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证
【摘要】当今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是由于受旧思维和现实环境的影响、学校重专业、轻体育和体育教师上课不认真所致。所以,提出上体育课要力求做到“汗、笑、会”,教材要结合专业特点,推陈出新。
【关键词】增强学生;体育课;兴趣
要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首要重任就是要搞好体育教学,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为什么不少学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呢?除了受重文轻武、重专业轻体育的传统偏见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旧教育思想影响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有的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场地设施不完善;有的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经常叫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考试很随意、不严格。而学生又缺乏自觉性,怕苦、怕脏、怕累,有的女生怕羞等;更有甚者认为,体育课就是耍耍课、休息课;并有学生一遇到上体育课,就请假,逃之夭夭等。那么,是不是学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呢?事实并非如此。而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合理运用教材,并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促使其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一、上好体育课,力求做到“汗、笑、会”
德国学校体育教育专家海克尔曾认为:“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一要出汗,二要笑,三要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掌握了这三个要点,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汗”就是讲体育课应有一定的生理负荷运动量。现在有些体育课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搞重复枯燥的“素质训练”,学生往往身顺心违,弄得貌瘁神伤,上课气氛沉闷,个性受压抑,倍增逆反心理;另一种是没有系统的计划、要求,经常只是少数学生打球,多数学生在“放羊”休息,无任何运动负荷。所以,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的竞技体育与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主的学校体育课教学,两者有着不同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应当要求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但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内容和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张弛结合。促使每一节体育课让学生锻煉发热、出汗,兴趣盎然,适度练习,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笑”是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表现,有益于健康长寿。体育课上学生的欢笑声,是学生接受教育后的反馈信息,证明学生喜欢体育教师所教的内容。笑时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体内分泌较多的肾上腺,血糖上升,肌力增加,代谢旺盛,这就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良好时机,可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会”,在教委和卫生部的相关通知中指出:相关专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两种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所谓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锻炼身体方法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会”字。这样,学生不仅掌握学会了体育技术动作,也扩大了专业知识面,能较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又为自己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教材要结合专业特点,推陈出新
体育教材的内容对上体育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内容陈旧、枯燥、过于简单或太难,都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或望而生畏。所以我们要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丰富、改革体育教材内容和上体育课的形式,以适应学生上好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学校各专业的特点,开设各种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专项体育课,以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好体育课。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尽快掌握相关体育专项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区别对待
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以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吃不消”和“吃不饱”的矛盾,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以期达到国家颁发的《体育健康标准》。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可以逐步培养、转移、强化。对于体育爱好者,要发现特长,使之扬长补短,巩固兴趣,不断提高。
四、体育教学中适当运用体育游戏和竞赛的方法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要从实际出发,设计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集体游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喜笑颜开,兴高采烈,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竞赛是体育运动固有的特点。青年学生好胜,进取心强,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教学竞赛,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拼搏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观念和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责任心。因此,在体育教学时,各项运动比赛中要严守规则,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可根据量力性、渐进性原则,灵活进行教学比赛。
五、积极做好体育课前运动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准备工作。有适宜的运动场地和充足的运动器材,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体育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同时,也能激发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蕴伟.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13).
[2]吕庆兰.如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