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森
[摘 要] 中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中技的重要课程之一,注重对中技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优化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训环节,促使教与学完美融合,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因此,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中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
[关 键 词] 中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203-01
在新形势下,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数控车床应用范围持续扩大,数控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被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中技教师必须客观分析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加大课程实训教学力度,提高课程实训教学层次。
一、加强中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中技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型课程,专业实践性特别强。该课程理论知识涉及多个方面,难度较大,对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加强中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在多样化亲身实践中深化理解所掌握的课程理论知识,真正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的知识结构体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进行专业实践操作提供重要保障。同时,加强中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有利于将“理论”“实践”教学巧妙融合,为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课程实践机会,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所需的能力,有效提升职业能力,成为新时期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中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路径
(一)正确认识实训教学,科学安排實训内容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技教师要全方位正确认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及其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将其放在课程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中技教师要深入人才市场,准确把握数控专业人才需求与要求,要正确解读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内容,明确课程重点与难点内容。随后,中技教师要根据理论教学情况,以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为切入点,科学安排课程实训内容,使其更具实效性、针对性与准确性,有效地指导课程实训各环节。在此过程中,中技教师要根据课程实训教学情况,科学调整安排的实训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使其符合班级学生能力与素养培养客观要求,能够有效促进班级各层次学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中,确保课程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二)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在实训环节,中技教师不能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方法,根据以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实训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巧妙融入课程实训环节。在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中技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班级学生为中心,选取当下数控专业岗位工作开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其融入实训教学环节中,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和班级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实践操作,细化理解课程章节内容的同时,科学解决案例问题,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全面、深入分析班级各层次学生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学习情况,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结合章节理论教学内容;科学地安排实训任务,层次要鲜明,难易度要适中,要求各小组学生分工协作,收集相关资料,科学地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操作,确保顺利完成实训任务。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各小组学生课程实训任务完成情况,明确班级各层次学生实训任务完成中存在的问题,深化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利用学校相关实训设备设施,对班级各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实训,有效提高课程实训教学质量。
(三)优化实训设备设施,加强校企合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技学校要根据数控专业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训教学情况,优化专业课程实训环节,加大实训设备设施投入力度,做好日常检修维护工作,注重先进实训设备设施的引进,确保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顺利进行,为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训机会。同时,中技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多和地区数控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促使专业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优化利用课程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有效提高职业能力,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在日常教学中,中技教师要根据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要求、特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设备设施等方面入手,科学深化课程实训教学环节。以此,为专业学生创设良好的课程实训环节,在多样化课程实训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戴超.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中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142.
[2]邓自清.一体化教学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1):44-45.
[3]林国胜.关于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下),2016(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