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
[摘 要] 德育是我国职业院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也有了更新。基于此,分析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难点,结合江西省萍乡市卫生学校实际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将德育目标贯穿于日常教学;建立多渠道沟通模式、加强德育信息化网络建设这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213-01
近年来,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除了对其专业素养有所要求之外,还对其道德品质进行了要求。我国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单位,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德育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改变,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展开也有了新的方式。本文结合本校的德育工作经验,提出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一、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难点
(一)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我抽时间对校内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职业院校中的学生多数成绩都较差,也没有获得过一些表彰。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不被关注,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学校学习存在厌恶情绪。部分教师认为,职业院校中的学生“不好教”,学生并没有特定的学习目标,自制能力也相对较弱。在对学校中的学生进行访谈时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溜号”。
(二)日常行为习惯较差
我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中发现,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较差,且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学生面对纠纷以及问题时,并不使用沟通手段解决。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较为散漫,常常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等,与教师之间的矛盾也较多。另外,考试作弊、缺考等问题也较为严重,班主任教师不得不浪费更多的时间处理学生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结合办学理念,對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职业院校要结合学校的发展以及育人的目标,将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进行专业素养的提升前,先学会做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使学生确立起“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信念,把学生发展成为规范的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师要通过常态化管理模式的使用,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的主题。学校每周都会制定教育的主题,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二)将德育教学目标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为了更好地消除职业院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德育教师要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必须经过实践,利用道德训练,使学生自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将德育的目标与日常行为管理规范进行了有机结合,对德育目标进行了拆分,使其转化成职业院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职业活动中能够进行实践的内容,通过不断的实践,使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建立多渠道沟通模式
想要更好地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德育,就需要建立起多渠道的沟通模式,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及时解决。相关德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庭以及社会的作用,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职业院校德育平台。对于一些学校与家距离较远的学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双向及时反馈,并结合心理咨询等手段,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掌控。在学校进行德育时,经常性地组织家长委员会,并建立师徒制的辅导机制,对学生的问题以及情绪进行及时的掌握与解决。
(四)加强德育信息化网络建设
首先要加强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校园网实现机房、多媒体教室等的全覆盖。在学生的寝室中,也要建立起较为通畅的网络环境,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其次,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师要充分结合校园信息化网络环境的建设,占领德育的宣传高点。在网上开展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择业教育、就业规划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并在网上进行正确舆论的引导,保证信息通畅且健康。学校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时,可以通过在网上发布一些校内外的有影响的事件或是树立先进的榜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进行讨论,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思路也有了新的发展。目前,学生存在厌学的情绪、日常的行为习惯较差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难点,通过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将德育教学目标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多渠道沟通模式、加强德育信息化网络建设,可以提升职业院校道德教育的水平以及效果,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林勇.关于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研究[J].职业,2018(11):110-111.
[2]韦代周.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