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际交往障碍引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个案分析与干预①

2018-05-14 09:57李素素,张少华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敏舍友宿舍

李素素,张少华

[摘 要] 人际交往障碍是当前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重要因素。通过简述与分析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障碍的现实案例,阐述案例处理流程并总结经验,为辅导员对类似心理危机案例积极有效地干预提供启示。

[关 键 词]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危机;自卑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108-02

一、案例介绍

小敏,女,来自广东江门一乡村的“90后”大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家里经济状况一般,姐弟二人上学,仅靠父亲一人常年在外务工收入维持家庭开支。母亲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小敏关心不够,母女矛盾较多。入学以来,小敏与班里同学交流不多,感情不深,仅有一名较能包容她的好朋友。在大二第二学期,小敏到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之后以宿舍同学总是笑话她为由不愿回宿舍。辅导员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处理,小心地与其拉开话匣子。谈心中,辅导员得知,小敏从上学以来就感觉自己很没有自信,情绪极其低落;自卑的她不喜欢舍友拿她开玩笑,但又不敢直接表达出来。最近,小敏发现自己的一件私事被同学知道了,她断定是被舍友传出去的,这让她觉得抬不起头,感觉同学看她的眼神变得很怪,总有莫名其妙的笑声从背后传出,似乎是在议论她。对同学信任的缺失和长期的不自信与情绪低落让小敏感到无法适应环境,想离开学校,甚至想离开世界以求解脱。

二、案例分析

任何人在社会群体中,都必然与他人发生交往关系。而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沟通、理解而产生行为的复杂过程,一般分为信息的沟通、社会知觉与归因的层次、互动层次。任何一个层次出现偏差或障碍,都会影响人际关系。在本案例中,小敏在这三个层次中都出现了一些很明显的偏差,表现在整件事情的处理上,小敏不能跟舍友进行很好的沟通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认识;在社会知觉与归因层次上,小敏将舍友放在了相对“敌对”的位置上,如此的归因限制了她对同学的进一步了解;在互动层次上,自卑、戒备等自我意识障碍让她很难与同学亲近,引发了人际交往障碍。

结合心理学知识与案例的了解,可以初步判断小敏遇到的人际危机障碍已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陷入生与死的胡同中,属于发展性危机。对本案例,如何让小敏打消周围的种种疑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能否说服她建立起自信心,摆脱轻生的想法,继续安心学习,学会与人交往,以及她家长的态度和意见都是顺利解决好此事的关键。

三、处理流程

(一)评估案例,控制危机

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及时的干预是避免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1]辅导员在现场以高度的同理心理解和接纳小敏,通过心理安抚平息小敏内心的惶恐与无措,走出“生”与“死”的纠结,并让她愿意回到同学当中接受帮助。辅导员陪同小敏离开心理咨询室之后,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双方都信任的同学对其进行看护,尽量防止她做出“危险性”举动,保证人身安全,同时向系领导汇报事件。

(二)了解事实,判断准确性

若小敏反馈的关于同学传播和议论她的私事的情况基本属实,那此事就是一起人际交往案例,如不是,则需重新评估。于是,辅导员迅速与相关学生和老师分别了解情况,寻找真相。经了解,宿舍同学对小敏没有恶意,所开玩笑都是娱乐气氛下善意玩笑,但是不知道她听了会不高兴;小敏在宿舍很少说话,基本都带着耳机看电脑,对宿舍集体活动基本不参加;班里有少数女生听说了小敏的私事,但并没有因此对她有什么看法,且大部分同学没有听说此事;小敏走在路上,会经常无缘无故回头,说有人在笑她,但同行的同学根本没听到;平时一遇到问题,即使跟小敏没关系,她也会一直说是自己的错,心情很多天都不好;小敏每次与母亲打电话都会吵架,与母亲关系不好。经分析,辅导员认识到小敏反映的情况与大家所说的有所出入,这里的出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敏的自卑与敏感所致,小敏的家庭环境是造成小敏性格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案例是一起典型的因个人心理特征而引发的人际交往问题。

(三)联系家长,了解情况

在较全面掌握信息之后,辅导员和小敏家长进行了电话联系,确认了小敏家的基本情况,并了解到小敏母亲觉得小敏很让人操心,不够争气,希望她能早点毕业,参加工作支持家里。为避免给小敏带来更大的家庭压力,辅导员向父母选择性地告知了有关情况,并劝解家长能多关心关爱孩子,减少孩子的压力。

