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众越
[摘 要] 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措施建议,其中包括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打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实践平台等,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高校思政;思政教育;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265-01
在新时期背景下,素质教育不再是口号,而是必须积极践行的教学目的。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重大责任,一定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志向、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优秀青年。为此,通过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让他们的思想与心理状态更加健康,而且还能为其日后的顺利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积
极作用
(一)二者融合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效率
在经过漫长的发展与实践后,高校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思政教育经验,所采用的教学体系也相对成熟,基本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思想与心理问题。通过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在进行自主创业时具备清晰冷静的头脑,更加准确地预测行业市场的环境变化,及时把握住机会;另一方面还能够为大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接触人事物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创新创业技巧。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更加需要得到重视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确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使命,从而减弱他们的功利意识、个人主义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自主创业当中。如今,由于受到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时,会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冲突时,也会下意识地先选择满足自己的想法。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尽快树立高度的集体与社会责任感,应当通过组织思政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益事业中,同时可以给予主动开展公益创业的学生一些必要扶持,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于大环境的温暖与关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措
施建议
(一)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由于大学生马上面临毕业,需独立面对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中的成年人,因此高校有必要专项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精神来展开培训,为他们日后的良好发展积累能量。教育者在设计创新创业教学方案时,需要优先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特点,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成长规律来设定教学内容,同时进一步增加实践教育活动所占的比例。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参加实践训练的平台,在校内组织创业大赛、专业评比等活动,着重培养大学生良性竞争意识的同时帮助他们积累宝贵经验,从而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创业技巧。
(二)打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校园文化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价值,同时也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础保证。为此,高校与教育者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利用校园网、校内宣传栏以及校园广播等媒介来向学生展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同时为学生搭建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其次,高校应当经常性地组织一些以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给予那些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一些必要的扶持,帮助他们成立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帮助学生积累宝贵经验。
(三)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实践平台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教育活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程的所占比例,让学生有机会验证并应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首先,高校要利用好一切可用时间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发现创业机遇,从中发现可为己用的创业素材;其次,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校内外的可用资源,鼓励学生去自主寻求资金、技术以及硬件条件等,争取让自己的创业目标实现的更加顺利;最后,要为那些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
(四)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力度
首先,高校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培养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思政教师团队,要让高校内部的思政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开
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去主动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次,要制定出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将思政教育同教师的评优奖相挂钩,为那些表现优秀的思政教育者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以此来保证教育者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4(2):121-122.
[2]李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突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J].速读(下旬),2016(3):98.
[3]刘斌秋.就业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