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零食吃出了烦恼

2018-05-14 10:01孙开霞
心理与健康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控力感性心理咨询

孙开霞

半掩着的心理咨询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一个女生站在门口,一声“老师好”把我的注意力从书中转移到她的身上。我迅速地打量了一下她,大约一米六的身高,体态丰盈,脸上显露出焦虑之色。

按照既定的程序,我是要先让她填写来访者个人情况的表格的,但是很显然她更着急于咨询。“孙老师,我能不能先说说我的事情?”她征求我的意见。“哦,当然可以。”我迟疑了一下,迅速又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答复。

女孩说自己是一个完全没有自控力的人,每次下定决心叫自己不要再吃零食,但就是控制不了。原来,女孩喜欢吃一些小零食,课间会吃一些,上课也会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塞一颗到嘴里,虽然老师三令五申不准在上课时吃零食。为此,她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再吃零食了,不要再吃零食了,学习要紧。尽管如此,但到了下一次,她还是忍不住地吃零食。吃过零食之后,又提醒自己:不要再吃零食了,不要再吃零食了,学习要紧。如此三番,女孩承受不了自己许下诺言又打破诺言的荒唐行为,所以下定决心寻求心理咨询,希望能在我这里讨到好的方法,一下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问女孩,你所说的“一下子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是指不再吃零食了,是吗?女孩很肯定地点头,并还特意强调说:也不要心里纠结来纠结去了,以后真的再也不吃了。

当然,为了使心理咨询能切实帮助到来访女孩,我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还询问了女孩的身体状况,是否有低血糖的情况存在,是否存在三餐不定时吃不饱的情况?女孩给予了否定的回答,说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没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喜欢吃点儿零食。

考虑到贪食症在女性群体中发生率较高,我思考片刻之后,觉得需要对女孩进行再更进一步的询问。对照贪食症的诊断标准,我问女孩在最近三个月内有没有多次一次性进食过量食物的经历,有没有导吐、催吐等行为,对自己的体态是否满意?女孩说,她没有过量吃食物的经历,零食也不会过于多地贪吃,更没有导吐、催吐的行为;至于体态,她说也能接受,但是没有必要为了减肥,损害身体健康。结合女孩的回答,我又结合贪食症的症状再次进行了对比,确认可以排除贪食症的情况。

女孩后来讲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她从小到大都喜欢吃一点零食,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要不吃零食,最近一段时间才觉得吃零食影响了自己。她叹息道:本来就有压力,现在压力更大。我追问女孩:你能和老师说说你的压力吗?

我这一追问,把女孩的话匣子进一步打开了。她告诉我,再过四个月就要小高考了(在江苏省,高二的学生要在每年的三月份参加省级学业水平测试,这个测试又被称为“小高考”),自己生物和物理不够好,担心到时考不过。她妈妈要求她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小高考的准备之中去,做作业的时候也不要吃零食了。两门功课不好,已经让她深感压力;又要断绝零食,真是难上加难。虽然觉得有压力有难度,但她还是觉得妈妈这个要求是合理的,于是,她决定再也不吃零食,专注于学习。然而,后面情况的发展出乎了她的预料:越是提醒自己不要吃零食,她就越想吃零食。怎么才能改变这个情况呢?女孩想到了我。

听女孩这么一说,我对她的心理冲突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很希望自己能专注于学习,能在小高考之前的准备过程中,使自己驶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之上,以全部身心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但是,吃零食是她从小到大的习惯,要一下子改掉,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在把吃零食与学习这件事情挂起钩来的情况下。