(四)制订针对性方案

辅导员在和系领导沟通之后,针对此事共同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2]首先,建立包括专业老师、辅导员和学生在内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一方面做到24小时观察小敏,保证小组信息传递的畅通,另一方面有目的性地在学习、生活中帮助小敏,引导同学给小敏宽松的环境。其次,创建支持系统。在了解宿舍情况之后,辅导员找来小敏宿舍的学生干部和党员,希望他们以常态化的方式,组织一场宿舍交流,敞开心扉把小敏所反映的疑虑逐一打消,同时考虑到小敏的心理状况,希望她们以包容的心态化解同学间的隔阂,并注意少开小敏玩笑,多鼓励、理解与帮助她,尊重个人隐私,主动带她参加集体活动。再次,辅导员在短期时间内不定时与小敏交流,听她倾诉,以朋友心态从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等方面与其沟通,帮助她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问题,制定每日运动等移情计划,并安排同学帮助她将计划付诸实施,多渠道舒缓她的情绪;引导小敏发现自身优点和身边关心她的人,帮助其正确分析人际问题,建立积极和有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树立自信心;鼓励小敏多与心理咨询室老师沟通,寻求更专业的帮助。最后,跟踪反馈。在小敏情绪基本稳定之后,继续安排小组进行跟踪援助工作,适时反馈小敏的日常表现,发现异常即刻报告心理咨询中心并及时处理。辅导员也通过走访宿舍和短信的方式,与小敏保持联系,掌握她的情况。

(五)处理效果

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党员沟通,了解到她们很及时地在小敏同意的情況下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坦诚交流。交流中,小敏大吐苦水,说了很多郁闷和疑惑的事情,舍友都真挚地给予答复。后期,舍友还为小敏举行个人生日会,让小敏非常开心。小敏与辅导员交谈的时候,也逐渐变得开朗和有话可聊。但对自卑的小敏来说,事情只是缓解,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还会有很多困扰在等着她,会出现反复,因此跟踪工作仍需继续。

四、经验与启示

心理危机案例如果处理不妥,会催生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应以谨慎认真的学习心态,对案例加以总结学习,并在实践中改进,提升个人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一)高度同理心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必备心态

拥有同理心的良师益友般的辅导员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把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和事情真相。一般而言,发生危机个案之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都是辅导员。在危机“水深火热”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容易刺激到当事人的神经,造成事态的恶性发展。由于个体都希望被人理解和接纳,都有被倾听的需要,那么同理心就能够成为与当事学生建立和维系关系的法宝。发挥同理心,能让辅导员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懂得换位思考,一方面了解学生“肇事”的心理逻辑即行为动机,一方面学会倾听,让学生觉得辅导员与自己处在同一立场,有助于化解矛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心理学知识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技能

當前,心理危机事件已不是个别现象,迫切需要辅导员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学技能,以在处理心理危机事件时,懂得基本的交流技巧和应对技巧,为事件的顺利处理打好基础。[3]在本案例中,辅导员因了解自卑心理的敏感特点,所以在交流中懂得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使事态的发展较为顺利。比如在一次谈话中,辅导员注意到小敏剪了新发型,穿衣风格也发生了改变,整体看起来非常不错,就适时地夸奖了她。她听了非常开心,很愉快自信地跟辅导员聊起自己挑衣服的“圣经”。

(三)优秀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软实力

优秀的学生干部对老师而言犹如左膀右臂,让辅导员在一人应对百人的现实状况中做到游刃有余。在学生干部队伍培养中,以情服人,以德服人,给予学生干部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将之转化为辅导员管理中的一种“软实力”,既能“防微”,更能“杜渐”,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心理危机处理案例中,辅导员一般都需要建立包括学生干部在内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或者帮扶小组。

(四)以学生为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辅导员工作中,常会遇到学生与学校利益冲突的局面,为工作的处理带来了难度。在本案例中,常规处理方法一般是将学生事情全盘告知家长,尽到学校的告知义务。但如果全盘告知,以小敏母亲的态度很可能会给小敏造成额外的压力,并使辅导员失去小敏的信任,让小敏原本就有人际关系障碍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以经验来看,即使辅导员不告知父母实情,也能处理好小敏的事情。最终,辅导员只是有选择性地将事情告知家长,尽量为小敏创造宽松的环境。虽然辅导员在争取支持系统这一过程中没能完全争取到家长的支持,有一定风险,但最终的结果应证了辅导员选择的正确性。“以人为本”地开展辅导员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最适合的处事方法往往能提升事情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清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2]李金德.一例因人际关系问题引发心理危机的干预报告[J].社会心理科学,2013(3).

[3]郑秀红.论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教育与职业,2010(33).

猜你喜欢
小敏舍友宿舍
《小敏家》:孩子终将长大
生活的快乐源泉——“奇葩”舍友
热得快炸了
一颗珍珠的自述
无债一身轻
学校到底是谁的
药店认识
一起遛弯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