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日语视听说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教学改革①

2018-05-14 16:20董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9期
关键词:模态日语评价

董杰

[摘           要]  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外语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使日语视听说课程具有极为显著的多模态特征。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鉴于日语视听说课程的多模态属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模态评价体系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提出日语视听说课的多模态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关    键   词]  日语视听说课程;多模态;评价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5-0080-02

一、多模态日语视听说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网络日益发达,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的交流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之间的交际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或声音这种单一的模态,而是迅速拓展到文字、声音、图像、色彩、动画及其组合的多模态领域。在网络多媒体的新时代环境下,任何语言的交际均具有多模态特性,听说更为突出。因而,大学的外语教学包括日语在内的多模态听说教学已成为多数高校的主流,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平台并以多模态干支为基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某种模态为主,其他模态为辅,共同配合、相互补充使信息意义更加突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有效促进外语教学。多模态化的日语视听说教学能使师生把交际诉诸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利用多种符号系统(文本、PPT、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表情及动作等)对意义进行构建和解读,使听和说等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模态这个领域得以顺利实现。

教学评价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科学的评价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而且还能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完善整个教学过程。鉴于日语课程视听说的多模态属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模态评价体系更是十分必要的。首先,现代的日语教材呈现出显著的多模态化特征,即多种模态共同组成的外语教材,包括文字、图画、表格、录音、录像共时或者按一定顺序出现。其中,文字显然还是起主导作用,但不再是一种模态独自支撑局面的单一形式,而是多种模态共同作用的局面。其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及数字化的网络语音教室等先进的设备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已不再是稀缺设备,而是教学必备条件。这些都成为多模态日语听说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由教材、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引起的教学评价机制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多模态评价是顺应新形势下大学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的评价模式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为主,以试卷的形式评定学生的成绩,很大程度忽视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不利于给予学生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可见传统的日语视听说教学评价模式已满足不了现代的教学模式要求。

二、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起,众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多模态话语分析,该理论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和Kress & 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突破了传统话语分析的局限性,把图像、动作、声音、颜色、手势等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交织在一起,形成更广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多模态话语是运用人体多种感官功能,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随着多模态话语的深入研究,语言学者把这一理论引入教学领域。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对日语视听说课程的研究都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互联网和中国知网检索可以看出,有关“日语视听说或日语视听”的研究,大多数均为日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有从理论层面和教学实践中研究的,有关日语视听材料的研究,有关教学技术手段对高校的日语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作用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日语视听说的教学现状、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具体实践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同方式的日语视听教学方法来加强日语视听说课的“说”这一目的,但对日语视听说课评价体系的研究鲜有涉及,把多模态和日语视听说相结合的研究也仅有李晓霞(2014)在多模态视角下从听前阶段、听中阶段、听后阶段和多模态评价等几个方面探索出的教学模式。从而可以看出多模态视角下日语视听说课体系的研究还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以多模态理论为指导原则,提出日语视听说课的多模态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三、多模态日语视听说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施前的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对评价重要性、评价内容和方式等的认识,在教学改革实施前对2014级日语专业28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日语视听说课程学习需求以及评价现状认识的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包括了五大部分:视听说课教学现状、对视听说课评价的认识、教学和评价的效果、教学活动和评价的需求以及对视听说课教学总体的建议和意见。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对教学评价熟悉程度,没有人表示对教学评价熟悉和非常熟悉,80%的学生表示一般熟悉,15%的学生表示不太熟悉,5%的学生则完全不了解。关于评价目的,认为是获取分数的学生占52%,认为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学生占30%,认为是给老师提供教学信息和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提供信息的学生各占7%,认为是记录自己的进步过程的占4%。对日语视听说课教学的评价效果,92%的学生認为效果一般,5%的认为不太好,3%的人认为非常不好。对于教学评价的主体,61%的人认为是教师,31%的人认为是学生自己,5%的人认为是教学负责人,3%的认为是教学主管部门。评价方式中,认为是期末考试的人占56%,认为是作业占24%,认为是课堂表现占11%,5%的学生认为是小测验,3%认为是分角色扮演和配音,认为是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各占0.5%。

可见,总体上看学生对教学评价情况熟悉度表现一般,觉得目前的评价效果一般,大多数人依然认为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但也有不少学生把自己也作为评价的主体,从所希望的评价方式和内容来看还是大都局限于考试这个单一的评价方式,少部分提到了课堂表现和作业以及小测验,对其他方式几乎没有触及,从而看出学生对课堂评价的方式、内容等具体情况非常不了解。但关于评价目的,学生不仅认识到是提供一个成绩,也是要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以及提供今后学习的信息。这些问题进一步说明了进行多模态日语视听说课程评价体系的迫切性。

(二)改革内容

第一,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形成性评价過程中,在评价标准及内容方面体现多模态思想。(1)评价标准的多模态性。不仅仅强调知识掌握程度的精确,更要强调学生是否通过各种模态的合理运用和协同来展现其交际过程中所蕴含的问题解决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元认知能力等。(2)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具体包括值日发表、问题回答、主题讨论、示范性对话、画面配音、情节概述、小组辩论等,对上述多样化的听说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具体说,视听前就某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进行值日发表并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看完视频后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复述或概括大意、进行分角色扮演、配音、小组讨论、辩论以及写出感想文、小报告等,即形成书面的、口头的以及行动的多模态评价方式,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多模态符号建构能力和多模态交际能力的发展。(3)评价方式的多模块符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可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评语的语言模态;也可以是面带微笑、拍手称赞等动作、表情、眼神、动画、视频、图片等非语言模块。

第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不仅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受试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还能使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实现学习的交互性、实践性与合作性,从而达到自觉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第三,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互补充。日语听说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然而日语视听说课一个学期仅有32学时,为了突破课时的局限,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与之相应的学习评价也要延伸到课外,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外表现都视为评价指标。学生在课外的表现全部记录入电子档案,期初以及期末成绩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让教师进行评价,主要由学生的学习计划、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学习心得或日志及各类视听说活动的参赛作品等组成。

(三)结果与反思

在一年的2014级日语专业评价体系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学生逐步进步,学习积极性加强,自主性得到提高。从单一的电视剧欣赏到不同活动中听、说、写等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学习情感上得到了丰富,学习能力中思辨性、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小组和同伴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有所加强。整个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配合,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是很积极,认为准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太累,填写自评表和互评表很麻烦,上交的表格中评论部分的内容很多是空白。另外,在实施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的活动,但对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的关注度还是更高,说明了学生认为评价的方式就是考试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同时,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持续记录并需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教学反思,及时改善教学,这也是教师层面亟待改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2]李晓霞.多模态日语听力教学模式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

[3]任红锋,张晓世,丁爱兰.多模态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大学英语视听说》为例[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猜你喜欢
模态日语评价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探析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