤毛麟角,如幼儿体育活动设计、幼儿操类创编等,这种课程形式的单一和课程内容选择的偏离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幼儿体育能力的提升。
1.3 授课教师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不足
体育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独立锻炼身体的态度、能力和习惯。铜仁幼专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体育教师都是从各大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虽然整体师资水平较高,但是相对自己之前很少接触也不太了解的学前体育来说,就如同门外汉。因此,很多时候教学的方法,组织的形式、语言的表达等都与其他专业的体育课教学无异,甚至有些内容都“不敢”去教,如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等,这些都直接表现为体育教师在学前体育教学时能力的不足。
2 提升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能力的措施
2.1 确立清晰的课程目标定位
学前体育的课程目标应该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幼儿教师岗位能力进行设定。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应该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设计能力、动作的示范能力、活动的组织能力以及创编与编排能力上,这既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完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又实现了与岗位能力的高度契合,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和专业素养。
2.2 完善学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体育教学内容可分成三大模块,一是幼儿体育理论模块。主要是通过现代体育礼仪、幼儿体育保健、幼儿体育教法等理论知识学习,规范学生的言行,树立自身形象,同时了解幼儿的身心特征,明晰幼儿教学常用教学方法,为幼儿体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奠定扎实理论基础。二是幼儿技能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幼儿健身操、幼儿篮球操、幼儿武术操等操类、体育活动的设计等。三是民族民间特色实践类模块。根据地方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引进、改编、创编,形成学前体育特色体育技能课程。例如铜仁幼专将引进、改编石阡毛龙、松桃滚龙和苗拳以及集不同少数民族元素于一身的民族健身操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引进课堂,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黔东文化特色的幼儿教师人才队伍。
2.3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的核心手段。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教法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直观的印象,对其以后的教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学前体育教学应该避开传统的“灌输式”,而应该根据学前体育不同模块的内容选择其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最好效果。因此,依据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一是以讲解示范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幼儿操、民族健身操、形体操、苗拳等教学内容。二是以自主与合作教学、情景教学为主的,如幼儿操的创编、亲子运动会的组织编排、体育活动方案设计实施等内容。三是以游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幼儿体育游戏等内容。四是以探究教学和启发教学为主的理论知识学习。
2.4 课程形式多元化
课程形式的多元化,可以有效地解决单一课程形式带来的课时不充足情况,从多方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的形式不应该局限于公共必须课、选修课,而应该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和时间,创建多元化课程形式,形成立体化的培养。如实施俱乐部制,由学校统筹,成立俱乐部管理中心,对不同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同时,俱乐部制教学严格依据调查结果,以专业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针对学生现实幼儿体育能力需求,制定教学内容,紧贴各专业岗位能力需要,积极拓展内容板块,灵活多变;增加“顾问制+培训”模式。顾问制是指体育教师为自己所教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能力培养提供全天候指导和咨询制度。顾问制旨在利用互联网或电话等形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需求给予最快速的解决,为了便于解决同类型的的问题或需求,会采取集中讲座、培训的方式予以解决,这就很好的衔接了课程内容中漏缺或薄弱的部分,更好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能力的提升服务。同时,也可以组织优秀的体育教师开展多内容、多次数理论讲座以及分类别、分期進行专题性实践课程培训,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幼儿体育能力。打造数字课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前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授课数字平台,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学。
2.5 增强学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实施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环,在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努力提升自己学前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体育能力的成长。面对现实窘境,高职高专院校要将解决学前体育教师师资问题放在首位,从多个角度出发,运用多种方式,促使学校体育教师实现观念与任教能力向学前体育的真正转型,而并非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体育教师对学前体育认识和任教能力。一是“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将有着资历深厚、经验丰富的学前体育专家通过外聘或邀请为校内有在学前教育专业授课的体育教师开展理论与技能的专门性培训,同时在寒暑假选派优秀的学前体育任课教师外出参加正规的相关培训。二是成立学前体育教研团队。主要从事学前体育教学和研究,让所有成员主动地参与到学前体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三是有效实施跟岗学习。制定详细跟岗学习方案,将学前体育任课教师派入学校合作幼儿园或地方优秀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让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和提高。四是组织策划校级学前体育教学比赛。比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教学比赛,以本校学生为受体开展;另一种是以幼儿园孩子为教学对象,开展教学比赛,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更有利于体育教师幼儿体育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崔旭艳.广东省幼儿体育法规分析[J].运动,2014(10):77-78.
[2] 田茵.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创造性教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
[3] 冯大志.关于体育教师智力结构的分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9(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