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全超
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大部分中国人开始了解“家庭暴力”这一话题。2016年3月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诞生,也让我们从了解、认识家庭暴力,逐步进入到反对家暴、保护受害者的阶段。但是,只有法律的保护还不够。那些受到家暴伤害的人,可以通过医生的帮助完成身体的恢复,但是,他们心理上的创伤却容易被忽略,即使当事人也可能意识不到这些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帮助。
很多人以为,只要离婚,只要离开那个暴力的男人(女人),那么自己就会远离这些苦难。但是,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危机干预师,我更加明白,家暴造成的不仅仅是眼见的皮肉之伤,更严重的是对内心造成的伤害,而且是深远的痛苦。
认识小李是在一个心理培训的课堂上,我作为授课教师负责给大家介绍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她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非常的疲憊,脸色很不好看。我问她是不是生病了,她微微笑了一下,解释说没有生病,一直都是如此。虽然不至于气若游丝,但是她的声音低得让人听起来很费劲,不禁让人担心。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自然要接触到各种惨烈的事件和案例,比如暴恐、地震、车祸、火灾的图片,以及失去亲人、家庭暴力、自杀的案例。当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坐在前面的小李情绪有些不对劲,面露恐惧,不一会儿从后门离开了教室。
下午课程结束后,当我准备找小李问一下情况的时候,小李主动找我询问问题。看着她本已疲倦不堪的脸上泛着深深的痛苦,眼神里充满了恐惧,我的职业经验告诉我,小李曾经遭受过某些不幸的创伤,而这次课程恰恰唤起了那些创伤经历。
果然,小李有过一段非常悲惨的婚姻,丈夫经常酗酒,然后就是对她又打又骂。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想法,小李从未把自己的遭遇告诉过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但是她担心别人的流言蜚语,所以一直隐瞒自己离婚的事实。有时工作太晚了,同事把她送回原来的小区,她下车目送同事离开后,然后再打车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小李本以为离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发现自己错了。尽管身体上的伤好得差不多了,但是这半年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天都是被噩梦惊醒,梦里被前夫不断地追打;有时候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枕头都被眼泪浸湿了。白天工作的时候,前夫毒打她的画面会忽然出现在眼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恐惧的场景中。而且,有时候会感到身体的一侧发麻、发凉,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
通过小李的描述,我初步判断她这种情况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根据最新的诊断标准(DSM-5)的描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群包含四类:
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是指个体反复出现对事件的闯入性回忆或在梦中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比如小李正常工作的时候,被丈夫毒打的画面会忽然出现在她眼前。另外,反复做相关场景的噩梦等等。
2回避症状:对创伤相关刺激存下持续的回避。比如从来不跟别人聊关于婚姻,特别是家暴的话题
3认知和心境的负向改变:个体在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认知和情感上表现出许多负性转变。比如小李的情绪每天都特别的低沉,非常痛苦,什么也提不起兴趣,而且感觉整个世界都是灰色的。
4易激惹、过分警觉等:比如小李看到长得比较健壮的男人就过分担心,甚至想到逃走。这半年来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等等。
除此之外,我推测小李身体发麻、发凉很可能是心理问题以身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容易紧张焦虑的人常常得胃病,压力过大的时
候出现头疼。
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往往以心理治疗为主,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疗法、图片-负性情绪打包处理技术三种方法最为有效;另外,如果出现严重的精神症状,则找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服用药物缓解症状。
在征得小李同意的情况下,给小李做了一对一的心理干预。首先,让小李充分描述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想法,特别是长期压抑的恐惧、愤怒和委屈,缓解内心的压力;其次,找出本次事件中对她影响最大的画面,并对这个画面做了充分的分析,将这个画面打消掉;最后,帮助小李寻找一幅完全正性和积极的画面进行替代,并矫正她对于这个事件和对于未来的不合理认知。
通过一个半小时的干预,第一次看到小李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老师,太感谢你了,自从第一次被我前夫家暴,我心里都好几年没有这么轻松了。感觉背部也没有那么难受了。关键是一想那个可怕的画面的时候,脑海中就浮现出很温暖的场景,真是太神奇了!”
“很高兴看到你这么快改变。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努力。”
第二天一早,小李主动跟我问好,而且看到了浅浅的微笑,我的心里顿时感觉非常的温暖和释怀。小李告诉我,头天的睡眠很好,没有再做噩梦。
事情过去快一年了,其间我和小李联系过几次,她的心理状态一直都很好。
治疗师的建议: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可能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如果刺激强度特别大,或者持续时间比较长,同时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帮助,更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所以,建议大家遇事不要压抑,及时表达和纾解,同时寻求家人、朋友的支持,稳定的社会支持是克服心理危机的重要保障。最后,如果出现上面描述的症状不能及时缓解,应该寻求专业机构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