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
[摘 要]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并实现资源配备的优化,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阐述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基地功能,总结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旨在为提升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意见。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1-0090-0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本身属于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其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中,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复杂机理,充满了校内外的核心利益竞争、纠纷等。从传统方法原则基础上,构建开放式的实训教学体系能够转变当前高职院校计算实训教学困境,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当前实训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全新发展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就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而言,由于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导致毕业生就业难。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与市场人才需求之间有着较大的偏差,我国社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理解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但恰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不具备的。
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训不达标的主要因素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院校未能发挥出自身“实践、实训”的优势,未能顺应时代发展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体系,进而难以确保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合理性、科学性。
二、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基地功能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计算机人才,这就意味着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职业习惯、素质培养等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用、全面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训、时间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功能主要包括:(1)能够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力,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场所。(2)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配合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实训环境等。(3)实训环境能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后期就业奠定基础,采取“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4)承接社会计算机职业培训,开展高职学生、社会人员的计算机专业考核,营造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
三、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一)构建真实实训教学环境
在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尽可能地促使企业优秀人员参与其中,采用优秀人员熟悉的工作方式、工作经验等为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建设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实训教学的有序开展。例如,高校可以建设与企业实际管理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可以设置8小时的实训机制,使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实训教学,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采取企业的管理制度开展考勤、考核等,构建真实的实训教学环境,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质量。
在开放式实训课程设计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实践教学为主导,以就业为最终目的。结合相关资料,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主要划分为四大步骤:(1)就典型岗位,针对所需知识需要开展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实践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目标,将所有的知识、技能划分为三大模块,将课程、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确定下来。(3)编制对应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制订相应的实训任务书。(4)依据教学文件规定,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考核标准,综合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1]。
(二)提供真实工程项目模拟
传统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内容在其设计工作中,大多案例均是设计出来,并非实际案例,导致案例在实训教学中的针对性、应用性不强,实训目标、实训内容不够深入。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实训内容设计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引入真实的实训案例,强化教学与就业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将教学形式分解,将分解内容应用在具体的实训中,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真正体会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行业、企业内的工作标准、工作规范,不断积累实训经验,将实训经验转化为工作经验,为自身后期的就业奠定基础[2]。
(三)构建双证技能培训方式
高职院校需要将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取得相應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还需要获得所学专业的职业证书,全面贯彻“双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人才培养中,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同时按照国家现行的职业分类标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选择性地将部分技能证书、资格证书融入课程教学考核中,使学生能够获取同专业内工作人员无法获取的证书,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只有将实训教学、技能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够落实“双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3]。
(四)提供双师实训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训教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不仅需要实训教师的支持,还要求实训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技能、与专业不相关的技能,也就是“双师型”。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双师型”教学方式,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实训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高职院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引进企业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使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能够参与到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课程教学中。同时,还需要要求学校在现有的实训教师的基础上,积极深入企业开展实践训练,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全面提升实训教学经验。
(五)构建多样化实践培训方式
在实训中高职院校不仅可以在专门的实训基地开展教学,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形式,校企合作是目前使用普遍的实践教学方式之一,高职院校需要以战略发展为目标,与企业联合成立校外分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总结社会经验。采取学徒制教学方式,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只有将实践教学分层,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首先需要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接着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目标,最后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这种教学方式。
由于高职院校内的专业较多,教师院校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建设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首先,需要着眼于重点,在实训建设中将重点凸显出来,建设校企资源共享平台。其次,院校在实训基地布局中,需要兼顾产业群、技术应用两大类,实现相关专业的资源共享[4]。最后,以开放的视野,融合社会上的各项资源,加速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国家的实训基地建设需求,确保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型、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
(六)完善实训培训评价体系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管理松散的现象,缺乏有效、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体系。难以实现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教学管理,不仅与教师的责任心、专业技能有关,还需要依赖学生的自觉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训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方式,依据行业标准开展合理的评价工作。同时,还需要创建管理体系,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同的学习群体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院校还应该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开放式实训基地,建立开放式实训网络教学平台,从不同层面出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计算机人才[5]。
(七)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改革
教师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进入实训基地,以教材、指导书为依据,转变传统实训教学方式,突破封闭式实训管理局限,遵循市场发展需求,基于经济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健全高职院校开放式计算机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实训资源的充分应用。(1)高职院校内所有的实训基地,均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研究。(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仪器设备、实训步骤、实训方式、实施方案等,重视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3)所有的实训基地,需要为师生教学、科研提供24小时服务,促使学生在课余、闲暇时间能够开展实训研究、课题研究等[6]。(4)院校内所有的实训教学基地需要面向区域高校、企业等免费开放,营造良好的实训氛围。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上述的分析能够得知,只有构建符合高职会计计算机专业教学需求的实训体系,明确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才能够建设科学、高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体系,更好地滿足高校的人才需求,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单作民.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变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周福萍.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姚永聪.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6]吴国英.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