女孩希望增强对自己的掌控力,以更好地投入学习,当她发现做不到不吃零食这件事时,她就陷入了自责之中,怪自己缺乏自控力。所以,在女孩的内心里,有两个不同的“她”在说话:一个是喜欢吃零食的她。但凡有零食在,她就喜欢吃。在那时,她的吃的需要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即便是老师不允许在课堂上吃东西,即使是自我要求全神贯注,在那个时刻也不能起一点作用。另一个是被理性主导的她。在零食没有吃进嘴之前,她需要的是零食;在零食吃进嘴之后,她开始用理性来规范自己,通俗地说,这个时候的她进入了自己的理性时刻,变成了理智人。感性和理性是对立统一的存在,但很显然,在女孩这里,感性和理性是对立存在的一对矛盾。在这个矛盾里,感性和理性就像两个小人,不停地在她脑海里打架:一会儿要吃零食的小人占了上风,把满足自己的口欲需求列为第一要务;一会儿理智的小人占了上风,恨不得与吃零食撇清关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让女孩感到痛苦的,即是她的理性和感性谁也管控不了谁,谁都想占主导。女孩无法解决这一对矛盾,于是便产生了低自我评价:我是一个缺乏自控力的人。这是她为自己找到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并不是一个好的思路。正因如此,她的内在冲突变得越来越严重,以至她更难依靠自身的力量消弭矛盾。

当我把我的分析说给女孩听的时候,她直点头,觉得我所说的,恰好描述了她的矛盾心理。她说每次在吃完零食之后,她都会责怪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自控力,没有耐心,连吃零食的事情都摆平不了,以后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女孩把吃的问题严重化,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理性要求设置的标准太高,二是由吃零食产生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因此,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主要从下述三个方面来帮助她打开思维,引导她从新的角度看待吃零食这件事。

首先,吃是人的天性,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最基本的本能需求。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讲,它属于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是人得以存活和种族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即使是一日三餐之外,作为人类,遇到可以吃的食物,仍是止不住地想据为己有,吃到肚里,才会心安的。这是任何一个活着的个体都具有的特征,女孩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员,自然也延续了祖先所赋予的遗传基因。所以,看到食物就想吃,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2其次,从吃到不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女孩的自我要求里,她所说的不吃,就是完全与零食断绝。但吃乃是人的天性,克服天性、本能的力量,不是说下个决心就能立即做到的,需要的是循序渐进,慢慢减少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当我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女孩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的不是不吃零食,而是要逐渐降低吃零食的频率,同时在一日三餐上正常地摄入食物,以此来调节自己,以确保在饮食上有一个稳定的状态。

3再次,吃零食和学习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我们需要把这两件事分开来看。当初妈妈希望你不要吃零食,是她对你的要求。当然,你自己也有对自己的要求,这是可以的。但是在后来处理两件事的关系时,却把它们弄得对立起来了:吃零食就会影响学习,吃零食就是没有自控力。反过来看,过分的对立背后就是将两者过分地“融合”:它们互相纠缠在一起,没有边界,难以分开。这实际上与自控力真的没有关系。

在讨论完上述三点之后,女孩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她说:老师,看来我也没有必要把吃零食和自控力好不好联系起来,它们本身就不是同一件事。我越是觉得自控力不好,我的自控力就会越差,就会吃更多的零食。听了她的话,我笑了,称赞她认识深刻、到位:的确是这样。以后,你再吃零食的时候,好好享受就可以了。只要不上纲上线,吃就会是一件很美好、很享受的事情。当然了,孙老师要提醒你一下,上课的时候尽量就不要吃了。女孩听了我的话,笑着说,这个的确是要改变,上课吃零食,会影响听课效果的。

咨询结束时,女孩的神情放松了不少,不像才来时绷得紧紧的样子。两个星期之后,我对她进行了咨询回访。女孩告诉我,最近零食少吃了一些,也没有再自我苛责,学习也更加专心了。咨询效果达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我祝愿女孩在小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女孩对我表示了感谢。

女孩是由吃零食引出了烦恼,虽然在学生中,这样的个案很少,但也有类似的个案。比如,有学生因下意识地塞头发到耳朵上而烦恼,有学生因抠脸上的青春痘而烦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很容易把这些小事上纲上线到自控力、注意力、人际关系上。一旦上升到理性层面的自我苛责,他们就不能做到就事论事,在感性层面处理自己的烦恼。由此,自然矛盾冲突就会产生了。在为这些类似的个案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在排除特殊状况之后,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仅是要帮助来访学生从感性的层面解决问题,还需要帮助他們看到行为背后更深刻的动力机制,启发他们明白“顺其自然”及“对事不对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猜你喜欢
自控力感性心理咨询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自控力越强智商越高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自控力
读《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有感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感性理性不拔河
心理咨询不简单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